汨罗市汨罗镇总体规划 说明书
第一章 总论... 1
一、编制背景... 1
二、规划依据和参考资料... 2
三、规划指导思想、原则和理念... 2
四、规划定位... 3
五、规划目标... 4
六、规划期限与规划范围... 4
第二章 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5
一、汨罗镇基本概况... 5
二、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分析... 5
三、主要国民经济发展目标... 5
第三章 镇域镇村体系规划... 7
一、镇域村镇发展现状... 7
二、镇域村镇生产力分析... 9
三、镇域村镇体系空间结构规划... 10
四、镇域村镇规模结构规划... 11
五、镇域镇村职能结构与产业布局规划... 12
六、镇域空间管制规划... 13
七、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14
八、镇域基础设施规划... 15
第四章 集镇性质与规模... 19
一、集镇性质... 19
二、集镇规模... 19
第五章 镇区用地布局规划... 21
一、基本原则... 21
二、用地评价... 21
三、建设用地发展方向的选择... 22
四、镇区总体布局... 23
第六章 集镇道路交通及道路竖向规划... 25
一、道路交通规划... 25
二、道路竖向规划... 26
第七章 镇区绿地域景观系统规划... 27
一、集镇绿地系统规划... 27
二、集镇景观规划... 29
第八章 四线管制规划... 31
一、城市绿线... 31
二、城市蓝线... 32
三、城市黄线... 32
第九章 集镇工程系统规划... 33
一、给水工程规划... 33
二、排水工程规划... 33
三、电力工程规划... 35
四、通讯工程规划... 36
五、燃气工程规划... 36
六、管线综合规划... 36
七、综合防灾规划... 38
八、环保环卫规划... 39
第十章 集镇近期建设规划... 40
一、近期建设规划年限和规模... 40
二、近期建设规划原则... 41
三、近期建设用地发展方向... 41
四、近期居住用地安排... 41
五、公共设施近期建设规划... 41
六、道路交通近期建设规划... 41
七、绿化景观近期建设规划... 42
八、市政工程近期建设规划... 42
第十一章 集镇建设管理控制规划... 43
一、主要用地控制要求... 43
第十二章 规划实施措施... 47
一、规划法制建设措施... 47
二、规划行政管理措施... 47
三、规划经济保障措施... 47
四、规划技术深化措施... 47
汨罗市汨罗镇总体规划 说明书
第一章 总论 一、编制背景
1、二十一世纪,国家经济发展战略逐步向中、西部转移,湖南省在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战略中占据了承东启西的有利区位,且省政府在二零一一年五月二十五日提出了《湖南省贯彻落实<促进中部崛起>实施方案》的通知。
根据湖南省省域城镇空间布局,岳阳市的定位为湖南省城市“3+5+6”中“5”的区域中心城市、湖南核心工业城市、中南地区石化工业基地、区域物流中心。《岳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中提出将岳阳市发展成为湖南省首位门户城市、新型港口城市、现代工业城市和旅游城市,武汉、长沙之间的区域性经济次中心。
与此同时,国家为缩小城乡差距、拉动内需,在全国范围内特别是广大城镇地区加大了基础设施的投入,这对汨罗镇的发展起到了积极地带动作用。
2、汨罗市在“十二五”规划中,指出“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攻坚时期,是加速富民强市的战略机遇期。从国内看,支撑我国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促进中部崛起的政策依然强劲,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改革加速酝酿,必将释放更多潜在的发展活力。从省内看,“四化两型”战略深入实施,区域融合和区域整合方兴未艾,“强县扩权”改革稳健推进,为我市的科学发展提供了机遇。从我市看, “十一五”的强劲发展为“十二五”的科学跨越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汨罗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以主攻工业为重中之重。在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关注下,工业发展速度猛增。
汨罗镇在最新制定的《汨罗市村镇体系规划(2008-2030)》中,将汨罗镇划入市区范围内,为汨罗镇的发展缓解了用地和资金的难题,为汨罗镇的发展带来机遇。
3、汨罗镇汨罗镇位于汨罗市区西侧,扼守市区西大门,镇区距市区2KM,因靠近汨罗江而得名。该镇东邻城郊乡,南接古培镇,西与湘阴县东塘接壤,北与屈原行政区相连。交通十分方便,省道1809线、汨营南线、汨营北线分别从镇东、镇南、镇北越境而过,从镇区出发,经1809线,15分钟可达107国道,20分钟可上京珠高速公路,50分钟可经长沙黄花机场上飞机,经汨营南线、北线,20分钟可到洞庭湖通江达海,镇区紧邻京广铁路汨罗车站,随时可上京广铁路到达全国各地。2010年武广高铁的开通,将汨罗纳入长沙半小时经济圈范畴。“十二五”期间,京珠高速复线,长沙至汨罗城际铁路也将开工建设,将使汨罗与省城的联系更加紧密。便利的交通有助于汨罗镇工商业和物流业的发展,对于当地经济与社会的快速稳定持续发展都具有非常深远的战略意义。
4.为了扶持和鼓励外商前来投资,该镇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力争将汨罗镇办成汨罗市的“投资特区”,让外商既可享受到城区的便利,又可享受到特区的优惠。一是对外来投资者实行优惠待遇。在用电、用水、用工、子女入学入托等方面将外来投资者与本地居民同等对待。二是对上了一定规模或者年税收达到50万元以上的企业在土地、税收等方面予以优惠。三是对新办企业,由政府出面包办工商、税务、环保等方面的手续,协作处理外部关系。四是提供多种多样的协作方式,并可以免费提供闲置厂房。
投资环境的改善,吸引着浙江、四川、广东等众多的厂商前来投资办厂。到目前为止,汨罗镇已兴办蟠龙桥工业园、瞭家山工业园、李家坪商业小区等三大园区,已有国泰有色金属冶炼公司、希望集团、通大泵业、光学仪器厂、砖瓦集团、江南纸业等多家企业落户汨罗镇,总投资已超过2亿元,主要工业产品有铝锭、饲料、水泵、光学仪器、成品纸、建材、电机等,产品畅销全国28个省。
汨罗镇蟠龙桥工业园是专门面向全国各地投资商的工业园。该园位于汨营南线以南,紧邻周家山镇区和蓄水达1000万立方米的九雁水库,占地720多亩。工业园区内规划合理、科学,道路已经全部实现硬化,水、电、电话等配套设施齐全,是广大客商理想的投资宝地。园内厂房、土地既可租赁,也可有偿转让,合作形式灵活多样,目前已有近10家浙江、广东等地老板兴办的企业落户该园,还有部分闲置厂房可供兴办各类工业企业。
5.近年来,汨罗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村级公路得到全部硬化,全镇共硬化村级公路77公里,各村基本实现路网覆盖。2010年汨罗江大桥建成通车,汨罗镇成为湘阴、汨罗、屈原三县市区与岳阳联系的交通要道。屈汨北线硬化工程、城西路段改造工程的竣工,提升了汨罗镇的城镇形象。
二、规划依据和参考资料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建设部,2006)
4、《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建设部,2002)
5、中华人民共和国《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6、《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等相关技术标准
7、《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乡规划部分(建设部,2000)
8、《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
9、湖南省建制镇规划编制审批办法》(试行)(湘建 [1998] 规字第332号)
10 《湖南省城市规划审查技术规则》 (湘建 [2000] 规字第102号)
11、《岳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12、《汨罗市域村镇体系规划(2008-2030年)》
13、《汨罗市市志1995》
14、《汨罗镇镇志2009》
15、国家、省、市相关的其他政策和法律的文件
三、规划指导思想、原则和理念1、指导思想
(1)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精神,结合汨罗镇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条件和社会经济实际状况,促进汨罗镇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2)在区域规划指导基础上,分析汨罗镇的地位与作用,培育和完善城镇功能,保持其本身发展和特色的前提下,共同建设区域性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通过土地与资金的统筹配置以提高经济效益。
(3)立足现状,认真分析现状建设发展条件,着眼未来,从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益出发进行城市规划,使规划具有现实可行性,正确控制、引导城镇建设。
(4)坚持以人为本,使城镇功能结构和规划布局有利于提高居民生存空间质量,有利于创造富有活力的社区生活,合理分布人口,节约土地资源,最大限度降低开发与保护资源之间的冲突。
(5)以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为指导,借鉴相似城镇的有益经验和规划手法,使之与汨罗镇的自然、历史条件相结合,充分利用地方特色,使规划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2、规划原则
(1)经济可行原则:坚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设施,避免大拆大建,保证土地出让、建筑出售与开发、还迁、复垦成本相平衡。
(2)可持续发展原则:提倡尊重自然环境,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
(3)耕地占补平衡原则:建设用地占用耕地与农村居民点用地复垦耕地总量相平衡。
(4)弹性原则:由于城镇未来发展中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因素,为了适应变化的需求,城镇的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和实施管理需要保有一定的弹性和灵活性。
(5)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原则:人口向集镇及中心村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
(6)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相结合原则:注重远期发展的同时考虑与近期建设的相互衔接、互相协调。
3、规划理念
(1)构建完善的镇域村镇体系,强化镇区的中心职能
按照整体优化的原则,对镇域村镇发展目标、人口、职能、空间组合、生产基地分布、交通网络组织及基础设施布局等进行系统规划,进一步强化镇区的集聚与辐射作用,充分发挥镇区的中心职能。
(2)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本出发点
立足现实,着眼长远,循序渐进,远近结合,处理好近期与远期发展,改造与新建的关系,充分考虑规划实施的可操作性、可持续性和发展弹性,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按照节约用地的原则,合理调整用地功能结构,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利用率。
(3)突出镇区中心的特色
突出镇区中心作为带动全镇发展的行政、经济和文化中心的作用,突出镇区中心商品贸易及生态特色,突出镇区中心为全镇的生产和生活服务的特色。以镇区中心带动中心村、基层村的发展,形成分工明确,各有侧重的现代化小城镇。
(4)村镇开发与空间环境建设相结合
坚持村镇开发与自然条件相结合,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加强绿化和村容镇貌及环境卫生建设,营造良好的生态景观和优质的生活环境。
(5)充分利用汨罗镇的河、塘、山、林等自然和人文景观要素,加以优化组合,改善和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努力塑造成为山区生态小城镇。
四、规划定位1. 1、对《岳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称总规)的解读
总规指出岳阳市在东靠西移,梯度开发的整体战略布局中,其承接东西、对接南北的战略枢纽地位将进一步凸显。岳阳市已是湖南省经济发展新格局“3+5”城市群中的一员,同时湘阴县、汨罗市、屈原管理区和云溪区的临港产业新区更是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改革的重点区域——滨湖示范区的所在地。
1.2、对《汨罗市域村镇体系规划(2008-2030年)》(以下称体系规划)的解读
2、对汨罗镇的规划定位
(1)岳阳市乃至湖南省粮食生产基地。2011年汨罗镇被国家农业部定为全国水稻整乡制高产创建示范镇。双季稻种植面积占全镇农田面积的95%。
(2)汨罗市城郊休闲中心。汨罗镇作为汨罗市区的西大门,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南托村和北托村依傍红旗水库(中型水库),,依托西湖公园和屈子文化的建设,同时加强两村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充分发挥水库资源环境优势,吸引高收入人群观光旅游,发展第三产业,汨罗镇镇域内,将其建设成为汨罗市郊区休闲中心。
(3)绿色农业产品供应基地。
五、规划目标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大力弘扬任弼时的骆驼精神、屈原的求索精神、汨罗镇勇于争先敢当先进的三种精神,重点抓好招商引资、大办工业、向上争项目三项工作,推进经济、社会、环境全面协调发展,不断改善民生,把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交通便捷、环境优美的新汨罗镇。具体目标:
1、完善全镇产业布局。完善现有产业的布局,加快荒废农地生产种植,形成特色农业产业化;新增工农产品加工业,培育鱼产品加工业;新建返乡农民创业园,加强工业对经济的带动作用;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步伐,打造县城郊区休闲中心。
2、完善镇域商业服务、行政办公、文化、教育、医疗、养老院等公共设施;建立快速、便捷、灵活的对外交通体系,完善集镇内部交通网络,合理布局各类静态交通和交通服务设施;建立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给水、排水、供电、通讯、环卫等公用工程设施系统;重视集镇消防、抗震和防灾设施系统的建立和完善。
3、从未来集镇发展需要出发,确定合理的集镇性质和规模,提供可选择的发展用地。用地布局要求科学合理,集中紧凑,功能结构清晰,各项用地指标既要较为经济,又能保障现代化城镇活动的基本要求。
4、注重旧区改造与更新,加快新区开发步伐,建设新的商贸中心,加强园林绿地建设,扩大集镇公共绿地,构建集镇绿化生态涵养系统,提高集镇绿化覆盖率,提高和改善居民的居住水平和生活环境质量。
六、规划期限与规划范围1、规划期限
根据国家有关村镇规划规定,兼顾汨罗市域村镇体系规划及汨罗镇社会经济发展,本次规划年限为20年,基期为2011年,近期2011-2015年,远期2016-2030年。
2、规划范围
镇域:包括汨罗镇行政管辖范围内的所有用地,总用地面积为34.5平方公里。
集镇:江南路以西、汨营南线以南、九雁水库以东、童家南路以北。共2平方公里。
第二章 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一、汨罗镇基本概况湖南省汨罗镇位于汨罗市区西侧,扼守市区西大门,镇区距市区2KM,因靠近汨罗江而得名。汨罗镇东邻城郊乡,南接古培镇,西与湘阴县东塘接壤,北与屈原行政区相连,国土面积34.5平方公里,镇政府驻汨罗圩镇。镇域内,省道1809线、汨营南线、汨营北线分别从镇东、镇南、镇北越境而过,从镇区出发,经1809线,15分钟可达107国道,20分钟可上京珠高速公路,50分钟可经长沙黄花机场上飞机,经汨营南线、北线,20分钟可到洞庭湖通江达海,镇区紧邻京广铁路汨罗车站,随时可上京广铁路到达全国各地,另外地处亚热带季风区,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是个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民风纯朴的生态镇。
汨罗镇境内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耕地面积2.53万亩,盛产水稻、瓜菜,水域面积 万亩,鱼类、螃蟹、甲鱼等名优特产。有宜果山地面积三千余亩,森林面积1800多亩,水利电力资源丰富,有110千伏变电站一座,总装机容量20000千瓦,变压器二百余个,并将逐渐增加。镇区有五座小二型水库,两座中型水库。
二、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分析1、社会经济发展优势分析
(1)农作物物产丰富。全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主产优质稻、瓜果、蔬菜等,畜禽、鱼类品种繁多,农作物面积52054亩,其中粮食作物43514亩,稻谷41691亩。 2011年,汨罗镇实现工业总产值58177万元,农业生产总值2420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6727元。目前,汨罗镇农业发展取得较大的发展,生猪养殖、技术养鱼等养殖业也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2)外部投资环境良好。目前汨罗镇已建成三处工业园区,企业发展环境得到优化,各项优惠政策不变,不断吸引优质企业入驻。
(3)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自新农村建设工作开展以来,农村面貌焕然一新,村组公路、通户便道得到很大的改善;至今,全镇新建渠道28000米,疏竣渠道56000米,并在多个村和社区进行农业综合开发,新建高标准水泥渠道20500米,使5000多亩良田受益,使全镇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汨罗镇建立和完善城镇教育基础设施,在镇区中心小学实行标准化建设,配套建设了学生公寓、学生餐厅和体育活动场所等,美化了校园,营造了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
2、社会经济发展劣势分析
(1)周边乡镇已有一定的规模,私营工商业较为发达。
(2)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一村一品”主导产业不上规模,特色产业品牌知名度不高,传统产业大多处于荒芜状态,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
(3)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仍然不足,社会化服务体系发育不全,村民精神文化娱乐活动不足。
(4)第三产业所占比例不协调,二、三产业总量偏小,且结构单一,相关产品竞争力不够强,商业尚不发达,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经济结构需进一步优化。
(5)城镇规模小、城市化水平低。
三、主要国民经济发展目标1、社会发展目标
坚持“工业强镇,产业富镇”的指导思想,以提高人民物质和文化水平为目标,扩大就业,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一)科学教育目标
(1)建立现代科教体系: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阶段入学率和小学升学率达99%以上,消除文盲、半文盲,加强教育科技,提高国民素质和产业素质。规划到2030年,高中普及率达到100%,各类科技人员占全镇总人口比重达到15人/百人以上。
(2)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建立完善的医疗保健,医院病床达10张/千人,农村合作医疗全镇农民参合率达到100%,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100%。
(二)经济发展目标
2011年汨罗镇国内生产总值100980万元,人均GDP为6727元。参考近几年汨罗镇经济增长速度并考虑以后发展趋势,预计汨罗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近期为12%,远期为10%,规划期内2015年全镇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6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025元,2030年达到8.76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4300元。
(三)人口发展目标
2011年汨罗镇总人口为2.53万人。
2015年汨罗镇人口预计达到2.62万人,2030年达到2.86万人。
(四)建设与环境目标(远期目标)
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77m2/人
人均居住面积:50.2m2/人
人均道路面积:10.5m2/人
绿地比例:18%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50%
人均生活用水量:200升/人•日
自来水普及率:100%
污水处理率:90%
人均用电量:900 KWH/年
电话普及率:50部/百人
饮用水质达标率:100%
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8%
2、战略发展重点
坚持稳步发展第一产业,优化集约发展第二产业,提升发展第三产业的方针,各产业发展战略如下:
(1)第一产业
坚持“稳定双季稻的生产,扩大瓜果蔬菜种植面积,巩固生猪养殖,发展立体养殖,打响特色农产品品牌,积极培育无公害脐橙,打造纯绿色食品,发挥林畜效益”的工作思路,在传统水稻种植业的基础上,坚持发展绿色产业不动摇,利用林地,发展经济林及果园作物,充分发挥水资源优势开发立体综合养殖。以各种农业生产种植示范基地为依托,大力发展提子、蜜柑、枇杷等果园作物,以及生猪养殖业。
(2)第二产业
充分依托汨罗镇紧邻汨罗市区、交通便利的区位优势,合理发挥丰富的资源优势,做大做强工业经济。加大招商引资的工作力度,多渠道引进电子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等各种优质企业进园区落户。为已经进园区落户的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切实为进园企业解决实际困难,通过这些企业的发展来带动汨罗镇第二产业发展,同时吸纳镇里的剩余劳动力。
(3)第三产业
除了调整和发展以商业、金融业等传统产业外,应充分利用汨罗镇良好的资源优势及区位条件,加快建设镇旅游休闲区,大力发展商贸服务产业。
第三章 镇域镇村体系规划 一、镇域村镇发展现状
1984年3月建汨罗乡,大队改为村,同年12月,汨罗乡由乡改为镇建制。至2011年底,汨罗镇总人口2.53万人,共辖甘坪、汴塘、九龙山、雁塘、童家、南托、北托、茶木、眠羊山、李家坪、大坪李、黄家坪、蟠龙桥、龙塘、鱼鳃15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232个村民小组,镇域总面积34.5平方公里。
1、瞭家山社区作为汨罗镇的东大门,东接汨罗市区和城郊乡,南抵古培明月及本镇龙塘村,西连南托红旗水库与夹城相连,北与城郊狄家坪接壤。京广铁路、湘汨公路纵贯南北,汨营公路与湘汨公路交叉之处有金三角之称,交通方便,经济繁荣。
区内8个组,农户322户1138人,有耕地面积924.5亩,其中水田面积909亩,旱田面积15.5亩,年产稻谷146.4万斤,人均耕地0.81亩,人均年收入3896元。
2、甘坪村,解放前属显庆乡,新中国成立后属蟠龙乡,1984年撤乡建镇更名为甘坪村。甘坪村位于汨罗镇西侧一公里处,东靠九雁水库,东北与汨营公路南线和一道避洪沟相连,南接湘阴东塘白水,西与汴塘接壤,辖11个村民小组,325户,1311人,耕地面积912.4亩,其中水田面积815.5,旱田96.9亩,人均耕地0.7亩。
3、鱼腮村,因境内有水塘似鱼鳃而得名。1984年撤乡建镇,更名为鱼腮村。鱼腮村位于镇政府北面4公里处,东抵城郊汨罗村及汨营公路北线,西接茶木村,南连南托,北靠眠羊山村及李家坪村,辖13个村民小组,337户1399人,耕地面积1076亩,其中水田面积1056亩,旱田面积19.9亩,人均耕地面积0.8亩。
境内有完全小学一所(原汨罗镇二中),接收茶木村、眠羊山村、李家坪村及本村学龄儿童入学。村级公路从东到西贯穿全村与汨营北线和江南路相连,直通市区和镇政府。2005年耗资近60余万元对村级公路2.4公里进行硬化,市六路公交车经全村,交通极为方便。
4、汴塘村,以境内水塘“汴塘”著名而命名。1984年撤乡建镇,更名为汴塘村。汴塘村位于镇政府西3公里处,东与甘坪村相邻,南与湘阴县东塘镇白水村接壤。西以雷家埧(东塘尚南)彭家江为界,属湘阴县境内。北与蟠龙桥及屈原管理区黄金乡金塘村、赤坪村毗邻。全村辖15个村民小组,260户1250人。耕地面积995.9亩,其中水田面积773亩,旱田面积222.9亩,人均耕地面积0.8亩。
5、茶木垅村,位于镇政府北3公里处,东至寺山塘与鱼腮村接壤,南连北托至武夷山连大坪村,以蛇咀上送瘟河为界,西抵冯家山与黄家坪村。北至夏家河与屈原管理区河市乡星胡村及本镇眠羊山村。地处平原,以农为主,全村辖14个村民小组,479户2060人,耕地面积1548亩,其中水田面积1414亩,旱田面积134亩,人均耕地面积0.75亩。
村级公路自东南向西北,贯通全村,与江南路和屈原管理区的河市乡星湖村相连。市六路公交车路经境内,交通方便。
6、黄家坪村位于镇政府北面3公里处,东与茶木村相接,南邻蟠龙,西北与屈原管理区黄金村、赤坪村、河市乡星湖村接壤。下辖10个村名小组,共有275户1034人,耕地面积1139亩,人均耕地面积1亩。
村级公路自北向南贯穿蟠龙与汨营南线相接,自西向东与茶木村相通,市六路公交车路经境内,交通极为方便。
7、童家村位于汨罗镇政府驻地南侧,东北接夹城,南抵龙塘,西连雁塘伴九雁水库与甘坪村相望。全村下辖17村民小组,共有396户1456人,人均耕地面积0.9亩。
村西侧公路自市3路公交车终点站起,由此向南经汨罗镇初级中学西侧,接镇前街直贯镇工业园区而连雁塘、九龙山。通村公路自南向北连龙塘与镇政府而接汨营南线,村组公路东西交叉,交通极为方便。
8、北托村位于镇政府北面,距离政府约3公里,东接城郊乡汨罗村,南连南托村及红旗水库,,西至木桥赵送瘟河与大坪村相邻,北与鱼腮塘、茶木毗邻。下辖18个村民小组,有435户1698人,耕地面积1299亩,人均耕地面积0.77亩。
境内水泥公路纵横交错,从东向西两条道:连城郊汨罗村至武夷山,连八十托至木桥赵与大坪村相接,江南路从南向北由龙塘经夹城、南托、高坪与茶木、鱼腮、眠羊山相连,红旗水库环堤公路连市区西湖公园及南托村,80%的农户水泥路修到门前,交通极为方便。境内有完全小学一所,村上投资24万所建(前身为易家坪小学)。1997年度北托村被推荐评为小康示范村。
9、南托村位于镇政府东侧2公里处,东至汨罗市光荣院与城郊乡狄家坪交界,紧靠红旗水库西侧,南过汨营公里与夹城、瞭家山社区接壤,西连夹城、大坪村,北接北托村。
全村有耕地面积796.7亩,总户数271户,总人口1000人,村小组11个,人均耕地面积0.8亩。
10、蟠龙村位于镇政府西北面0.5公里处,东至大坪李村,西与屈原管理区黄金乡寺坪村接壤,南抵二道避洪沟,汨营南线一道避洪沟与甘坪、汴塘相邻,北与黄家坪交界。辖15个村民小组,共有367户1370人,人均耕地面积0.83亩。
境内有自南向北接汨营公路南线而通黄家坪水泥大道,交通方便。1993年集资9万元建成完全小学一所,吸收本村和黄家坪村学龄儿童入学。
11、李家坪村位于汨罗江畔南侧,距离镇政府约6公里,东至廖家坝与城郊乡车站社区毗连,南与鱼腮村和城郊乡汨罗村接壤,西至刘公墈电灌站与眠羊山村交界,北抵屈原管理区蚕场。全村辖14个村民小组,334户1454人耕地面积925.9亩。
汨营公路自南向北贯穿全村,有30%的村民伴公路两侧修建住宅、别墅式建筑有18户之多,形成了新农村一派繁荣景象。
李家坪村在2004年被汨罗市定为新农村示范村,农村各项配套设施完备,经济活跃,人民生活日趋小康。
12、龙塘村位于镇政府南面3公里处,东北与瞭家山社区接壤,西与童家村交界,南抵古培镇,北连瞭家山肖家垅和夹城。全村辖22个村民小组,406户1086人。耕地面积1524亩。
境内通村公路全部硬化,市12路公交车直通龙塘大屋,境内有中共汨罗市委学校,市民政局建的殡仪馆。村办小学吸收本村及瞭家山社区部分学龄儿童入学。
13、雁塘村位于镇政府西南2公里,东与童家村接壤,南以小山顶分界与古培东港村毗邻,西与九龙山村相邻,北至九雁水库。全村辖18个村民小组,433户1728人,地处半丘陵半平原地带,共有耕地面积1931亩。
境内通村公路全部硬化,为汨罗市农村公路第一个争得上拨项目的村庄。东连童家村,直通镇政府及汨罗市区,西接九龙,经湘阴东塘白水可直达湘阴县城。境内有完全小学一所,吸收本村及九龙山村学龄儿童入学。
14、大坪村位于镇政府北面0.5公里处,东至殷家桥送瘟河与南托相望,南与夹城村大屋周相连,西至蟠龙桥与蟠龙村接壤,北与茶木、北托交界。全村辖8个村民小组,194户702人,地势平坦,耕地面积674亩。
15、九龙山村位于汨罗镇西南约4公里处,东抵雁塘村,南与古培镇东港村交界,西连湘阴县东塘镇白水村和五塘林场余家冲,北与甘坪村毗邻。全村辖14个村民小组,384户1540人,地处半丘陵半平原地带,以农业为主,耕地面积1375亩。
村民居住相对分散,通村通组公路长达9.3公里。境内有青雁水库和三八水库,共计蓄水70余立方米。
16、眠羊山村为与镇政府北面6公里处,东至刘公墈电站与李家坪相接,南邻鱼腮村,西连茶木村,北至屈原管理区檀木港夏家河为界。全村下辖12个村民小组,430户1785人,地处平原,农业为主,有耕地面积1330亩。
境内江南大道自南向北而止转弯自西向东连接汨营北线,交通方便,经济繁荣。境内有刘公墈电灌站。
17、夹城村位于镇政府东侧,东抵瞭家山社区,南连龙塘、童家,西至九雁水库,北与大坪接壤。全村12个村民小组,273户1142人,耕地面积795亩。
辖区内有古罗子国城墙遗址,建有汨罗镇八一中心小学,接收童家村、大坪村、南托部分及镇政府机关及镇办公企业、汨罗初级中学教职工子女和本村学龄儿童入学。
境内交通极为方便,汨营公路自东向西横贯全村,江南大道自南向北交叉,另有镇政府镇前街连接架上曹、架上塘、汨罗市特校至瞭家山社区的通村大道。1976年,由屈原管理区开挖的二道避洪沟东起红旗水库南端,贯穿全村,向西进入蟠龙村,水利资源丰富。
二、镇域村镇生产力分析1、村镇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在镇域12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中,基本形成了12个行政村以农业发展为依托、集镇以商贸业为核心的产业格局。
村镇产业发展现状如下:
|
行政村名、集镇 |
现状规模 |
优势及潜力产业 |
1 |
甘坪村 |
1311 |
优质稻 |
2、 |
汴塘村 |
1250 |
优质稻 |
3 |
九龙山村 |
1540 |
优质稻、养殖业 |
4 |
雁塘村 |
1728 |
优质稻、生猪养殖、渔业 |
5 |
童家村 |
1456 |
优质稻、建材 |
6 |
南托村 |
1680 |
优质稻、养殖业、大棚蔬菜、服务业 |
7 |
北托村 |
1698 |
优质稻、生猪、渔业、餐饮等服务业 |
8 |
茶木村 |
2560 |
优质稻、建材 |
9 |
眠羊山村 |
1785 |
优质稻、生猪养殖 |
10 |
李家坪村 |
1454 |
优质稻 |
11 |
大坪李村 |
702 |
优质稻 |
12 |
黄家村 |
1034 |
优质稻、渔业 |
13 |
蟠龙村 |
1670 |
优质稻 |
14 |
龙塘村 |
1680 |
优质稻 |
15 |
鱼腮村 |
1399 |
优质稻、餐饮业、养殖业 |
16 |
瞭家山村 |
1792 |
优质稻、服务业 |
17 |
夹城村 |
1142 |
优质稻、生猪养殖 |
|
总计 |
25200 |
|
2、镇村人口流向趋势分析
在汨罗镇域大发展环境下,汨罗镇面临着以下几项人口流向趋势:
(1)劳动密集型行业是转移的主要流向
2010汨罗镇农村劳动力主要转移在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等行业,这些行业集中体现着劳动时间长、强度大、技术要求低等特点,这种趋势将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存在。
(2)外出(离镇)的从业人员增多,向外省转移势头增强
随着汨罗市对外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对内全市齐心协力发展市域经济,全市经济总体规模迅速扩大,发展速度不断攀升,县城所在地成了各村镇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一个重要流入口。同时,随着交通的快速发展,也使得农村劳动力向外省转移趋势不断增强。
(3)镇域人口向圩镇集中
镇政府处于夹城村中心,商业的繁荣积极带动了周边镇及本镇村民选择在集镇从事商贸活动,便利的交通设施,村民可以离土不离乡,农忙时从事农业种植,其它时间从事商贸交易;另外,集镇便利的交通设施、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逐步吸引了部分村民定居集镇。
(4)汨罗市京珠高速公路、穿越镇域的省道连接线交通优势将吸引更多外商在镇域投资
汨罗镇始终围绕工业强镇的思路,大力发展城镇企业,在镇域北部建设创业园,为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创造就业机会,激发和调动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的内在活力,尤其是鼓励引进对当地经济有较高贡献率的项目落户,发展地方经济,成为汨罗市区西郊经贸中心地,同时也可吸引更多的客商前来投资,也可吸引周边城镇村民来镇就业上岗。
三、镇域村镇体系空间结构规划汨罗镇域镇村体系空间结构规划应采取以发展中心村为先导、轴向带动、区域协调的布局原则。根据现状产业特点,结合镇域镇村空间结构现状,综合考虑自然资源及未来发展趋势,依托交通条件,建立“一心、一带、两轴、三片区”的生产力布局框架体系。
1、“一心”
——汨罗镇区,为汨罗镇政治、经济、文教中心,是全镇经济发展的重心,是镇域经济的增长极,具有较强的集聚和辐射功能。承担镇域社会公共设施服务和市政服务功能,是全镇的物流基地和旅游服务接待中心,以商贸业、服务业和交通运输业为主要发展方向。
2、“一带”
沿汨营北线两边拓展米形成汨罗镇北部工业带,充分利用京珠高速入口带动该区域经济的发展,与南部工业区遥相呼应,共同推进汨罗镇工业复兴。
3、“两轴”
沿汨营公路南线形成镇域经济的主要发展轴线。
年份(年)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人口(个) |
21580 |
22000 |
22500 |
23100 |
23988 |
23028 |
24470 |
25094 |
25162 |
25200 |
25300 |
(1)汨罗镇至湘阴县东塘镇的汨营南线作为主要发展轴之一,沿线涉及镇区和镇域瞭家山社区、夹城、南托、蟠龙、甘坪、汴塘等村,该轴是汨罗镇经济发展的重点地带。发展重点在于优势农业及特色旅游,依托丰富的资源兴建返乡农民创业园,促进第二产业的发展,依托镇区带动商贸、物流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对带动镇域经济起步和调整产业结构有着重大意义。
(2)第二条发展轴则沿着京珠高速复线连接线,道路沿线涉及眠羊山村、鱼腮村、北托村、南托村、夹城村、龙塘村。该片区域是汨罗镇着力发展生态休闲旅游,实现汨罗镇经济发展的重点区域。
4、“三片区”
(1)东部市民居住、休闲的后花园。利用该区红旗水库、西湖公园优良的环境优势,以及靠近城区拥有便利的交通优势,将该区打造成集居住、旅游休闲、生态环保为一体的汨罗市后花园。
(2)南部工业区。涵盖九龙山村、雁塘村及龙塘村。充分利用京珠高速公路复线连接线出入口直通镇内、省道连接线穿境而过的交通便捷的区位优势,在眠羊山村、瞭家山社区建设工业园,加快招商引资步伐,做大做强工业经济,建设汨罗镇北部工业经济区,带动当地其他产业发展。
(3)西部、西北部高效农田种植区。涵盖大坪村、甘坪村、汴塘村、蟠龙村、茶木村、眠羊山村、黄家坪村。抢抓国家制定“十二五”规划的良好机遇,充分发挥汨罗镇农田、水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同时加大区域的旅游开发,打造成城郊旅游休闲中心。
四、镇域村镇规模结构规划1、现状人口规模
2011年末汨罗镇全镇人口25300人,历年人口规模如下:
表一:
2、人口规模预测
(1)综合增长率法
率将会逐步下降。参考计划生育部门的计划和汨罗镇近几年人口发展趋势及汨罗市城市总体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居民意识的改变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人口自然增长规划,根据国家有关计划生育政策,综合分析近年全镇人口增长趋势及计划生育率,预测近期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98‰,远期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8‰。
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品味、配套设施需求的提高以及人们在外地打工后定居在外地等因素,人们向大城市、县城转移的人口将会增多;而随着汨罗镇产业的提升、创业园区的建设等有利因素,很大程度上将会吸引部分外来工人及客商的落户。结合汨罗镇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历年人口统计数据,规划预测近期人口机械增长率为0.6‰,远期人口机械增长率为1.0‰。
计算公式:
Q=Q0(1+ K1+ K2)n
式中:
Q — 镇域总人口预测数(人)
Q0 — 镇域总人口现状数(人)
K1 — 规划期内人口自然增长率(‰)
K2 — 规划期内人口机械增长率(‰)
n — 规划年限(年)
按此公式计算,汨罗镇近、远期人口为:
Q近期=25300(1+5.98‰+0.6‰)5≈26200
Q远期=26200(1+4.8‰+1.0‰)15≈28600
综合上述预测结果,结合汨罗镇经济社会发展趋势,规划预测近期2015年汨罗镇域人口为26200人,远期2030年为28600人。
(2)指数函数法:
指数函数法预测公式:Pt=Poert+n
式中:Pt——总人口预测数(人);
Po——总人口现状数(人);
e——自然对数的底,其近似值为2.7183;
r——规划期内人口的综合增长率
t——规划期限(年)。
n——规划期内人口的机械增长数
按照人口自然增长率5.98‰,机械增长率人口0.6‰计算,至2015年镇域总人口数为26200人。
按照人口自然增长率4.8‰,机械增长率人口1‰计算,至2030年镇域总人口数为28600人。
根据上述两种方法计算结果,本规划人口规模近期按26200人进行控制。远期按28600人进行控制。
2、镇域镇村体系等级结构规划
汨罗镇域镇村体系规划用于指导镇域各村镇的发展,促进镇域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并为汨罗镇总体规划提供依据。
综合考虑镇域各村的空间分布及产业优势,规划汨罗镇域镇村等级结构分为三级:——镇域中心、中心村和基层村。
汨罗镇域镇村体系由三个层次构成。
第一层次:镇域中心——夹城村以商贸、交通物流为主导,以环境优美为特色的商贸型宜居镇,规划人口规模11500人。
第二层次:中心村——茶木村、瞭家社区、北托村
茶木村,以优质稻为基础产业、生猪养殖为特色产业、工业为主导产业的中心村,人口规模2560人。
瞭家社区,靠近汨罗市区,成为连接县城与镇域中心的重要区域,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前景广大。人口规模1792人。
第三层次:基层村——眠羊山村、雁塘村、蟠龙村、童家村、南托村、李家坪村、鱼腮村、大坪村、甘坪村、黄家坪村、汴塘村、九龙山村、龙塘村。
基层村是各村庄村委会驻地,规划需结合各村自身的特点,充分发挥集镇和中心村的辐射作用,找到适合自身发展合理轨道,加大基础设施的投资,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使本村丰富的资源发挥最好的效益。
五、镇域镇村职能结构与产业布局规划1、镇村职能结构
根据汨罗镇各村镇的现状产业结构及在区域中的区位状况,确定镇域各村镇的主要职能如下:
汨罗镇域镇村体系产业布局规划表
村镇等级 |
名称 |
规划人口(人) |
产业发展方向 |
镇域中心 |
夹城村 |
2000 |
优质稻、服务业 |
中心村 |
茶木村村 |
4000 |
优质稻、工业 |
北托村 |
3500 |
优质稻、商贸、服务业 |
|
瞭家山社区 |
3000 |
优质稻、工业、服务业 |
|
基层村 |
眠羊山村 |
2000 |
优质稻、工业 |
雁塘村 |
2000 |
优质稻、生猪、蔬菜、矿业 |
|
蟠龙村 |
2000 |
优质稻、瓜类 |
|
童家村 |
2000 |
优质稻、瓜类 |
|
南托村 |
1500 |
优质稻、商贸、服务业 |
|
李家坪村 |
1700 |
优质稻、蔬菜、瓜果 |
|
鱼腮村 |
1600 |
优质稻、商贸 |
|
大坪村 |
1200 |
优质稻、养殖业 |
|
甘坪村 |
1500 |
优质稻、养殖业 |
|
黄家坪村 |
1200 |
优质稻、生猪养殖 |
|
汴塘村 |
1500 |
优质稻、生猪养殖 |
|
|
九龙山村 |
1600 |
优质稻 |
龙塘村 |
1700 |
优质稻、工业 |
2.产业布局
规划从现状产业分布特点出发,综合考虑自然资源及发展趋势,建设好“八基地”,共同形成镇域生产力布局网络构架。
(1)商贸基地:以集镇、夹城村为主。依托集镇现有农贸,加大集贸规模,加快新商贸中心的建设。
(2)工业基地:以瞭家山社区、龙塘村为主。规划在瞭家山社区新建返乡农民创业园,扩大招商引资,促进农民就业。大力发展汨罗镇工业,培育粮食加工产业,对汨罗镇经济产生积极的带动作用。
(3)优质稻基地:以蟠龙村、黄家坪村、汴塘村、九龙山村为主。汨罗镇农业人口和耕地面积较多,土质良好,适宜种植优质稻。提倡保护基本农田,引进科学方法提高产量。
(4)绿色农产品种植基地:以北托村、李家坪村为主。这些村特有的沙质地,使该村瓜菜、大白菜等蔬菜种植条件优越,两村可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发展成蔬菜种植基地。
六、镇域空间管制规划(一)、规划原则
1、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农业用地。
2、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
3、集镇不设置工业用地,已建工业可考虑向工业区迁移。
4、保护和改善镇域内水渠及其周边区域的生态环境,设立生态保护区,坚持可持续发展。
(二)、空间管制分区及界定
为优化城乡空间资源配置,有效保护脆弱资源和生态环境,实现城镇建设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统筹协调,规划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出发,在对城镇建设空间进行规划控制的同时,对非城镇空间也实施有效管制,将全镇土地及空间资源划分为禁建区、限建区和适建区。
1、禁建区:为保护生态环境、自然和历史文化环境,满足基础设施和公共安全等方面的需要,禁止安排城镇开发项目的地区。包括乡域范围内的基本农田保护区、防护绿地、自然保护区、历史文物保护区等。
2、限建区:不宜安排城镇开发项目的地区;确有进行建设必要时,安排的城镇开发项目应符合城镇整体和全局发展的要求,并应严格控制项目的性质、规模和开发强度。包括原有的村庄和工业企业建设用地(指搬迁、合并后不存在的村庄和工业企业)、城镇发展备用地等。
3、适建区:可以安排城镇开发项目的地区,也是城镇发展优先选择的地区,但建设行为也要根据资源环境条件,科学合理的确定开发模式、规模和强度。包括规划集镇建设用地、独立工矿区、村庄建设用地。
(三)、管制措施
1、禁建区的管制
禁建区作为生态培育、生态建设的首先地,原则上禁止任何与保护功能无关的建设活动,凡涉及的区域在国家相关法规、条例中有明确规定与要求的,必须服从国家相关法规条例,规定与要求。
(1)建立和完善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在基本农田严禁进行村镇建设。禁止建房、建厂、建窑、建坟、采矿、采石、控砂、取工、开挖鱼塘;严禁排放污染物,堆放固定废物等破坏基本农田的行为。
(2)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区应建立和完善保护制度;除必要的保护设施外,不得增建其它任何工程设施;建设保护设施后,要做好生态恢复工作。
(3)地质灾害易发区要严格禁止各种建设活动。
(4)生态敏感脆弱区,要严格限制进行各种建设活动,确因需要而进行建设活动的,建设过程中要加强保护措施,建设完成后,要做好生态恢复工作。积极鼓励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有机结合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
2、限建区的管制
限制建设区为自然条件较好区域,根据资源环境条件进一步划分控制等级,科学合理地引导开发建设行为,城镇建设用地的选择应尽可能避免在此类区域。
限制建设区内对各类开发建设活动进行严格限制,不宜安排城镇开发建设项目,确有必要开发建设的项目应符合城镇建设整体和全局发展的要求,并应严格控制项目的性质、规模和开发强度,适度进行开发建设。
(1)一般农田用地区内鼓励各种农业设施的建设,促进各类中、低产田及其它一般农田向基本农田转化,提高其产出、产量和农业经营水平。
(2)地质环境不宜区内可鼓励进行生态建设和农业生产活动,保留原有自然地貌形态,加强植物绿化。
(3)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文物古迹及其景观建设区,重点少数村庄的旅游项目及设施的建设,应当与周围景观环境相协调,在环境容量允许的前提下适宜开发建设,防止对自然与人文资源的破坏与影响,禁止取土制砖、修墓、乱砍滥伐、倾倒废物等各种破坏景观资源的行为。
3、适建区的管制
适建区是城镇发展优先选择的地区,但建设行为也要根据资源环境条件,在保障生态资源的情况下,科学合理地确定开发模式、规模和强度,必须明确划定城镇规划区和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加强城镇规划的执行力度,各级城镇的规划建设必须严格控制在城镇建设区范围之内,严格控制用地规模,高效集约利用土地资源。
城乡结合部要依据《环境保护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法规进行管治。加强污染治理和控制,建立征收环境补偿金制度。增大环保投资,提高废弃物处理率,有效控制农业生产污染。理顺管理体制,加强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严格限制一户多宅的建设形式,住宅应逐步向集中统一建设过渡。
重点基础设施建设控制区,结合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布局的需要,主要由政府投资或融资的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核准其用地标准进行独立报批,同时确保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与城镇的建设相互协调。
七、公共服务设施规划1、敬老院
现有敬老院一所,位于童家村,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可入住50人,现有20个老人。
2、卫生院
现有卫生院一所,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有21张床位。卫生院分院位于眠家山村。各行政村均有卫生所。
规划以卫生院为重点,同时加大农村卫生基础设施投入,加快一村一所建设,健全农村“镇卫生院——村卫生所”两级卫生服务和医疗救助体系,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100%。
3、学校
全镇现有中学1所,中心小学1所,幼儿园1所,村小9所,村幼儿园15所,共有学生一千人左右,其中中学生618人,小学生280人。
按照“中学到镇、小学入村”的办学宗旨,根据村庄布局,合理配备教育资源。加大公共财政和社会资金对教育的扶持力度,尤其是改善村小的师资结构和教学条件。
规划保留现有中学、中心小学,就地适当扩建八一中心小学,规划面积500平方米。在农机站旁规划建设政府公办幼儿园。
八、镇域基础设施规划1、镇域交通规划
(1)对外交通规划
汨罗镇现状对外联系主要有省道201线、省道308线、县道056(汨营南线)及湘汨公路。
规划将纵贯汨罗镇的乡道江南路拓宽改建成为京珠高速公路复线连接线,路面拓宽至30米。原有县道改为汨罗镇内部交通道路。
(2)道路交通规划
汨罗镇现状道路交通主要有汨营南线与屈原管理区相接的县道,镇区有两条纵贯南北的乡道,分别是江南路和从黄家坪村委经九龙山村进入古培镇的乡道,以及接汨营南线穿过镇政府前的T9线。现有村道长度较短。
规划需强化和完善以集镇为中心的镇域公路网建设,提高道路等级,特别强化集镇与各中心村、基层村之间的联系。为了改善镇域各村的交通状况,形成镇域更完整的路网结构,对现有乡道村道进行拓宽硬化。
(3)交通设施规划
在镇区规划三处处停车厂,改善镇区汽车乱停的现象。
2、镇域给水工程规划
(1)镇域给水工程现状
汨罗镇域水库众多,地下水丰富,各村镇用水主要依靠地下水、水质较好的池塘以及引高地山泉水,此类用水未经过处理,没有完全达到饮用水标准,且水源不稳定,受天气和季节影响较大。汨罗镇域供水设施规模较小,除瞭家山社区外都没有集中供水设施。瞭家山社区接汨罗市供水管网,镇域自来水普及率低。
(2)镇域给水工程规划
汨罗镇用水短缺的现状仍旧存在,为满足汨罗镇经济日益发展的需要,规划从市区引水,集镇饮水全部由市自来水厂提供,解决镇区用水短缺的问题,保证汨罗镇饮用水安全。镇区近期内实现自来水普及率90%以上,远期达100%,其它各村镇在经济条件状况允许的条件下,应考虑建设水塔,或者根据各自特点和经济发展条件,选择集中供水或分散自备取水方式,要求安全卫生饮用水达100%。
3、镇域排水工程规划
(1)镇域排水工程现状
镇域范围内只有镇区内主要街道有排水管道,局部道路有少量的排水沟,不成系统。其它村庄基本没有排水设施,大部分雨水、污水均采用重力自流排放,沿明沟导出,对环境污染较大,影响周边生活环境。
(2)镇域排水工程规划
汨罗镇集镇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就近排入规划水系,最后排入九雁水库。生活污水经污水管网排入市污水处理厂,生产污水处理设施应与生产设施同步建设,生产污水在厂区内经处理达标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厂。其它各村近期采用雨污合流制,生活污水经化粪池或沼气池处理,无害化后方可排入自然水体,远期采用雨污分流制体制排水。
4、镇域供电工程规划
(1)镇域供电工程现状
镇域内电压等级有110 KV 、35KV、10KV、380/220V,电源引自汨罗110KV变电站,经汨罗镇开关站,接乙木石35KV变电站变压后改为10KV送往各村镇及工矿区,高压线路全部采用架空敷设。
全镇用电负荷分布较为均匀,各村分别设有10KV变压器。
镇域电源设施现状:35KV线路4条,19千米。
(2)镇域供电工程规划
通过对汨罗镇域用电现状、用电水平的分析及本次总体规划的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参考汨罗镇供电所提供的镇域电力发展资料,结合汨罗镇近几年发展方针政策,汨罗镇在规划期内用电量将出现大幅度增长。
经综合分析,预测得如下结果:
负荷预测表
项目 |
2015年 |
2030年 |
规划预测镇域人口数(人) |
26200 |
28600 |
人均年综合用电量E(千瓦·时) |
400 |
800 |
镇域年用电量E(万千瓦·时) |
1048 |
2288 |
最大负荷年利用小时数Tm(小时) |
1200 |
1600 |
最大负荷P(千瓦) |
8733 |
14300 |
根据以上预测结果,预测汨罗镇2015年用电量为1048万千瓦·时,用电最大负荷为8733千瓦;2030年用电量为2288万千瓦·时,最大负荷14300千瓦。
考虑到汨罗镇经济的发展,不断完善和改造各村的电网,提高镇域电力网络供电能力。
5、镇域邮电通信和广播网络规划
(1)镇域邮电通信广播网络现状
① 镇域邮政设施现状
汨罗镇现有邮政所一处,位于瞭家山社区。主要业务有:信件、包裹、报刊、汇票、特快专递、储蓄等。镇区局内信箱每日开放2次,镇区每日投递1次,农村每周投递1次。按固定班期投递邮件的行政村有2个,邮路总条数5条,农村投递线路总长度100千米。
②镇域电信工程现状
镇域电信线路由汨罗市电信局通过电信光缆接入镇区,再通过光接点由光缆和线缆接入各村镇。镇域现有电信所一处,位于瞭家山社区内,占地面积713平方米。电信网络覆盖率达100%。现有光缆采用地埋和架空两种敷设方式。至2010年底,宽带网已在全镇域开通。
③ 镇域广播电视工程现状
有线电视直接接汨罗市有线电视线。
镇域现状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均达70%。
(2)邮电通信广播网络规划
①邮政系统规划
进一步完善以汨罗镇区为中心的镇域邮运系统,加强邮运能力,形成通畅有序,高效准确的邮政网络,改善整体服务水平。
②电信工程规划
规划立足于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需要,大力推进国家公用电信网络下的汨罗镇域电信网络建设,以高技术、大容量和高质量的电信网络水平服务社会,以满足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不断提高的要求。对通信的需求,规划近期以促进农村电话的发展为重点,提高电话普及率和服务水平,镇区实现户户通电话,一般村及保留的自然村,实现村村通电话。
规划近期电话普及率50部/百人,远期60部/百人,则近期装机容量为14400部,远期装机容量为22100部。
③广播电视工程规划
规划在镇区设置广播站及电视转播台,镇域内村村通广播,户户通有线电视。
延伸光纤到路边、建筑,同时应保证信号屏蔽良好,提高开通频道数量。有线广播电视入户率近期为95%,远期达100%。
6、燃气工程规划
(1)为保持良好的大气环境,要求镇域生产生活使用清洁方便的能源。至2030年集镇以天然气为主要燃料,直接从汨罗市燃气站接用,有条件的其他各村逐步以太阳能、沼气等清洁环保能源替代低效率的燃煤、燃柴等常规能源消费类型。
(2)集镇气源由汨罗市区接入新区燃气储备站,其他各村庄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建设集中沼气池和太阳能屋顶。
7、水利设施规划
(1)镇域水利设施现状
2011年汨罗市投入资金到九雁水库实施除险加固工程。
(2)镇域水利设施规划
规划保护和整修现状的堤坝等设施,继续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地区进行治理,根据地形合理兴建水库及排灌渠,保障整个镇域的生产和生活需求。
8、环境保护
以汨罗镇域内各个水库沿岸及其周围平原地区为重点,切实保护和提高镇域优良环境状况,实现镇域可持续发展。
规划至2015年,基本控制和减缓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抑制环境污染的扩展;农村居住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镇域新开发建设项目应有相应的工程措施,排放物达到标准后方可排放,坚持杜绝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开发活动,以维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活空间环境。
规划至2030年,通过农业结构的调整,逐步建立和发展生态农业,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保护和发展森林植被,加强森林保护,基本控制住水土流失,自然生态初步实行良性循环,环境污染排放基本达到国家规定标准,村镇生产、生活环境基本达到清洁、优美、安静,并促使镇域整体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初步达到“无山不绿,有水皆清,四季花香,万壑鸟鸣”的良好生态环境境界。
9、镇域综合防灾规划
(1)防洪设施规划
① 镇域防洪设施现状
镇域属平原地区,整个地势较平坦,镇区内的各个水库都已修好防洪堤,并建有多道避洪渠,现状防洪设施基本上较齐全,其它地区防洪设施有待完善。
②防洪工程规划
①防洪排涝标准
汨罗镇区域内,排涝标准按十年一遇。
②防洪排涝规划
加高加固各个水库沿岸的防洪堤建设,确保达到防洪标准,有效防止洪水。
疏通内河水系,增设排涝泵站,提高排涝能力,有效防止内涝。一般地区排涝设计规模达3-4立方米/秒·平方公里。
(2)消防设施规划
①消防站规划
按照每座消防站服务4—7平方公里、接警5分钟内赶到火灾现场的消防规范,在集镇设1座消防站,位于汨罗镇区中心,交通便利,既保证城镇消防,又兼顾周边农村消防,还便于和周边城镇协作消防。在消防站内设置义务消防值班室和义务消防组织,配备通信设备和灭火设施。各村设置义务消防值班室。
集镇给水主干管上设消火栓,消火栓间距不超过120 米。
充分利用天然水体作消防供水,并保障消防车取水通道,配备必要的天然水源取水设备。
③消防装备规划
消防站配备2辆以上消防车,其中必须有1辆泡沫消防车,配备消防防毒面具和氧气设备等,确保消防经费,提高消防能力。
④消防通讯规划
按规范要求建设集镇公用电话亭,以便群众火灾报警;消防部门设立专线与镇政府、派出所、供水、供电、卫生、交通等部门联系。确保报警快捷、接警迅速、调度准确和扑救及时。
(3)其他防灾工程规划
①地质灾害:
a、山区村庄重点防御边坡失稳的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灾害;
b、地质灾害危险区应及时采取工程治理或搬迁避让措施,保证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c、地质灾害危险区内禁止爆破、削坡、进行工程建设及从事其他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活动;
d、对可能造成山体滑坡的山体、坡地,应加砌石块护坡或挡土墙。
②风灾:易形成风灾的村庄建设用地选址应避开与风向一致的谷口、山口等易形成风灾的地段;易形成风灾的地区应在迎风方向的边缘选种密集型的防护林带。
③雪灾:雪灾危害严重地区应制定雪灾防御避灾疏散方案,建立避灾疏散场所,对人员疏散、避灾疏散场所的医疗和物资供应等作出合理规划和安排。
第四章 集镇性质与规模 一、集镇性质
确定汨罗镇性质,主要应把握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定位:
资源定位——汨罗镇自身所具备的各种资源
汨罗镇地势南高北低,属亚热带季风湿润区,经济以农业为主,主产稻谷,饲养业以生猪为主,鸡、鸭、渔业副之。由于紧靠市区,交通方便,直接接受汨罗市区经济辐射,区位优势明显。
功能定位——汨罗镇的主要经济职能
以科技为先导,以农业为后盾,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全面实施开放战略,依托大市场、大交通、大流通,外引内联,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以此带来汨罗镇经济的全面进步。
地理定位——汨罗镇所在汨罗市的空间位置
汨罗市镇地处汨罗市城西部,是汨罗市的西大门,是湘阴、汨罗、屈原三县市区交界乡镇。距离京广铁路汨罗站、武广高铁汨罗东站、京珠高速、京珠高速复线(在建)、107国道、营田港车程在10-25分钟之内。境内有省道201、省道308交汇。
目标定位——本规划期内汨罗镇的发展目标
以“经济发展健康、人民生活小康、社会和谐安康”为目标,依托交通、资源优势,逐步把汨罗镇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交通便捷、环境优美的新汨罗镇。
档次定位——汨罗镇在汨罗市城镇体系中的级别、职能
在汨罗市城镇体系中汨罗镇被定位为汨罗市的建制镇,属于汨罗市体系中的第三级别,以农业为基础产业,着力发展工业、商业、贸易、旅游服务业、养殖业等。
根据上述原则,考虑到汨罗镇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的发展,结合汨罗市总体规划对镇的定位,综合比较多种概括提法,确定汨罗镇性质为:汨罗市西部农副产品供应、商贸、交通物流、休闲的中心镇。
二、集镇规模1、人口变动分析
根据初步统计,汨罗镇政府所在村2010年底共有户籍人口1142人。夹城作为集镇所在地,占地面积大,人口多,资源丰富。为提高汨罗镇城镇化率,把童家村划入集镇范围内,则集镇人口2010年底有户籍人口2598人。
规划期内影响人口变动的因素很多,规划主要考虑计划生育政策、城镇化规律、产业发展、移民开发政策等因素,具体分析预测如下:
(1)户籍人口的变化
户籍人口的自然增长:计划生育政策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人口自然增长率将稳定在一个水平上。结合汨罗市城市总体规划及汨罗镇实际,规划近期(2011-2015)人口自然增长率取5.98‰,远期(2016—2030)人口自然增长率取4.8‰。
户籍人口的机械增长:人口机械增长主要有政策性增长人口、城镇化转移人口、村改居人口等。包括深山库区、边远规模小村庄等地区的移民进集镇人口,指随着集镇经济发展和人居环境改善自发进集镇购地建房经商的城镇化转移人口,随着集镇的外延式扩张划入集镇规划区内的村庄人口,集镇一方面在聚集周边村镇人口同时自身也受到周边城镇尤其是县城、市区的镇的极化影响,集镇人口外迁现象同时并存。
综上所述,预计近期增加1600人,远期增加5000人。
(2)寄住人口的机械增长
寄宿人口主要有务工人员、寄宿师生、单位职工。务工人员增长与汨罗镇工业和第三产业发展关系密切,近期增长取2750人,远期随着汨罗镇工业、服务业等二三产业的发展和富余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步伐的加快,进集镇务工人员将会有较大增长,取5500人。寄宿师生近期增长取200人,远期取470人,增长主要来源于为改善求学条件而到集镇借读的学生。行政事业单位职工近期保持不变,远期增加30人。
综上所述,预计算近期增加2950人,远期6000人。
2、人口规模预测
(1)综合平衡法
规划采用综合平衡法预测人口规模,即户籍人口按照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估算数预测,寄住人口采用机械增长估算数预测,两者相加减去外迁人口得出规划期末城镇常住人口规模。
计算公式为:规划期人口数=[现状户籍人口x(1+自然增长率)规划年限+户籍机械增长数+寄宿人口机械增长数]
计算过程如下:
规划近期2015年人口=
[2598×(1+5.98‰)5+1600+ 2950≈2677+4550=7227人
规划近期2030年人口=
[7227×(1+4.8‰)15+(5000-1600)+ (6000-2950)≈7765+3400+3050=14215人
预测结果,近期2015年约为7227人,远期2030年约为14215人。
综合上述分析,根据汨罗镇的实际情况预测集镇近期规划人口为7227人,远期集镇规划人口为14215人。
(2)指数函数法:
指数函数法预测公式:Pt=Poert+n
式中:Pt——总人口预测数(人);
Po——总人口现状数(人);
e——自然对数的底,其近似值为2.7183;
r——规划期内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t——规划期限(年)。
n——规划期内人口的机械增长数
按照人口自然增长率5.98‰,机械增长人口2550计算,至2015年圩镇总人口数为7486人。
按照人口自然增长率4.8‰,机械增长人口6550计算,至2030年圩镇总人口数为15140人。
根据上述两种方法计算的结果和实际情况,本规划人口规模近期按7500人进行控制。远期按15000人进行控制。
3、集镇用地规模
2011年集镇建设用地为60公顷,人均525平方米。规划在拟定集镇用地规模时,考虑到:
(1)未来集镇应保持相对紧凑的集镇用地,同时又应疏解原本相当密集的老集镇人口;
(2)为实现最佳居住环境和创业发展环境提供充裕的城镇环境空间,在土地开发建设中,要强化绿地率指标,为居民提供更多更有效活动休闲空间;
(3)完善的综合配套设施,现状各类公共配套设施在数量和质量方面缺口较大,必须在规划中提供足够的发展用地,以满足集镇未来的发展要求;
(4)伴随着集镇功能的不断增强和强化,第三产业比重也将逐步上升并将扩大其自身的服务范围和层次,与此同时随着人口素质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的消费观念的日渐更新,进而引发的社会生活需求的变化,这一切均需要在空间上有一定的保障。
综上,根据国家有关标准,结合集镇现状用地情况,拟定:
近期2015年:近期镇区建设往童家村拓展,用地面积较大,人均用地稍大。规划建设用地总面积99公顷,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为132平方米。
远期2030年:远期越过汨营南线继续往北发展,人口进一步往镇区集聚,用地稍为紧凑,规划建设用地总面积196公顷,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为130.67平方米。
第五章 镇区用地布局规划 一、基本原则
镇区用地规划布局作为本次总体规划的核心内容之一,镇区布局应坚持下列原则:
1、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用地布局结构是城市的基本结构,应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空间资源上做出合理安排,在对城市现状条件、自然条件充分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商业区与居住区、仓储运输、交通干线的关系进行精心的安排。
2、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培育和保护。合理的城市结构布局应保留一定量的生态环境保护地区,在城市内部同样应安排并协调好各功能区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城市生态环境的维护。
3、有利于城市的长远发展。良好的城市结构可以为城市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并做到近远结合,对城市的资源在时空上进行合理分配。
4、有利于高效利用城市基础设施。过于分散的城市结构可能会降低城市基础设施的利用率,浪费资金,而过于密集紧凑的城市也不一定能最佳地利用基础设施,甚至本身出现短缺。良好的城市结构应该使城市能够高效地利用基础设施,使基础设施成为促进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
5、有利于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工作、休憩、居住环境。合理的城市结构应为城市居民的各种活动行为提供便利。城区过于严格的土地功能划分会使城市的活力丧失,过于混杂的功能叠加也会使城市品质降低。规划汨罗镇跨越高速复线连接线发展,如何处理好东西向组团间的功能联系以利于城市运作,是必须认真考虑的。
二、用地评价1、用地评价因子
集镇用地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结合集镇用地条件的具体情况,确定以下内容为评价因子。
(1)自然条件——地质条件、洪水淹没区、坡度评定和地貌评定等;
①地质条件
包括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具体包括地基承载力和地下水位的因素。纵观集镇的用地情况,地基承载力和地下水位条件,均能符合集镇建设的要求。
②坡度评定
集镇现状部分地段坡度较小,可直接用于开发建设,基本不需填挖方后就可使用,规划时应充分利用好汨罗镇地势相对平坦的地理优势,把镇区打造成市区西部经济发展中心。
④地貌评定
在地貌方面,汨罗镇周边多为耕地、水田,可开发利用的地广阔。
(2)建设条件——影响用地建设条件评定的主要因素有:集镇的基础设施条件(如道路、桥梁、供水、供电、排水、通讯等)、公共服务设施条件、环境条件等。
2、用地条件综合评定
根据用地的自然条件和建设条件,结合集镇的实际情况,确定用地的综合评定。用地条件综合评定:用地综合条件较优越,易于开发主要为坡度在15%以下的地区;
3、结论
基于以上的用地分析,可以看出,整个集镇现状大部分用地属于易开发的一类用地。
三、建设用地发展方向的选择1、用地选择的原则
(1)尽量少占基本农田,充分利用未开发用地、荒坡、旱地、山地。
(2)充分与现状集镇用地相衔接,有利于集镇集中连片发展与建设,降低集镇基础设施建设费用。
(3)符合土地利用规划。
2、用地发展方向选择
从用地评价、区域经济联系两个方面来对汨罗镇发展方向进行分析:
(1)东:向汨罗市区方向发展
该区域地势较平坦,且紧临公路,交通方便,目前集镇大部分基础设施都是由该方向接入。且汨营南线贯穿此处,发展中心必然随之东移。规划为近期主要开发方向。
(2)南:向九龙山村、雁塘村方向发展
该区域是受九龙山区隔断,但是有原有乡道贯穿并进入古培镇,村道硬化较好,交通便捷,考虑受周围山体地形限制,暂不作为主要发展用地,若以后有必要和经济实力平整山体建设城镇,也不失为良好发展方向之一。
(3)西:向东塘镇方向发展
该区域跨过九雁水库,可充分利用汴塘村的资源优势,壮大镇区商贸,但受地域影响,水域较多,且整体地势较低,如若开发,填方量过大且易破坏沿岸生态风景线,除已建为禁止开发方向。
(4)北:向屈原管理区方向发展
该区域为现代高效田种植区,不适宜作为城市建设用地。考虑到北部屈原管理区的良好生态环境,可以在远期将鹤巢湖周边做成生态公园,以优化镇区景观与居住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确定汨罗镇集镇未来用地发展方针为“东拓西抑、北优南联”:重点向东边的汨罗市发展,控制向西边东塘镇方向发展,优化北边鹤巢湖生态景观,加强与南部九龙山村方向与县城的经济联系。
四、镇区总体布局1、功能结构
根据汨罗镇未来发展特点,考虑集镇的建设状况、用地规模等因素,依托集镇现有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确定汨罗镇未来发展格局为“一心、两轴、三组团”。
●“一心”是指集镇行政服务中心
汨罗镇镇政府所在区域,是京珠高速复线与汨营南线的交叉点旁边,也是镇区发展主轴与发展次轴的交叉点,居民各种生活生产活动都需经过此处。规划在此处建设人民广场,配置宣传设施,向居民公布最新政策与发展成果,向外界展示汨罗的崭新面貌,为汨罗镇经济发展和整体形象的提升提供前提保障。
●“两轴”是指由两条主干道形成的发展轴。
发展主轴——汨营南线:大部分现状为农田、平地,规划左侧(即旧城区)作为集镇商贸发展中心,在右侧建设新的镇区商业中心。加强对沿街立面的改造,打造具有汨罗镇特色的街景,向外展示汨罗镇经济的快速发展。
发展次轴——江南路(规划拓宽改建成京珠高速复线连接线):为镇域原有道路江南路拓宽改建,是集镇近期修建的主路,规划作为集镇的远期发展轴,贯通镇区南北方向,连接交通商贸组团与居住生活组团,在集镇发展方向中属主导方向。规划继续完善现有商业设施,由近及远地进行开发建设。
●“三组团”是指规划区内三个生活组团。
(1)北部居住生活组团
镇区北部的居住生活组团,位于汨营南线北边,各项市政公共服务设施齐全,并配以简单商店、娱乐设施、健身设施,形成居住环境优美、公共设施齐全、生活氛围和谐的居住生活组团。
(2)中部交通商贸组团
镇区的商业中心,位于规划横二路(原T9线)南部,以相对集中的商业为突出特色,源于原有的旧镇区商业。通过交通改善以及规划,合理安排商业楼,形成以物流、商业、金融为主要职能的交通商贸组团。
(3)南部居住生活组团
以原有童家村中心所在地为主,紧邻九雁水库,景色宜人。形成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的居住生活组团。
2、土地利用布局
(1)居住用地规划
本次规划村民住宅用地在建成区内主要是以插建为主,1—3层,在原有居住用地的基础上,加以补充和完善,遵循“统一规划,集中开发”的原则,禁止无序建设,保证合理的建筑密度,完善公共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
本次规划居民住宅用地主要安排在新区内,为多层住宅,是全镇未来居住模式发展的主流。居民住宅用地遵循方便居民使用、优化居住环境、集约利用资源住宅类型多样、体现地方特色等原则,结合当地实际、周围环境和建设条件,组织住宅空间,配置服务设施,以及布置绿地、道路交通和管线等,以提高居住用地的规划水平。
居住用地总面积87.42公顷,占总用地的比例为44.42%,人均居住用地58.28平方米。
(2)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①规划原则
a、分级配置,标准合理,根据镇域级、集镇级规划等级来布置各项公共设施。
b、近远期结合,留有弹性,规划采用近期—远期两个阶段,近期布局应为远期发展留有余地。
c、集镇公建系统布置应与绿地系统、道路广场系统布置相协调,以创造出良好的集镇景观,同时满足人们生理和心理需求。
d、改造利用原有设施,挖掘原有设施的潜在功能,以期投资少、见效快。
e、为便于居民使用,各级公共设施应有合理的服务半径,各类公共设施之间应有机联系,分级、成套配置。
②行政管理用地
规划保留一些现有的行政管理用地。而为了适应未来发展的需求,需要对一些进行原地改建,或者适当扩建,或者迁移新建。
本次规划行政中心位于汨营南线与横二路中间。通过行政中心各项市政市政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加强交通主干道两边的商业建设,促进地区经贸发展。行政管理用地应注重办公大楼门前的环境修饰,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树立良好的形象。
③教育机构用地
根据集镇未来发展的要求,通过对学生人数的预测,规划在保留现有中小学、幼儿园用地的基础上,根据服务半径等要求,将原有小学用地面积扩大为0.93公顷,原有幼儿园面积扩大为0.2公顷。原有中学由于周边地形开阔,且地形平坦,能满足发展要求。
④医疗保健用地
规划保留现状汨罗镇卫生院,对其适当扩建,新建门诊楼一栋,在内设立防疫站、保健站、计划生育指导站等卫生服务机构,加强卫生所的管理,分片分区建设,共同组成集镇医疗卫生服务网络。规划医疗保健用地面积为1.01公顷,占镇区建设用地比例为0.51%,人均用地0.67平方米。
⑤商业金融用地
现状商业设施主要集中于集镇内道路两边,呈“马路式”带状布置,不能形成浓厚的集镇商业氛围,规划在镇区道路主干道两边适当布置商业金融用地,以满足汨罗镇经济日益发展的需要。
规划商业金融用地15.52公顷,占镇区建设用地比例为7.89%,人均用地10.35平方米。
具体各项用地见集镇建设用地规划平衡表:
集镇建设用地一览表
1、对外交通规划
现状汨罗镇集镇对外交通主要是汨营南线,同时也是集镇主要内部道路,对集镇交通组织有较大影响,现状无汽车站,居民出行主要靠自驾车或县城方向过来的过路车。
由于现状建设状况的限制,实施内外交通分离的可能性较小,在市域总体规划中将江南路拓宽改建为京珠高速复线连接线,集镇段路面拓宽至30米,构建集镇相对完善的外部交通网络。
2、道路交通规划
(1)道路现状
集镇道路现状主要干道只有汨营南线和T9线,且整体路宽较窄。就现状建设情况而言,部分道路交叉口处理不大合理,道路间距较窄,居民区内仅有3-4米宽的小路,路网密低度偏,未形成路网体系,沿街建设对消防要求考虑不足,直接影响居住安全。
(2)规划原则
①建立与集镇规模相适应,布局合理,快速通畅的道路网系统及完善的交通组织设施。道路网布局应适用今后用地规模的扩展、交通的变化和快速交通的发展。
②道路系统与集镇用地规划相一致,促进土地价格的提升,改进土地的开发条件,并以道路建设带动集镇建设的开展。
③路网规划中,强调分清道路的性质功能,交通性干路在集镇交通中主要起“通”的作用,要求通过的车辆快而多,支路则兼有“通”和“达”的作用;巷路主要起“达”的作用,方便居民出行。
④适当提高集镇干路网密度,结合集镇用地布局,合理安排集镇干路间距和道路断面形式及红线宽度。
⑤改善静态交通设施不足的局面,为远期车辆发展及居民出行提供足够的静态交通设施。
⑥在保证路网完善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拆迁量。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相结合,并留有余地。
⑦综合考虑自然景观和集镇景观,合理布置广场。
(3)规划布局
集镇道路充分考虑了现有的地形特点、用地状况以及现状路网结构,规划路网结构为自由式加方格网式相结合的路网结构。道路网分三个等级,即主干路、次干路、支道。
主干路在集镇交通中主要起“通”的作用,以机动车交通为主,道路红线主要为30米。本次规划汨营南线及江南路按干路标准建设。
次干路是与支路相衔接的道路,主要承担各功能分区内部的交通,道路红线为24米。规划横二路按次干路标准建设。
支路作为到达性道路,是连接干道与各街坊、组群道路的主要道路,是集镇道路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中注重支路的连贯性,方便车行。支路道路红线宽度统一为12、18米,原有道路需进行拓宽。考虑靠原有道路两旁已建用地较多,可先对道路按红线宽度进行控制,远期再行拓宽。其余巷路按要求在详细规划中进一步细化,保证其用地和密度。
3、静态交通设施布局规划
(1)停车场
公共停车场分为对外交通停车场和镇区公共停车场两类,对外交通停车场主要设置在镇区对外交通出入口,如省道公路出入口、对外公路出入口、组团中心干道交叉口等。规划停车场共占地0.63公顷。对外停车场规模较大,在大型共建以及人流较为集中的区域也规划停车场。此外,各类公建及公共场所的配备相应的自用停车场。
二、道路竖向规划
道路竖向本着充分利用现状自然地形地貌、减少土石方工程量的原则,满足地面排水、排涝、工程管线敷设及景观环境设计的要求设计。规划道路纵坡控制在0.30%-5.00%之间;少数现状道路及规划道路与防洪堤结合,故道路坡度在此范围外;地块规划高程比周边道路最低路段高程至少高出0.2米。
绿地是集镇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绿色开敞的空间,它可以净化美化环境,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
1、现状概况:
汨罗镇地处中低纬度,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适于各种作物生长。但是目前汨罗镇现状基本没有公共绿地,规划区内的绿地非常缺乏,仅在汨罗镇九雁水库等水域沿岸、汨罗镇中心小学、蟠龙桥初级中学有少许绿化,无大型公共绿地和生产防护绿地,尤其缺乏居住公共绿地,在规划中有待重点改善,以适应人民群众需要。
2、规划目标与原则
(1)规划目标
以建设生态城镇为总体目标,根据汨罗镇的总体布局,利用现有的山地、丘陵、水体、农田、河岸线等自然条件,采用点、线、面结合的绿化结构系统,对镇区内的绿化用地进行统一规划布局,形成镇区绿色网络。
(2)规划原则
① 从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提高镇区居民生活质量的高度进行绿地系统规划和建设。
② 充分利用汨罗镇自然环境特征,合理布局绿地系统,形成完整的镇区绿地系统,充分发挥绿地的综合效益。
③ 镇区建设结合环境保护,合理布置防护绿地,大力提高镇区生态环境质量,同时加强道路绿化建设。
④ 重视片区内绿地建设,为镇区居民提供就近的室外活动场所,改善镇区居住环境质量。
3、绿地规划指标
规划2030年绿化用地为35.58公顷,占镇区规划面积的19.6%,人均绿地面积为23.72平方米,其中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8.18平方米,镇区绿地率为30%,绿化覆盖率为40%。
不同类型用地的绿地率指标
生产建筑用地 |
居住建筑用地 |
仓储用地 |
公共建筑 用地 |
公用工程设施用地 |
||
一类 |
二类 |
一类 |
二类 |
|||
≥25% |
≥20% |
≥40% |
≥30% |
≥25% |
≥30% |
≥30% |
4、绿地规划布局结构
集镇绿地系统是由公共绿地、防护绿地、单位附属绿地、组团绿地组成。
规划绿化系统为“两心、二廊、一节点”布局结构。
“两心”是指位于镇政府东部的以水塘中心的自然景观核心和以汨罗镇广场为中心的人文景观核心,以植物造景和镇区主题文化宣传为主,通过合理的设计手法,将优美的景色和汨罗镇特色地域文化向镇区渗透,美化汨罗镇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
“二廊”是指汨罗镇九雁水库的生态防护带和汨营南线、江南路两侧的绿化走廊,以及沿横二路的人文景观走廊。
九雁水库沿岸原为绿地,规划在不破坏其生态平衡及满足防洪要求的基础上,将九雁水库绿地设计成为一条宽敞开阔、风景优美的生态廊道,和鹤巢湖生态公园、红旗水库的西湖公园,交相呼应,相得益彰。
江南路是镇区的最重要交通干道,考虑其作为镇内主要道路的同时又是过境公路的特殊情况,其中江南路即将拓宽改建为京珠高速复线,在两边各留50米的绿化控制带,作为绿色走廊,满足居民休闲的需要。
“一节点”分别是指位于九雁水库游廊突起处的两处开阔绿地,在之上种植观赏林木,作为居民休闲之用。规划将其作为镇区重要景观节点之一,维持其原有用地性质,并适当加以规划设计,提高其观赏性。
5、绿地系统分类
根据汨罗镇区现有条件和现有基础,以及将来人口发展到1.5万人口规模的总体要求,从整体上对镇区绿地系统加以综合考虑。汨罗镇镇区绿地系统的框架构成六个子系统:生态绿地系统、公共绿地系统、居住片区绿地系统、交通绿地系统、防护绿地系统、专用绿地系统。
(1)生态绿地系统
镇区生态绿地指对镇区生态环境质量、居民休闲生活、镇区景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有直接影响的绿地。生态绿地包括:生态公园绿地、生态农田、生态林地等。
(2)公共绿地系统
公共绿地结合镇区设立供居民日常使用的公共活动场所,是一种以公共开放绿地为主,配有多种活动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的休闲活动场所,主要沿水库布置,形成带状绿地,另在镇政府所在地及中学附近新建绿化广场用地,共同构成镇区构成公共绿地系统。
(3)交通绿地系统
目前,汨罗镇区现有道路绿化整体水平较低,仅有汨罗镇区的九雁水库一小段距离设绿化隔离带,其他道路均没有道路绿化。道路绿化水平远远低于国家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定的标准。
根据需要,从整体考虑要求规划明确各条道路的绿化宽度、树种选择以及种植形态。按《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79规定:红线宽度小于40米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0%。公共活动广场集中成片绿地不应小于广场总面积的25%;车站的集散广场,集中成片绿地不应小于广场总面积的10%。
沿镇区交通性主干道布置交通绿地,其中交通性主干道两侧各有3米宽度的道路绿化带,配置各种常绿乔灌木植被,使行人均可观赏到绿色的景观。
(4)居住片区绿地系统
为提高居住环境质量,镇区居住片区内配置一定的居住绿地。居住片区绿地,要求在树种选择上以常绿树种为主,避免选择花粉致敏性较强的树种,如悬铃木、白榆等,以免对居民的身体健康产生危害。此外,易生虫的树木也不宜种植。
(5)防护绿地系统
防护绿化带是镇区中具有卫生、隔离和安全防护功能的绿地。包括卫生隔离带、道路防护绿带、防风林和镇区组团隔离带等。
燃气储备站、变压站、污水处理厂围设置至少15米的隔离绿带。
垃圾收集站用地之间的防护绿带不低于10米。
(6)专用绿地系统
在专用绿地系统内,有行政、事业、学校、工矿企业及其它市政公建区内的绿地。对无污染的行政、事业、学校和市政公建区的绿化应根据各自的使用情况综合考虑绿地的形态设计、绿化树种和花卉的选择。另外应充分利用零星用地,或房前屋后的空地,种植花草,做到镇区内无裸露泥土。同时,还应结合镇区整体景观的需要,设置一定数量的雕塑和建筑小品等。
附属绿地视不同情况,规划绿地率分别为:
对生产环境有特殊要求的工矿企业,规划绿地率为40-50%。
公共建筑用地绿地率控制在30%以上:其中行政管理类绿地率为40%以上;商业金融类绿地率30%以上;文体科技类为35%以上;医疗保健类为35%以上;教育机构类为40%以上;集贸设施类原则上控制在30%以上。此类附属绿地应加强其外向景观特色,与道路景观和镇区景观相协调。
公用工程设施用地绿地率在30%以上,其绿化应以卫生防护为主,同时还应结合市政设施类型选择绿化、美化方式,创造宜人的绿色景观环境。
6、规划要点
(1)打造新集镇现代风貌区。
(2)加强集镇汨营南线道路两侧绿化带的建设。
(3)建设九雁水库沿岸生态绿化走廊
(4)加强集镇周围及集镇内部的环境绿化。
二、集镇景观规划(一)镇区景观风貌基本要素和特征
1、镇区景观风貌基本要素
汨罗镇区地处汨罗镇境内中部,气候多样,物种丰富。镇区景观风貌基本要素有水、绿、城,自然景观条件较好。
2、镇区景观风貌基本特征
(1)自然景观风貌
①水体与岸线
镇区靠近九雁水库,镇区规划范围内塘河较多,奠定了镇区良好的自然生态基础。
②绿树、生态农田
镇区周围大面积的绿树、生态农田,为镇区提供了良好的绿化生态环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整体景观形象不明晰
在镇区建设中,忽略了建筑与周边环境的考虑,使得镇区的整体形象特色不显著。
2、镇区景观特色不突出
镇区空间缺乏与镇区历史人文要素的有机结合,在镇区建设中对镇区历史文化资源挖掘不够。镇区部分地区商业建筑质量比较差,整体景观形象不佳。
3、公共绿地缺乏
镇区的公共绿地较少,不利于镇区景观塑造。
(三)规划的原则与目标
1、规划原则
(1)以镇区现有景观为基础,充分利用其历史文化与自然景观资源,在进一步完善和强化现有镇区景观的同时,建立起属于汨罗镇自己的有特色的、多层次、统一和谐、完整的镇区景观系统。
(2)从整个镇区的总体规划布局形态的角度出发,紧密结合镇区的用地结构和布局,从社会、经济、人口、环境、生态等各个方面,综合考虑合理的镇区景观系统的结构和布局。
(3)结合镇区各个具体功能内容,充分发掘和利用能够反映镇区形象特征的景观要素,并以创造具有鲜明特征的镇区形象为目的,以这些构成镇区景观要素的功能用地,从镇区景观系统的整体性角度来进行规划和组织。
(4)充分利用镇区现有的文化特色和镇区产业结构的特色,创造性的建立一个有时空效应的、具有独特风格的镇区景观系统。
(5)充分利用和综合各学科的理论,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具有生态意义的城镇景观系统。
2、规划目标
依托镇区现有的景观资源,充分发掘镇区现有的自然、历史、文化等景观风貌资源,运用现代镇区设计方法,营造“山、水、绿、城”和谐统一的镇区景观风貌体系。
(四)镇区景观风貌系统规划
汨罗镇的镇区景观包括以自然要素为载体的软质景观和以人工要素为载体的镇区硬质景观。自然要素主要指水、花、林等,人工要素主要指镇区的人工建筑、园林小品。因此,镇区景观建设也应从“山景”、“水景”、“绿景”、“城景”四个方面入手。
1、水景
(1)保护镇区水系,逐步形成良好的滨水风貌
汨罗镇区周边丰富的水系是自然留给镇区的宝贵的自然景观资源,但目前水景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水系周围用地的调整与更新改造是镇区景观改善优化的关键。
(2)将水体景观与镇区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打造现代滨水景观风貌
滨河(水)地带是镇区中难得的景观特色资源,以水系为基础建立起贯穿汨罗镇区绿色走廊和滨水景观线。沿河开发建成公共开放空间,如公共设施、开放式的绿化带等,在九雁水库沿岸,将被打造成为镇区居民游玩的集中区域。人的活动与自然融合在一起,可以在更高的层次上塑造汨罗镇水系的新形象。
(3)保护水体环境
保护水体环境,维护镇区生态环境,为汨罗镇区提供一个良性循环的水景基础。
3、绿景
(1)提高镇区绿化标准,扩大绿地面积
绿色是镇区最美丽的妆束,是镇区软质景观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整个镇区景观系统中,绿景是以一个基底背景来衬托镇区的,因此绿地在质和量上都必须达到较高的标准。通过扩大绿地面积和提高镇区的绿化标准来为镇区营造一个优良的绿色背景。
(2)完善绿地系统布局,营造良好布局结构
通过河流、道路两边的绿地布局改善镇区的整体生活环境,系统地组织镇区绿色空间并与其他镇区空间相互进行渗透,形成“镇中有园、园中有绿、满城披绿、举目有青”的景观环境。
(3)绿地与水系有机结合,改善镇区生态环境
绿地与其中的水体应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有机结合的关系,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更好的共同营造镇区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4)优化绿化种植结构,突出汨罗镇的地方特色
镇区绿景多样化是镇区未来的特色之一,在树种引进上应注意树型、高度、树冠、季节、树色、叶态、花型、果实等不同树种的搭配的多样化,生态林地应以混交林为主,树种不宜太过单一,应调整好树种、林种结构,以保持好小范围地域的生态结构的复杂性和稳定性,营造出良好的生态环境。
4、城景
(1)加强镇区设计引导,强化镇区建设控制分区
规划配合镇区功能结构的设计,各功能分区应体现各自的风貌景观特色。引入城市设计手法,对镇区各功能片区进行分区控制。
新区是整个镇区的服务中心,集中了全市的行政、商业、文化、体育、医疗保健中心,大型公共活动如商业、出行、游憩、餐饮、娱乐相互渗透,集结成多样的镇区活动中心,是镇区现代化新貌的集中体现。
(2)突出重点地区和节点的镇区景观风貌
镇区的景观建设要有重点,强化镇区核心地区和主要景观节点的景观建设,如镇区出入口处、商业服务中心、政府所处地等重点区域,突出镇区自身的特色。
城市是人们生产、生活的空间环境,需要有美好的环境景观。城市规划建设不仅要给人民创造满足生理需要的良好物质环境,还要给人民创造满足精神需要的健康的社会文化环境和惬意的心理环境,创造丰富多彩、形象生动的城市艺术景观,给人们以美的享受。
第八章 四线管制规划
城镇规划是保证社会公平、保障公众利益的重要公共政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的作用。近几年来,国家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了对城镇规划工作的指导。全国各地城镇规划综合调控作用在进一步加强,城镇规划监管体制和机制也不断创新。目前,《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已完成修订并出台,城市绿线、蓝线、黄线、紫线四线管理制度已基本建立。
一、城市绿线1、城市绿线:是指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包括公共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道路绿地、风景林地等。本规划区内主要指体育公园、山体游园、休闲游园、部分道路两侧防护带及部分基础设施防护绿地等的用地界限。
2、城市绿线规划控制要求:
(1)城市绿线内的用地,不得改作他用,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以及批准的规划进行开发建设。有关部门不得违反规定,批准在城市绿线范围内进行建设。因建设或者其他特殊情况,需要临时占用城市绿线内用地的,必须依法办理相关审批手续。
(2)在城市绿线范围内,不符合规划要求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应当限期迁出。
(3)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城市绿地范围内进行拦河截溪、取土采石、设置垃圾堆场、排放污水以及其他对生态环境构成破坏的活动。
(4)居住区绿化、单位绿化及各类建设项目的配套绿化都要达到《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的标准。各类建设工程要与其配套的绿化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达不到规定标准的,不得投入使用。
二、城市蓝线1、城市蓝线:是指城市规划确定的江、河、湖、库、渠和湿地等城市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本规划区内主要指赣江的河岸线。
2、城市蓝线规划控制要求:
(1)城市蓝线一经批准,不得擅自调整。因城市发展和城市布局结构变化等原因,确实需要调整城市蓝线的,应当依法调整城市规划,并相应调整城市蓝线。调整后的城市蓝线,应当随调整后的城市规划一并报批。调整后的城市蓝线应当在报批前进行公示,但法律、法规规定不得公开的除外。
(2)在城市蓝线内禁止进行下列活动:违反城市蓝线保护和控制要求的建设活动;擅自填埋、占用城市蓝线内水域;影响水系安全的爆破、采石、取土;擅自建设各类排污设施;其它对城市水系保护构成破坏的活动。
(3)在城市蓝线内进行各项建设,必须符合经批准的城市规划。在城市蓝线内新建、改建、扩建各类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和其他工程设施,应当依法向建设主管部门(城镇规划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城市规划许可,并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办理相关手续。
(4)需要临时占用城市蓝线内的用地或水域的,应当报经汨罗市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城镇规划主管部门)同意,并依法办理相关审批手续;临时占用后,应当限期恢复。
三、城市黄线1、城市黄线:是指对城市发展全局有影响的、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必须控制的城市基础设施用地的控制界线。本规划区的城市黄线所指城市基础设施包括以下内容社会停车场、消防站、邮政所、电信所、燃气储配站、防洪堤墙、避震疏散场地等。
2、城市黄线规划控制要求:
(1)城市黄线经批准后,应当与城市规划一并由汨罗市人民政府予以公布;但法律、法规规定不得公开的除外。
(2)城市黄线一经批准,不得擅自调整。因城市发展和城市功能、布局变化等,需要调整城市黄线的,应当组织专家论证,依法调整城市规划,并相应调整城市黄线。调整后的城市黄线,应当随调整后的城市规划一并报批。调整后的城市黄线应当在报批前进行公示,但法律、法规规定不得公开的除外。
(3)在城市黄线范围内禁止行下列活动:违反城市规划要求,进行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的建设;违反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进行建设;未经批准,改装、迁移或拆毁原有城市基础设施;其他损坏城市基础设施或影响城市基础设施安全和正常运转的行为。
(4)在城市黄线内进行建设,应当符合经批准的城市规划。在城市黄线内新建、改建、扩建各类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和其他工程设施,应当依法向建设主管部门(城镇规划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城市规划许可,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办理相关手续。迁移、拆除城市黄线内城市基础设施的,应当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办理相关手续。
(5)因建设或其他特殊情况需要临时占用城市黄线内土地的,应当依法办理相关审批手续
第九章 集镇工程系统规划 一、给水工程规划
1、给水工程现状
现状居民用水为自来水管集中供水,水源为地表水,现状镇区内生活、生产用水紧张。
镇区地表水资源充足,地下水矿物元素含量丰富,易开采,水质好,矿化度低,居民用水经过简单净化处理既可达到饮用水标准,而其他对水质要求不高的生活用水和农业、工业用水基本可以直接取用。
2、给水工程规划
(1)用水量测算
①人口预测法
根据人口规模、参照《镇规划标准》(GB 50188-2007)及《湖南省重点镇规划编制技术导则》(试行)的相关规定并结合汨罗镇地理位置,规划给水标准采用人均综合用水量指标,取200升/人·日,用水普及率为100%。
Q=NqK
其中:
Q---规划用水量
N---规划期内人口
q---规划期内人均综合用水标准
K---规划期内用水普及率
2030年集镇人口为15000人,由上可得,则最高日用水量为3000立方米。
②单位用地指标法
按集镇单位用地综合用水指标,参照《湖南省村镇规划编制技术导则》(试行),单位建设用地综合用水量采用30 m3/ (ha•d),集镇总建设用地为162公顷,则集镇最高日用水量为4860立方米。
综合上述二种方法,预测集镇日用水量为3930立方米。
(2)水源规划
为满足汨罗镇经济日益发展的需要,规划从汨罗市自来水厂接入管线进行集中供水,镇区外围为镇区提供饮用水的水厂规模为3930立方米/日。
(3)供水管网系统规划
管网系统近期采用枝状分区供水形式,远期采用局部环状加枝状供水管网布置方式。为保证消防时水量水压要求,规划最小给水管管径采用DN100,最大管径采用DN300。室外消防用水采用低压制消火栓形式,消火栓沿规划道路布置,尽量靠近道路交叉路口布设,间距不超过120米。
规划管线均沿规划道路铺设,应铺设在人行道、绿化带下。管道埋深至少为0.7米。
二、排水工程规划1、排水工程现状
集镇排水体系尚不完善,只有少部分的排水设施,排水设施不成系统。集镇也无任何污水处理措施,生活污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自然水体,给集镇饮水质量保证及自然环境卫生带来不良的影响。
2、排水体制
合理选择排水体制是排水系统规划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它关系到整个排水系统是否实用,能否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同时影响排水工程的总投资,初期投资和经营费用。目前集镇中常用的排水体制为分流制和截流式合流制,为改善集镇生活环境,提高居民生活居住质量,本规划采用分流制排水体制。
3、雨水工程规划
(1)雨水量预测
根据城镇总体规划的排水规范要求,集镇的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采用一年一遇标准,局部重点地段,可适当提高标准。
雨水量计算公式:Q=ΨFq
暴雨强度公式:
2150.5(1+0.41lgp)
q= ———————— (升/公顷.秒)
(t+13.275)0.6846
式中:q —— 设计暴雨强度 (L/s.ha)
p —— 设计重现期:城市建设用地p =1 年,立交桥、广场等重要地区P=3——5年。
t —— 降雨历时(分钟) :t=t1+mt2
t1 —— 地面集水时间 t1 = 1min
m —— 折减系数:暗管2.0,渠道1.2
2)雨水设计流量按下列公式计算:
Q=∮.q.F
Q —— 雨水排水量 (L/s)
F —— 汇水面积 (m)
∮ —— 径流系数,取值0.68
q —— 设计暴雨强度 (L/s.ha)
设计重现期取1年,地面集水时间根据不同情况,取5~10分钟,平均径流系数取0.6。
(2)雨水管网系统
雨水可采用就近排放原则,由规划雨水管收集后就近排入水系。
4、污水工程规划
(1)规划原则
①污水排放原则
为保证污水处理站的正常运转,集镇废水接入本规划污水管道水的水质要求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建设环境保护部标准CJ3082-1999《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中的规定。污水厂的尾水排放必须达到受纳水体水质的要求。
②污水管道设计参数的确定原则
a、污水管道计算公式:
其中:
V:流速(米/秒)
R:水力半径(m)
I:水力坡度
n:粗糙系数:管径小于等于400毫米,采用素混凝土管;管径大于400毫米,采用钢筋混凝土管,n=0.013。
b、设计最大充满度
管径 |
设计最大充满度 |
D300 |
0.55 |
D600 |
0.65 |
D500-D600 |
0.70 |
c、最大设计流速为5米/秒
d、设计充满度下的最小设计流速为0.6米/秒
e、管道的起始覆土深度不小于0.7米
f、最小管径D300
g、非设计管段坡度为0.003
(2)污水量预测
污水量按用水量的75%计算,则2030年可预测的污水量为2948立方米/日。
(3)污水管网系统
污水管网根据地形分区分片靠重力自流,污水主干管沿主要道路设置,充分结合集镇地形,尽量利用自然坡度敷设,排入污水处理站。
三、电力工程规划1、现状概况
集镇现状电源直接引自瞭家山110KV变电站,现状电力线路不成系统,乱搭现象较严重,既不安全也不美观,严重制约集镇的发展。
2、规划原则
(1)根据电力部和国家城建总局印发的《关于城镇电力网规划设计的若干原则》集镇电力规划的年限必须与集镇总体规划相一致。
(2)要考虑国际通用的“N-1”安全原则,尽可能地保持对用户不间断供电。
(3)在负荷密度较大的地区,10KV变电箱尽可能地进入或靠近负荷中心。
(4)10KV输电线路在集镇内沿集镇干路、支路架设,使用联络开关使其联网,以保护供电的可靠性。
3、负荷预测
(1)人均用电指标法
参照《湖南省村庄和集镇规划编制审批办法(试行)》,结合汨罗镇历年总用电情况,采用规划人均综合年用电指标为900千瓦·时/人·年,集镇2030年规划总人口为15000人,得集镇年用电量为1350万千瓦·时,按最大负荷年利用小时数为1500小时,得电力负荷6900千瓦。
(2)用电水平法
采用综合负荷按每公顷90千瓦计算:
规划集镇用地为144.82公顷。
按同时使用系数为0.8,得电力负荷为10427.04千瓦。
按最大负荷年利用小时数为1500小时,得年用电量约为1564.06万千瓦·时。
综合上述两种预测方法,得:
规划区内年用电量约为1500万千瓦·时;最大负荷约为10000千瓦。
4、电力网络规划
电源接自瞭家山110KV变电站,集镇内10KV电力线近期采用架空线路,远期宜采用地下埋设,与电信线路异侧布置,城市建设时应留出电力线架空通道。具体走向见《汨罗市电力工程规划图》。
四、通讯工程规划1、现状概况 目前,汨罗镇集镇尚未建设电信所及邮政所
2、市话机数预测
参照全省2030年电信规划发展纲要,同时考虑经济发展状况,规划集镇程控电话普及率近期为30门/百人,远期为50门/百人,则集镇程控电话需求量近期为2250门,远期为7500门。
3、电信网络规划
规划电信电缆沿规划道路架设,与电力线异侧布置。
规划在纵一路与横二路交汇处市政工程规划用地建设电信所,电信电缆接汨罗市。
4、邮政网点规划
规划将建设邮政所在规划电信所旁,配套相应的设备设施,完善镇域邮运系统,加强邮运能力,形成通畅有序,高效准确的邮政网络,改善整体服务水平。
5、广播电视工程规划
规划集镇户户通广播,户户通有线电视。
延伸光纤到路边、建筑,同时应保证信号屏蔽良好,提高开通频道数量。有线广播电视入户率近期为90%,远期达100%。
广播电视光缆线路与电信线路在道路同侧架设。立足于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需要,大力推进国家公用电信网络下的汨罗镇域电信网络建设,以高技术、大容量和高质量的电信网络水平服务社会,以满足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不断提高的要求,规划在纵一路与横二路交汇处旁新建一个电信所。对通信的需求,规划近期以促进农村电话的发展为重点,提高电话普及率和服务水平,集镇实现户户通电话,一般村及保留的自然村,实现村村通电话。
规划近期电话普及率30门/百人,远期40门/百人,则近期电话需求量为2250门,规划装机容量为2500门,远期电话需求量为6000门,规划装机容量为7500门。
(3)广播电视工程规划
规划镇域内村村通广播,户户通有线电视。
延伸光纤到路边、建筑,同时应保证信号屏蔽良好,提高开通频道数量。有线广播电视入户率近期为90%,远期达100%。
五、燃气工程规划1、集镇现状无燃气供应设施。
2、气源规划
规划从汨罗市燃气储备站经调压后输送到集镇,设计供气规模2360m3/日。
3、用气量预测
规划居民生活耗气量按2700MJ /人•年计,天然气热值为36 MJ/m3,则集镇规划期末年用气量为112.50万m3。
4、输配系统规划
规划远期管道将覆盖集镇,管道输配系统采用中低压和低压二级管网模式,燃气储配站经中低压干管由市区输入,再经低压干管输出送至用户。
六、管线综合规划管线综合规划是为了合理利用集镇用地,统筹安排工程管线在集镇的地上和地下的空间位置,协调工程管线之间以及集镇工程管线与其它各项工程之间的关系,并为工程管线规划设计和规划管理提供依据。
1、水平方向
管线水平方向布置顺序为:自道路红线向道路中心线方向布置,在规划道路北侧依次为电力线、给水管;在规划道路南侧依次为电信电缆、有线电视管道、污水管、雨水管;在规划道路西侧依次为电力线、给水管;在规划道路东侧依次为电信电缆、有线电视管道、污水管、雨水管。
根据《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规定工程管线之间及其与建(构)筑物之间的最小水平净距见下表:
工程管线之间及其建(构)筑物之间的最小水平净距 (m)
序号 |
管线名称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
建筑物 |
给水管 |
污水雨水排水管 |
电力 电缆 |
电信 电缆 |
乔 木 |
灌 木 |
地上杆柱 |
道路侧石边缘 |
|||||||||
d≤ 200mm |
d>200mm |
直埋 |
缆沟 |
直 埋 |
管 道 |
通信照明及<10KV) |
高压铁塔 |
||||||||||
≤35KV |
> 35KV |
||||||||||||||||
1 |
建筑物 |
|
1.0 |
3.0 |
2.5 |
0.5 |
1.0 |
1.5 |
3.0 |
1.5 |
* |
|
|||||
2 |
给水管 |
d≤200mm |
1.0 |
|
1.0 |
0.5 |
1.0 |
1.5 |
0.5 |
3.0 |
1.5 |
||||||
d>200mm |
3.0 |
1.5 |
|||||||||||||||
3 |
污水、雨水 排水管 |
2.5 |
1.0 |
1.5 |
|
0.5 |
1.0 |
1.5 |
0.5 |
1.5 |
1.5 |
||||||
4 |
电力 电缆 |
直埋 |
0.5 |
0.5 |
0.5 |
|
0.5 |
1.0 |
0.6 |
1.5 |
|||||||
缆沟 |
|||||||||||||||||
5 |
电信 电缆 |
直埋 |
1.0 |
1.0 |
1.0 |
0.5 |
0.5 |
1.0 |
1.0 |
0.5 |
0.6 |
1.5 |
|||||
管道 |
1.5 |
1.5 |
|||||||||||||||
6 |
乔木(中心) |
3.5 |
1.5 |
1.5 |
1.0 |
1.0 |
1.5 |
|
1.5 |
|
0.5 |
||||||
7 |
灌木 |
1.5 |
1.0 |
|
|||||||||||||
8 |
地上杆柱 |
通信照明及<10KV |
|
0.5 |
0.5 |
0.6 |
0.5 |
1.5 |
|
|
0.5 |
||||||
高压 铁塔 基础边 |
≤35KV |
3.0 |
1.5 |
0.6 |
|
||||||||||||
> 35KV |
|||||||||||||||||
9 |
道路侧石边缘 |
|
1.5 |
1.5 |
1.5 |
1.5 |
0.5 |
0.5 |
|
||||||||
2、垂直方向
根据《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当工程管线交叉敷设时,自地表面向下的排列顺序宜为:电力管线、电信电缆(包括有线电视管道)、给水管、雨水管、污水管。
工程管线在交叉点的高程应根据排水管线的高程确定,工程管线交叉时的最小垂直净距见下表:
工程管线交叉时的最小垂直净距(m)
序
号 |
下面的 管线名称 净距 (m) 上面的 管线名称 |
1 |
2 |
3 |
4 |
|||
给水 管线 |
污、雨水、 排水管线 |
电信管线 |
电力管线 |
|||||
直埋 |
管块 |
直埋 |
管沟 |
|||||
1 |
给水管线 |
0.15 |
|
|
|
|
|
|
2 |
排水管线 |
0.4 |
0.15 |
|
|
|
|
|
3 |
电信 管线 |
直埋 |
0.5 |
0.5 |
0.25 |
0.25 |
|
|
管块 |
0.15 |
0.15 |
0.25 |
0.25 |
|
|
||
4 |
电力 管线 |
直埋 |
0.15 |
0.5 |
0.5 |
0.5 |
0.5 |
0.5 |
管沟 |
0.15 |
0.5 |
0.5 |
0.5 |
0.5 |
0.5 |
||
5 |
沟渠(基础底) |
0.5 |
0.5 |
0.5 |
0.5 |
0.5 |
0.5 |
3、工程管线的覆土深度
工程管线的覆土深度应根据土壤冰冻深度,土壤性质及地面承受荷载的大小来确定。
根据《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工程管线的最小覆土深度见下表。
工程管线的最小覆土深度(m)
序 号 |
1 |
2 |
3 |
4 |
5 |
|||
管线名称 |
电力管线 |
电信管线 |
给水 管线 |
雨水排水管线 |
污水排水管线 |
|||
直埋 |
管沟 |
直埋 |
管沟 |
|||||
最小覆土深度 (m) |
人行道下 |
0.50 |
0.4 |
0.70 |
0.4 |
0.60 |
0.60 |
0.60 |
车行道下 |
0.70 |
0.50 |
0.80 |
0.7 |
0.70 |
0.70 |
0.70 |
注:10KV以上直埋电力电缆管线的覆土深度不应小于1.0m。
七、综合防灾规划1、防洪排涝规划
(1)防洪标准
根据汨罗镇的地形特点,结合道路设计,规划汨罗镇集镇防洪排涝按三十年一遇标准设置。
(2)防洪排涝工程规划
①按设防排涝标准,结合道路设计,补齐、完善防洪堤、避洪沟,规划河边所有道路同时用作防洪堤,进一步巩固防洪堤的防洪能力,形成具备防洪和交通双重功能的集镇道路。全年定期进行检查,保证防洪堤的稳固。
②结合排水规划,在雨污排水管排水口处设潮门,防止洪水倒灌。
③根据地势情况,不断完善排涝设施,规划区按要求设置防洪闸。
④加强集镇周围区域绿化,增强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
(3)规划管理
①建立洪水预报、预测系统,设置固定地点定时记录,获得一线资料,坚持长期积累。
②建立抗洪预报,抢险和救援系统。
③通过立法,加强堤防和防汛信道的管理,从而保证防洪堤的安全和防汛通道的通畅。
④健全防洪排涝指挥系统及办事机构,要求机构固定,人员固定,并保证充足的资金和物资供应。
2、消防规划
(1)消防站布局
规划消防站位于离纵一路与横二路交汇处100米地方,处于交通方便的地段,能够快速及时地到达集镇的每个角落,消防站面积根据《城市消防标准》的普通二级消防站设置标准,规划消防站面积为0.14公顷。
其它企业内部消防站应能充分满足自身消防要求,并承担部分社会消防灭火任务。
(2)消防给水
按同一时间发生火灾一次,一次灭火用水量10升/秒,火灾持续时间3小时计,规划消防贮水量108立方米。采用生产、生活、消防合并的给水系统,规划沿主要道路以不大于120米的间距设置地面式消火栓,消火栓保护半径不超过150米,最不利点消火栓的压力不应小于0.1MPa。
(3)消防通道
结合集镇道路交通规划,以集镇干路作为消防通道骨架,确保通畅、快速到达事发地点,消防通道宽度不小于3.5米,道路净高不小于4.0米。
(4)消防通讯
建立火灾报警系统,并配备相应的硬件设施。当发生时,通过有线或无线电话报警,消防指挥中心受理火警后,迅速调度,实现接警、调度、通讯、信息传送、消防出车、人员调动等程序自动化。集镇各街道、厂区至消防指挥中心、火警接警中队必须设火警专用电话。消防指挥中心、火警接警中队与集镇供水、供电、急救、交通、环保、新闻等部门以及消防重点单位,安装专门通讯设备或专线电话,确保报警、灭火、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3、防震抗震规划
(1)防震抗震现状
根据全国地震基本烈度区划,汨罗镇集镇为地震基本烈度七度区。
现状防震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建筑密度高,建筑大多没有考虑防震要求,疏散通道、疏散场地、防震抗震指挥中心、生命线系统及次生灾害源等缺乏统一规划,难以满足防震抗震要求。
(2)防震抗震规划
①抗震指挥中心。
规划设置一个有水利、村建、交通邮电、消防、医疗等部门组成,由镇政府统一协调领导的抗震救灾指挥中心,负责制订地震应急方案。在接到临震预报后,向全圩发布命令,统一指挥人员疏散、物资转移和救灾。
②避震疏散道路与疏散场地。
避震疏散通道原则上应使居民的疏散救护便捷安全,保证疏散道路的畅通无阻,规划避震通道主要利用汨营南线、江南路、横二路,形成通畅的快速疏散道路体系,疏散的主要方向为汨罗镇广场、九雁水库沿岸防护绿地及市区方向。规划审批中要对沿线建筑物控制高度和建筑后退距离,以保证建筑物倒塌后仍能通行。
规划的公园、广场、运动场及学校操场等是地震时的主要疏散场地,应加以严格保护。
③生命线系统及建筑设防。
重点加强对集镇供水、电力、交通、电信、燃气、医疗救护、粮食供应、消防等城市生命线系统的防护措施。
集镇各类建筑物及工程构筑物,须严格按照标准设防,原有不符合抗震要求的建筑物,须进行加固和改造处理。
④旧区改造。
旧区改造时,应充分考虑防震要求,降低其建筑物密度,拓宽街道宽度,增加广场和绿地,以有效提供避散用地;对低质量的成片建筑进行改造,尽可能满足防震要求。
⑤次生灾害源的控制管理
对生产、存放大量易燃、易爆品的单位,在规划中应严格安排在远离集镇生活区的地带。位于集镇上风向、水源上游和人口密集地区的灾害源要迁至较适宜地段。
八、环保环卫规划1、环境保护规划
(1)规划目标及标准
①规划目标
加强环境综合整治、有效控制与强化治理污染源,保护水体,净化空气,限制噪声,提高绿化覆盖率,改善集镇环境质量。
② 规划标准
一类环境质量保护区
a、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达到二级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b、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达到Ⅱ类以上(《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c、区域环境噪声控制为1类区(《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
二类环境质量保护区
a、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达到二级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b、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达到Ⅲ类以上(《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c、区域环境噪声控制为2类区(《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
三类环境质量保护区
a、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达到三级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b、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达到Ⅳ类以上(《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c、区域环境噪声控制为3类区(《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
(2)环境功能分区
规划将集镇分为三类保护区。集中居住区划为一类环境质量保护区,商业、居住、办公混合区划为二类环境质量保护区,燃气储备站划为三类环境质量保护区。
集镇水域全部执行水环境三级标准。
2、环卫设施规划
(1)现状概况
集镇公共厕所稀少简陋,居民生活垃圾、污水乱排乱放现象严重,道路、公共场所卫生条件较差,卫生设施缺少。
(2)环卫设施规划
①垃圾收集与转运方式
规划采用垃圾池收集后,由环境卫生车辆将垃圾从垃圾收集站运至集镇东部汨罗市区的垃圾处理厂处理。
③废物箱设置
废物箱一般设置在道路两旁及路口,应当美观、卫生、耐用,平均间隔在会杉线改道两侧为50—100米,其它主要道路两侧为100—200米,在一般道路两侧为200—400米。
第十章 集镇近期建设规划
近期建设应以总体规划为目标,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有重点地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改善集镇投资环境和居住质量。
一、近期建设规划年限和规模近期建设实施年限为2011年至2015年,共计5年。
近期规划人口控制在7500人。
近期规划建设用地控制在99公顷。
二、近期建设规划原则应依据总体规划要求,明确近期发展动力和重点发展方向,推动集镇建设逐步发展,满足集镇近期重点建设项目要求。近期集镇建设重点将放在核心功能区的打造、同时对集镇现状居住用地布局的规范和调整,拓宽和完善集镇内、外道路,完善其商业服务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初步建成中心集镇的公共绿化系统。
三、近期建设用地发展方向根据级镇建设用地评价、现状用地发展情况等确定汨罗镇近期主要依托原有集镇中心,沿规划的横二路发展。
四、近期居住用地安排近期新开发居住用地建设主要集中集镇中心南部。从现状情况来看,已有部分居民开始向这边建房的趋势,但缺乏统一管理,大部分是土房、空房,利用率低、且存在安全隐患,规划近期对其进行统一开发。规划安排组团绿地,创造内部优美环境。组团的布局应该考虑景观视野的均好性,体现规划的公平性,新建的住宅应具备现代城镇居所的特征,同时能够突出汨罗镇的特色以及当地的文化风貌。
近期规划居住用地面积47.49公顷,人均63.32m2/人。
五、公共设施近期建设规划1、行政管理用地
规划镇政府,保留原有行政管理用地,适当增加绿化,优化行政办公内部环境。
2、教育机构用地
原有中学现有基础能够满足需要,不需扩建。原中心小学用地和幼儿园用地在现有基础上适当向外扩建,以满足日后教育发展的需求。
近期规划教育机构用地2.9公顷。
3、医疗保健用地
近期规划中汨罗镇卫生院由于面积较小,医疗设施不完善,已经不能适应汨罗镇未来发展要求,计划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扩建,规划占地1.01公顷,进一步加强硬件设施建设,更好的为集镇及周边城镇的居民服务。
5、商业金融用地
近期规划以规划的横二路为基础,围绕汨罗镇行政服务中心布置商业设施,同时结合旅游开发,在原有旅游接待用地扩建,提升集镇商业服务中心功能。
至近期期末,商业金融用地总面积达10.74公顷。
六、道路交通近期建设规划1、对外交通
规划汨营南线和江南路按30米红线宽度控制,横二路按24米红线宽度控制,其他镇区支路按12、18米红线宽度控制,新建、改建建筑需按规划后退道路红线,其余道路两旁按规划红线控制。
2、集镇内部交通
集镇内道路,宜结合近期集镇建设用地布局,来完善干、支路道路网建设,为形成集镇中心提供必需的基础设施。
规划重点建设汨营南线、横二路等,对沿江路也适当加以修建,为集镇远期建设做铺垫。
七、绿化景观近期建设规划集镇内目前绿化设施较缺乏,基本没有可以供居民进行户外活动的大型开放公共绿地。按照总体规划与发展时序的要求,近期结合汨罗镇中心小学与幼儿园,结合九雁水库打造景观公园。
八、市政工程近期建设规划1、给水工程规划
结合远期给水管线规划,对部分地区的铺设不合理的管网进行调整,接汨罗市自来水厂供水管,切实解决居民生活用水的问题,进一步完善集镇的给水系统,为将来发展做好准备。
2、排水工程规划
截污管网铺设与道路施工同时进行。进一步完善镇中心区域的排水管网系统,结合远期规划对不合理的布管进行调整。
3、通讯工程规划
根据集镇建设的发展,近期建设电信所、邮政所给,电信电缆敷设按远期进行预留。
4、防灾工程规划
①防洪规划
规划对现有防洪设施进行完善,对已经修好的防洪堤进行检查,在水情复杂区段对防洪堤进行加固。在有必要修建防洪堤,但尚未建的区段结合周边景观进行修建改造。
②消防规划
新建小型消防站,规模参照小型普通消防站的标准,用地面积为1380m2左右。
近期规划建设用地一览表
第十一章 集镇建设管理控制规划 一、主要用地控制要求
1 地块划分
地块的划分主要依据项目使用性质的面积要求,按照规划道路对用地的分割来划分地块,并便于土地管理和土地出让。
2 地块控制指标
规定性指标包括:用地性质、建筑密度、建筑高度控制、容积率、绿地率、建筑后退距离、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及其他需要配置的公共设施。各地块的控制指标详见分图图则。
指导性指标包括:建筑形式、体量、风格要求、建筑色彩及其环境要求等。
3 规定性指标
3.1 用地性质规定
用地性质是对地块主要功能和属性的控制。地块划分要依据用地使用功能,土地价值的区位要求,建筑体型、建筑形式和色彩及环境景观建据依据地块用地性质来确定。
3.2 土地利用相容性规划
(1)规划对所有地块均规定了土地使用性质的兼容范围,在规划区内进行土地开发时,由于现实原因或特殊要求,确需变更规划土地使用地性质时,应符合土地使用性质的兼容性规定,并经汨罗市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准。但公共设施用地(特别是非盈利性公共设施用地)、市政设施用地、道路广场用地、绿地等不得任意改变其用途。
(2)建筑的改建、扩建和新建,其使用性质应与所在地块的土地使用性质相符。建筑使用性质的变更及建筑的改建、扩建和新建后使用性质与所在地块的使用性质不符时,必须经过规划管理部门核准并符合分图图则中土地使用兼容性规定,同时应遵守其它一切有关法规条文规定以及有关政府契约条款的规定。
(3)土地使用性质的变更,宜在同类别范围内调整,变更应同时符合用地与建筑相容性的规定;
具体参见规划分图图则。
3.3 开发强度
(1)用地面积
用地面积是对地块平面大小的控制。单位:Ha(公顷)
地块的大小根据用地性质、规划道路、现状限制条件来划分,并便于用地管理和土地出让。
(2)容积率
容积率是指地块总建筑面积与基地面积的比值。单位:万米2/公顷。
容积率的确定主要综合考虑地块的区位、建筑性质、建筑密度、高度、环境景观等。由于是新区建设,容积率的确定主要参照《湖南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导则》,并本着集约使用土地的原则,为避免某些开发建设单位粗放使用土地资源,对规划内地块的容积率控制采取双向控制。其容积率一般规定如下:
用地性质 |
容积率 |
居住用地、仓储用地 |
1.0-1.3 |
公共设施用地 、 |
1.5-2.0 |
工程设施用地 |
1.5-2.0 |
道路广场用地、绿地 |
≤0.2 |
其中:防护绿地安放环卫设施和市政公用构筑物的,不得大于总用地的0.3,建筑物或构筑物不得割断绿化用地;公园绿地不得大于0.2,街头绿地不大于0.5。
(3)建筑密度
建筑密度是指建筑基底面积占基地用地面积的百分比。单位:%。
具体详见规划图则。
附:片区各类用地建筑密度控制表
用地性质 |
建筑密度 |
居住用地、仓储用地 |
≤28% |
公共设施用地
|
≤40% |
工程设施用地 |
≤40% |
公共停车场用地 |
≤10% |
绿地 |
≤5% |
(4)绿地率
绿地率是指地块内地面绿地面积总和占基地面积的百分比。单位:%
附:规划区绿地率指标
用地性质 |
绿地率 |
居住用地、仓储用地 |
≥30% |
公共设施用地 |
≥30% |
工程设施用地 |
≥20% |
公共停车场用地 |
≥10% |
绿地 |
≥85% |
(5)出入口方位控制
出入口方位是指地块内机动车道与外围道路相交的出入口方向和位置,其确定主要考虑减少干扰主干道交通,尽量在次要道路上或支路上开出入口。具体的控制如下:
(1)规划主干路与主干路相交,距交叉口70--80米内限制设机动车出入口;
(2)规划主干路与次干路相交,距交叉口60--70米内限制设机动车出入口;
(3)主干路与支路相交,距交叉口50—60米内限制设机动车出入口;
(4)次干路与次干路相交,距交叉口50米内限制机动车出入;
(5)次干路与支路相交,距交叉口40—50米内限制设机动车出入口;
(6)支路之间相交,距交叉口40米内限制机动车出入。
注:出入口距交叉口的距离为机动车出口到道路交叉口直线与圆弧连接点距离,不同等级道路相交,高一级道路采用上限值,低一级道路采用下限值。
3.4 建筑高度控制
建筑高度限定是地块内建筑最大高度的限制。
建筑高度的限定综合考虑土地使用、城市景观效果、空间轮廓、地块区位、建筑性质、容积率、建筑间距、建筑经济、街道尺度和消防、净空通道、景观视觉空间以及自然景观和地质条件等。
规划区内建筑高度总体上按多层控制。
附:各类建筑限高值表
用地类型 |
限高值(米) |
公共停车场场绿地 |
≤3 |
居住用地、仓储用地 |
≤16 |
公共设施用地 |
≤20 |
工程设施用地 |
≤20 |
3.5 建筑后退红线控制
建筑后退红线必须满足消防、卫生、环保人防、工程管线和建筑规范等各方面的要求。此外,地块之间无道路分割的,地块界线两侧建筑应根据实际建筑性质、层数等因素确定建筑间距,并应满足消防、卫生、环保人防、工程管线和建筑规范等各方面的要求。
道路等级 |
红线后退值 |
主干路24米 |
10米 |
主干路16米 |
7米 |
支路12米 |
5米 |
两地块之间 |
5米 |
其中:会杉线改道左侧后退15米右侧后退50米。
3.6 设施配置规定
设施配置规定主要指对基地停车泊位和配套设施的规定。
(1)停车泊位
停车泊位是指地块内部必须配置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位的数量。参考《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和《湖南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导则》的相关规定: 具体参见下表“主要项目配建停车场(库)的停车位指标”。
主要项目停车场(库)配建车位控制指标表
用途 |
分类 |
单位 |
(1)标准(2)特例或中心区补充标准(3)上下客货泊位 |
住宅 |
单元式住宅、单身宿舍 |
车位/户 |
(1)0.5-1.0 (2)对小户型的住宅低值 (3)专门或利用内部道路为每栋楼设置1个装卸货泊位及1个上下客泊位。 |
独立式住宅 |
车位/户 |
(1)大于1.0 |
|
商业 |
商业区 |
车位/100m2建筑面积 |
(1)小于2000 m2部分取2.0,大于2000 m2部分取0.4-1.5 (2)公共交通发达的中心区取0.8-1.2 (3)每1000 m2建筑面积设1-2个装卸货泊位。 |
独立购物市场专业批发市场 |
车位/100m2建筑面积 |
(1)0.8-1.2 (3)每1000 m2建筑面积设1-2个装卸货泊位。 |
|
办公 |
行政办公楼 |
车位/100m2建筑面积 |
(1)0.3-1.0 (2)公共交通发达的中心区取0.3 (3)每2000 m2设1个装卸货泊位,1个小型车辆港湾式停车位 |
其他办公楼 |
车位/100m2建筑面积 |
(1)0.5 (2)公共交通发达的中心区取0.3 (3)每2000 m2设1个装卸货泊位,1个小型车辆港湾式停车位 |
|
公园 |
综合公园、专类公园 |
车位/1000m2占地面积 |
(1)0.5-1.5 |
其他公园 |
车位/1000m2占地面积 |
专题研究 |
|
会议中心 |
车位/100座 |
(1)3.0-4.5 (2)需进行专题研究 |
(2)配套设施
在支路以上道路两侧或单侧设置路灯、垃圾桶、果壳箱。主干路上每隔50—80m,其它道路每隔80—100m设一垃圾桶,垃圾桶的形式应与周边的建筑风格相协调。规划内道路每隔50—100m设置公用电话亭一处,并设遮雨蓬。市政公用设施中的供水、供电、雨污水处理详见排水、电力、电讯专业规划。
二、城市设计(指导性指标)
为了确保规划区空间的整体性,丰富规划区空间布局、空间层次性,并且满足与周边环境的和谐统一,规划区主要通过建筑形体与色彩、道路设施、广告标识、绿化配置等要素来规划控制。
1、建筑形体与色彩
建筑形体与色彩是各种建筑功能的外在表现方式,应在总体控制的基础上加以适度的引导和规定,使区内整体建筑空间健康有序,并通过特定的建筑与场地空间塑造给居民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场所,表述区内文化内涵。规划对片区内建筑的形体与色彩原则上做如下规定。
商业类建筑起到标识作用,建议建筑采用较一致的体量和高度。建筑造型以水平线条为主,开窗简洁、细部处理精致,建筑色彩上应强调统一协调,以浅色调为主,与碧水青山相辉映。
居住建筑群以多层住宅为主,建筑体量不宜过大,在建筑布局上应错落有致。建筑形式宜采用坡屋顶,可根据不同的开发意向采用不同的风格。建筑色彩上也可以市场认同为准绳,但在组群之中宜保持相同或相近的建筑风格及色彩。
规划中配套办公楼的建筑体型、建筑轮廓线较丰富,建筑应体现大气、舒展、现代的风格。建筑色彩不宜过于强烈,建议采用白色等中性色为主,表现建筑素朴、现代的风格。建筑材料宜选石材、玻璃,但不宜采用大面积的玻璃幕墙。
2、道路设施
道路设施是规划区开放空间必不可少的物质要素,应该满足功能要求,体现景观品质和符合场所特征。
道路设施可以大致分为四种类型。功能性设施(也就是最基本的设施)包括电话亭、候车亭、垃圾箱、邮筒和路灯等,规划设计应等距布置,以满足服务半径的要求;信息性设施包括指示牌等,规划设计指示牌应设置在道路交叉口等人流集散点附近;休憩性设施包括座椅和凉亭等,规划设计应布置在人流较为集中的部位;观赏性设施包括花坛、喷泉、水池、雕塑和钟塔等,规划设计宜设置在空间节点处,形成局部区域的视觉中心。功能性、信息性和休憩性设施也都应具有观赏性,其造型、材料和色彩是同样重要的。
在车行交通为主导的道路以功能性和信息性设施为主,在人行交通为主导的道路应设置休憩性和观赏性设施,布置在休憩绿化带内。
3、广告标识
广告标识的设置主要是利用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场地、空间或其他位置所设置的广告牌、灯箱、霓虹灯、电子显示屏(牌)等。为维护集镇容貌的整洁、美观,避免广告标识设置不当,产生损坏、倒塌造成的直接伤害以及对交通设施认知不明而造成的危害,对在以下区段位置禁止设置广告标识:各种影响公共秩序、公共交通和危害公共安全的地点、住宅墙面、沿河的自然景观面、各类公共指示性设施、各类市政设施、标志性建筑物等。
屋顶广告设置控制表
建筑类型 |
屋顶广告控制高度 |
屋顶广告控制宽度 |
多层建筑 |
不超过建筑物高度1/3 |
不超过建筑物宽度 |
低层建筑 |
不超过建筑物高度1/2 |
不超过建筑物宽度 |
墙面广告(无悬挑)设置:
建筑类型 |
墙面广告控制高度 |
墙面广告控制宽度 |
多层建筑 |
不超过墙面高度 |
不超过建筑物宽度 |
低层建筑 |
不超过墙面高度 |
不超过建筑物宽度 |
墙面广告(无悬挑)设置控制表
建筑类型 |
高度 |
离地高度 |
挑出长度 |
|
多层建筑 |
不超过建筑顶层窗台 且低于18米 |
≥4.5米 |
临干路 |
退红线1.5米,最长3米 |
临支路 |
不过红线1.0米,最长3米 |
|||
临支路或商业街 |
退红线1.0米,最长3米 |
|||
低层建筑 |
不超过建筑顶层窗台 |
≥4.5米 |
临干路 |
退红线1.0米,最长3米 |
临支路 |
不过红线,最长3米 |
|||
临支路或商业街 |
不过红线,最长3米 |
4、绿化配置
一般绿化配置地带包括绿化缓冲带、休憩绿化和建筑退线带。
在绿化缓冲带种植乔木,如是车行主导路径,地面以连续绿化为主,如是人行主导路径,地面以硬质铺地为主,间植花卉;在休憩绿化带种植双列乔木,间植花卉,以加强遮荫效果和美化景观,加上休憩性和观赏性设施,营造一个舒适宜人环境;在建筑退线带,如是商业界面,以硬质铺地为主,间植花卉,提供商店人流活动空间,如是非商业界面,应配置密植绿化,加强遮蔽效果,保持路侧用地的私密性。
第十二章 规划实施措施
集镇总体规划是集镇发展的重要战略纲要,是有关于集镇未来发展的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和步骤。要将集镇建设规划付诸实施,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由于涉及的面广,综合性强,因此更需要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落实措施,健全法制,加强管理,综合开发,保证集镇建设规划的稳步实施。
一、规划法制建设措施1、加强集镇规划法制建设,完善集镇规划的立法工作;
2、加强规划立法宣传,普及规划意识;
3、健全法制监督和执法机制,保证建设规划依法严格实施。
二、规划行政管理措施1、加强集镇总体规划工作的行政领导和组织实施;
2、加强建设规划管理职能机构力量的建设;
3、建立规范化的规划管理审批程序;
4、处理协调好与各驻集镇单位的行政关系。
三、规划经济保障措施1、加强资金筹措工作,积极推动集镇的开发;
2、鼓励发展房地产业,实行统一综合开发;
3、采取差异的开发政策,引导按规划进行土地使用功能的调整;
4、实行集镇基础设施产业化经营和有偿服务。
四、规划技术深化措施1、规划设计内容的深化。
2、技术管理规定的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