一、汨罗产业园招商指南
(一)简介
长沙经开区汨罗产业园由国家级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汨罗市合作共建,是全省首个正式实施、跨市州合作的飞地工业园,2015年度全省第一批重点工程,岳阳市简政放权试点单位。
产业园定位为全省创新发展、两型生态的“飞地经济”示范园区,以先进制造业、电子信息、新材料为主导产业,规划总面积19平方公里,采取公司化运作模式,按照一次规划、分期发展,基础先行、一体化开发的原则进行建设。
园区按"一核一心,两廊四区"的结构进行规划,旨在打造一个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现代化绿色新城。
一核:即生态绿核。形成全园可迅速到达的中心公园。
一心:即科研孵化中心。
两廊:即生态通廊和水系景廊。利用现状水系与山体,打造园区景观中心,使组团自然分割,保证生活区域的环境质量。
四区:即产业启动区、新兴产业区、集群产业区、综合配套区。
园区精神:
简洁务实 无我有为 创新高效
行为规范;
语言文明 着装整洁 举止端庄 接待热情
专心工作 文明参会 爱护环境 情趣健康
(二)区位
长沙经开区汨罗产业园位于汨罗市最南端,地处长沙、岳阳、汨罗的中间地带,距长沙市区35公里,距长沙经开区28公里,距汨罗市区40公里。
107国道贯穿汨罗产业园南北。产业园距京港澳高速公路广福出口仅3公里,距京广线越江货运站22公里,距中南物流园18公里,交通十分便捷。
汨罗产业园距京广高铁汨罗东站32公里,距长沙高铁南站50公里。武广、沪昆、渝厦三条高铁在长沙交汇。
汨罗产业园至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只需30分钟。长沙已经开通了多条国际和地区航线。
汨罗产业园有着便利的水路交通,北有城陵矶港,南有霞凝新港。距湖南省水路第一门户——岳阳城陵矶货运码头约90公里;距全国最大的内河主枢纽港——霞凝新港约35公里。
区位优势明显。
(二)资源
基础设施
道路:两纵两横道路建设即:大里塘路、汉山路、新塘路及坪上路建设,目前已基本完成施工图设计;其中大里塘路、新塘路和汉山路已完成了PPP项目施工招标,线路总长6.823km,投资估算1.14亿元,争取2016年年底道路工程施工完工。
外围交通道路。外围交通桃花路(107国道东移)、园区互通G4广福出口两条主干道,明确由长沙县、汨罗市共同出资建设。路青路青山铺段将在年内开工。
给水:新建自来水厂近期供水3.5万吨/天,中长期供水7万吨/天的规模,保障园区供水。
排水:新建污水厂,近期污水处理2.5万吨/天,中长期5万吨/天,污水处理全部达到一级A标准,并全部作为中水回用。
供电:拟建110千伏变电站,确保园区供电
通讯:园区全面建设高速宽带通讯光缆,可根据需要,实现光缆直接入户。
供气:建有管道天然气门站,高中低调压站,并有CNG、LNG加气站,园区供气有保障。
人力资源
丰富的人才储备
湖南为人力资源大省,人口超过7000万
长沙拥有300所可研机构,近50名两院院士,高级职称科技精英过万名。
长沙拥有50所大专院校,32所职业学校,每年大中专院校毕业生31万人。
汨罗市66万人,2所职业学校。
完备的服务体系
亿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招才引智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引进和培养技能型人才三年行动计划》等一系列人才奖励政策,为园区产业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智力支撑。
人才交流市场每月为企业免费举办招聘会。
区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全面人才服务,形成人事代理与培训、人才推荐、网络招聘等配套齐全的服务体系。
人居环境
弼时镇总面积118平方公里,辖区内共有44个行政村,村民小组584个,总户数6089户,这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国元勋任弼时同志的故乡。是全国唯一一个以领袖名字命名的乡镇,在全国知名度高,具有显著的人文优势。地方群众文化素质普遍较高,法律意识较强,思想比较解放,对新生事物的接受和理解能力较强,发展地方经济的愿望十分迫切。青山铺镇总面积46.61平方公里,总人口1.9万人,辖区内共有7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是千里葡萄沟,万亩葡萄园的葡萄观光旅游区。
园区内新建4所小学,2所中学,5个公园。规划医疗卫生用
2.06公顷,占总建设用地面积的0.13%,保留弼时镇卫生院,并扩大规模,床位数增至300床。规划社会福利用地2.20公顷,占总建设用地面积的0.13%,在镇区北部规划一处养老院。
创业平台
工业地产项目建设,现在已采取PPP的模式,与省建五公司和湖南兴旺集团合作开发。工业地产项目总用地面积约315亩,净用地面积约266亩,总投资6.5亿元,规划建成3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一期12万平方米,二期18万平方米,可租可买,还可以为有不同需求的企业量身定做,减少企业对土地的依赖;同时配套建设创业中心、孵化中心、服务中心、公寓楼和商业街等,全方位为入园企业服务。目前标准化厂房正在建设中,今年可完成一期12万平方米。在工业地产的南侧一千米处还将建成一个大型的物流园。
园区还将以园中园的模式,支持企业组团发展,实现产业集聚融合,形成从材料成本、信息技术、公共服务、人才等各方面的整体竞争优势,达到1+1>2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