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汨罗市山塘路上跨京广铁路桥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拟审批公示
经审议,2017年6 月19日,我局拟批准《汨罗市山塘路上跨京广铁路桥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现就项目环评相关情况予以公示5个工作日。如有意见,请在公示期内向我局来信来电进行反映。
联系地址:汨罗市政务中心环保窗口 邮编:414400
联系电话:0730-5244054
听证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决定提出听证申请。
项目名称 汨罗市山塘路上跨京广铁路桥工程
建设地点 汨罗市归义镇
建设单位 汨罗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时代盛华科技有限公司
项目概况 你公司拟投资8521.37万元(其中环保投资115万元)建设山塘路上跨京广铁路桥工程,该工程项目位于汨罗市火车站南侧,西起前进路与新站路交叉口,东至山塘路与劳动路交叉口,全长500m(其中桥长331m,桥梁引道长169m),道路等级为为城市次干路,设计速度为40 km/h,匝道及桥下辅路 30 km/h。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1、加强施工期的环境管理和生态保护。工程设计施工要严格按照《广州铁路(集团)公司路外投资工程跨(穿)越及邻近铁路建设管理办法》(广铁师发〔2012〕218号)等相关法律、规定和技术标准进行;施工前应制定专门方案确保施工交叉道路正常通行和相关管线正常使用;合理布置施工场地,施工生产区尽量利用永久征地,节约土地资源;工程中的填挖方、弃渣应统筹安排,做到土石方平衡,避免大填大挖;按“雨污分流”的原则布设排水管道,切实做好相关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等工作,同步建设通讯、供排水、电力等配套基础设施,避免二次施工造成对环境的影响。
2、有效控制施工期大气污染。按照《大气污染防治法》、《防治城市扬尘污染技术规范》和《岳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的通告》(岳政告〔2015〕5号)要求,切实做好施工期间大气污染防治特别是防尘抑尘工作;在施工工地设置不低于2.5米的连续硬质围挡,并采取覆盖、分段作业、择时施工、洒水抑尘、冲洗地面和车辆等有效防尘降尘措施;建筑土方、工程渣土、建筑垃圾要使用尾气排放达标的施工车辆及时密闭清运,在场地内堆存的,须采用密闭式防尘网覆盖;装卸物料应当采取密闭或者喷淋等方式防治扬尘污染;该项目不设置沥青及混凝土拌合站,相关建筑材料外购经专用车辆运至施工现场使用,对于路面沥青封层过程产生的少量沥青烟气采取水冷措施;投入使用后,通过桥面定期洒水抑尘、限制尾气不达标车辆通行、加强道路两侧绿化等措施,防治扬尘和尾气污染。
3、认真做好水污染防治工作。施工区四周设置排洪沟和沉淀池,车辆冲洗废水、初期雨水经隔油池、沉淀池处理后作为施工场地洒水抑尘用水回用,不外排;施工期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隔油池处理后排入城区污水管网,最终进入汨罗市城市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按“雨污分流”原则建设完整的道路排水系统并与所在区域城市雨水、污水管网对接,确保投入使用后的桥面雨水、路面清洗水和消防应急废水得到有效收集处理。
4、采取措施防止噪声污染扰民。科学制定施工计划和运输方案,合理选取车辆运输时间、路线,采用低噪声设备、先进施工工艺和合适的施工方式,加强运输车辆和施工机械设备的管理维护,确保施工场界噪声达到《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规定的噪声排放限制;禁止高噪声设施在夜间、午间休息时间进行施工,因工艺要求需要连续施工的,施工单位应提前到当地环保部门办理夜间施工相关手续并进行公告;桥梁路面采用沥青软铺工艺,通过加强桥梁路面养护管理、在桥梁两侧设置隔声屏、设置禁鸣限速交通标志、在引道两侧种植乔木等措施尽量降低运营期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项目周边的开发建设活动应与铁路桥两侧保持相应的噪声衰减距离,在周边区域严格控制对交通噪声敏感项目的建设;实施运营期噪声跟踪监测计划,根据监测结果,采取相应降噪措施,确保道路两侧声环境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相关要求。
5、规范各类固体废物的暂存处置。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工程渣土、建筑垃圾应按《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要求尽量综合利用,实在无法资源化利用的须按市容环境卫生主管部门要求及时清运处置;建材包装物、边角料等可回收废物综合利用;废矿物油等危险废物按《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要求收集暂存,累积到一定数量后交资质单位安全处置;生活垃圾交当地环境卫生管理部门清运处置。
6、加强环境突发事件的防范和应急处置。牢固树立“预防为主”指导思想,防范因交通管理不到位可能导致的环境突发事件;两侧引桥应设置警示牌、限速牌,对主桥段应采取加高加厚护栏、设置防抛网等安全防护措施,设置桥面径流收集系统及事故集水池,防止危险化学品运输泄露事故等环境突发事件对铁路行车安全和当地环境安全造成危害;编制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做好环境应急器材、物资储备和应急演练工作,确保突发环境事件能够得到及时妥善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