汨罗市:打造绿色宜居新农房 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来源:汨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日期:2023-10-12 10:02
浏览量:1 | | | |

  汨罗市:打造绿色宜居新农房 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中国建设报 2023年10月第8481期

  汨罗市位于湖南省东北部,因汨罗江而得名,被誉为“端午源头、龙舟故里、诗歌原乡”。近年来,汨罗以湖南省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和全国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为契机,积极探索宅基地管理分配、流转退出、使用监管等办法措施,大力规范农村建房行为,建成了一批“风貌协调、功能现代、安全经济、绿色宜居”的现代农房。

  据统计,汨罗近年共投入财政资金近6亿元,拆除“空心房”368万余平方米,腾退土地1.5万余亩,新建大小集中建房点86个2845户,按图建房率达到100%,先后获评全国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县(市)、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县(市)、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先进县(市)。

  汨罗市坚持多措并举推进农房管理,助力宜居村庄建设。通过“支部引领、市场引导,党员带头、能人带动”撬动乡村振兴,加速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汨罗镇瞭家山社区龙塘新村针对“有新房无新村、有新村无新貌”的难题,遵循“依山而建、依水而筑、依景而造”的生态宜居理念,规划设计出错落有致、带独立庭院、具有江南水乡式楚韵风格的集中式居民住房。

  该村通过土地流转、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等举措,吸引乡贤打造网红餐厅、特色民宿、农耕研学基地等,鼓励群众利用山水田草发展龙虾产业和草莓、葡萄等蔬果种植带,拉动集体和村民双向增收。

  汨罗市对大面积闲置、废弃宅基地通过建新拆旧和土地复垦等措施,进行土地增减挂钩指标有偿调剂使用,让用地布局更加合理,土地利用效率更高。

  汨罗市桃林寺镇高丰村将空心房、附属房拆除,建设了60栋高标准徽派仿古及苏州园林风格的居民自建房。该村将集约田地集中流转,进行“小田改大田”,鼓励乡友乡贤回乡投资高标准农田改造,实现了粮食产量提高、社会资本不亏、大户耕种方便、农民流转稳赚、集体经济增收的“五赢”效果,引来央视焦点访谈、新华社等主流媒体聚焦。

  汨罗市将规范村民建房与“空心房”整治相结合,按照应拆尽拆原则,依法拆除私搭乱建、占用基本农田、未经审批建设的“违建房”“大棚房”和已破烂不堪无法使用的“危险房”。

  建立健全自愿有偿退出闲置宅基地办法,动员群众主动拆除长期无人居住、无人监管、无合法继承人“闲置房”“零散房”。统筹拆除影响村容村貌“偏杂屋”,全力打造“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韵”的民宿房屋。

  汨罗市屈子祠镇“端午人家”是一个涉及当地6个村、近400户农村家庭的拆迁与安置的乡村回迁安置房工程,也是一个现代化、高品质、宜居宜业宜购的乡村聚落。如今,幽静的现代村庄与汉文化相互融合,其农家菜馆、粽子作坊、古罗春酒坊、龙舟制造厂等特色旅游景点逐渐发展为微型乡村商圈,吸引了全国各地游客。

  汨罗市完善集中建房点规划设计,采取“大集中”与“小集中”相结合方式,重点打造一批示范功能强、建设标准高的规范集中建房点、规范建房户和整治试点村。

  全市每年安排专项资金3000万元,对符合建设条件的示范点、村庄整治试点村和验收合格散户予以补偿和奖励,引导村民摒弃分散建房,适度集中居住。

  汨罗镇武夷山村以征地为契机,以村民自治为抓手,积极推进规范集中式建房新模式,既满足了农民“住得上”的基本需求,又实现了农民“住得好”的美好愿望,形成了宅改赋能乡村振兴的新局面。目前,武夷山村南托片集中建房286栋、北托片规划集中建房181栋,已完工68栋。汨罗市西长村坚持绿色、环保、集约、民俗的理念,遵循“消存量、控增量、防变量”的整体要求,拆除影响村容村貌的陈旧房、闲置房、杂屋,集中式建立轻钢结构式民俗房屋,一期已竣工34栋。

  同时,引进企业合作开发闲置的“四季花海”,种植鲜花植物260亩;引进蓝莓、桑葚、栀子花等采摘式农业企业,丰富游览项目和体验。

  曾经“有女莫嫁西长村,十户人家九户穷”的村庄,如今已成为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美丽宜居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和全国休闲农业旅游星级示范区。2022年,西长村共接待游客6.9万人,实现旅游收入209.9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