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培镇雨坛村探索建立信息化基层治理平台的典型做法
来源:古培镇   日期:2022-12-05 18:18
浏览量:1 | | | |

智慧乡村  数字治理

——古培雨坛村探索建立信息化基层治理平台的典型做法

 

古培镇雨坛村位于汨罗市古培镇东北部,村域面积9.5平方公里,下辖2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898人,距离汨罗城区仅2公里,高铁站仅3公里,G536国道横跨而过,平益高速服务区位于村内。在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蓬勃兴起,加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但乡村普遍起步较晚、硬件设施不全、信息服务覆盖率低,导致乡村治理信息化和智能化程度不高。面对基层治理的“技术困境”,古培镇雨坛村积极探索“智慧乡村”建设,对辖区人口、民生建设、公共服务进行数字化管理,将信息技术这个“最大变量”转化为促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最大增量”。

一、做法:“三步三化”探索治理新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雨坛村立足实际,通过“三步三化”,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

第一步:收集人员信息,提供精细化服务。雨坛村全面铺开网格化管理,将全村划分为3个大网格,细分为25个小网格,将28名专职网格长、网格员打桩定位,工作重心全面下沉。同时,雨坛村选拔出10名懂网络、善交往、热心肠的党员群众,任命为“智慧管家”,配合网格员逐门逐户收集村民的家庭信息。不到1个月,2800余名村民的住房、车辆、工作等详细信息全部收集完成,并将人群分为空巢老人、留守儿童、乡友乡贤、边缘户等多个类别,方便提供信息宣传、就业咨询、政策帮扶等服务,实现“一次采集、长期使用、实时更新、精细服务”,为线上开展“智慧乡村”建设夯实根基。

第二步:立足技术支撑,打造信息化平台。有了线下服务和村民信息的基础,雨坛村在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工作委员会的指导下,通过一名乡友的软件公司,基于微信业态,开发打造“智慧乡村”信息化基层治理平台,将村民信息全部录入平台。平台有两个交互界面,一个为干部使用,满足工作需要,一个供群众使用,提供网上服务。功能涵括智慧党建、便民服务、疫情防控、村民积分、平安建设、生活服务等18个大项、54个子项。经过多次调整优化平台操作实现“极简化”。网格员、“智慧管家”逐门逐户做好宣传、教学操作,群众“一听就懂、一学就会”。

第三步:量化相关指标,推行积分化管理。为确保群众使用平台更有主动性、更为常态化,雨坛村通过系统建模,将村务工作和民生实事细化为77个积分指标,包含了规范建房、土地流转、遵纪守法、缴纳社保、移风易俗、人居环境等广泛内容。如完成改厕、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返乡报备就会加分,耕地抛荒、焚烧秸秆、燃放鞭炮将会扣分。积分实时排名,兑换实物奖励,让高分者“扬眉吐气”,低分者“红脸冒汗”,将村委传统的“行政性”手段转变为群众的“自发性”比赛。雨坛村共有729户,目前有698户已经参与到积分管理体系中,累计获得积分27090个,参与率95.7%,基本实现了使用全覆盖、操作常态化。

二、成效:“三加三减”计算治理最优解

“智慧乡村”平台符合该村实情,得到各方认可,为解好基层治理难题提供了“雨坛方案”,实现了多元效果。

产业发展做加法,日常工作做减法。信息化平台将干部从重复性的日常事务中解放出来,大幅减少重复摸底调查和统计报表的工作量。如疫情防控中,群众通过小程序“一键报备”,干部通过就业信息“一键摸排”;就业工作中,同步人社局招聘信息,系统自动比对,不仅“人找工作”,还能“工作找人”;防返贫监测中,“六类对象”家庭“一户一码”,享受政策自动计算,帮扶措施一目了然。工作效率高了,干部负担轻了,就有时间腾出双手做规划、产业、促发展。2022年,雨坛村引进了“情怀谷生态研学基地”“莲藕种植基地”“水蛭养殖基地”3个项目,盘活了2处闲置资产,集体经济收入从2021年的不到3万元,增加到20余万元,带动了100余名群众家门口就业,平均月工资可达3500元。

双向沟通做加法,问题矛盾做减法。群众遇事想找村委有时“嫌路远、嫌麻烦、嫌活慢”,村干部下户有时路跑烂、喉喊干、人不在“智慧乡村”平台通过开发“信息推送”“随手拍”等功能,打通了互联网双向沟通渠道,将干部和村民变成了“网友”。村委可通过系统直接推送信息到村民微信,精确统计阅读量、阅读时长,确保推动有效;群众可通过“随手拍”功能,一键宣传好人好事、反馈不良现象、举报违法情况,问题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实现“小事不出户、大事不出村。”雨坛村自发在平台上开展了民意调查,中午12时许发出问卷电子档,仅统计到下午14时,雨坛村729609户完成线上答卷。其中线上反映问题3,村干部当天上门全部解决,实现无障碍线上反馈、点对点线下沟通

数据跑路做加法,群众跑腿做减法。有时群众办事,路跑了事还不一定办好了。雨坛村通过“智慧乡村”,直接将网上服务架设在平台上。政务服务方面,网上一键办理户口迁出、建房审批、婚育登记等事项;生活服务方面,提供“请家政”“商务车”“花鼓戏”等服务项目;金融服务方面,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各大银行、保险公司、通讯运营商签订协议,线上提交材料,线下直接办理业务;村务公开方面,惠农资金发放、一事一议项目等,平台实时公开公示,有效规范小微权力运行。干部群众架起线上“连心桥”,画好线下“同心圆”,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不跑路

三、启示:“三种力量”构建治理大格局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离不开科学有效的治理现代化。雨坛村通过夯实工作基础,运用技术手段,推动治理模式转型,乡村建设持续提质、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村民收入逐步提高,稳步迈向振兴。从中看来,靠的是三种力量。

党建的力量。雨坛村“智慧乡村”数字化治理模式之所以能够高效运行、能够创造效益,关键的关键,就是村党总支敢于改革探索,就是广大党员坚决拥护支持。在“智慧乡村”建设过程中,党员当表率、作示范,自己先学会,然后教群众,争做排头兵,当好领头雁。治理现代化的伟大征程,是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不断前进的,支部和党员永远是强大的力量,只有坚持党建引领,才能为基层治理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创新的力量。一切创新源于发现问题,源于面向未来,只有创新才能解决问题,才能加速发展。雨坛村敢于直面传统治理模式“行政化”明显、“信息化”不足的问题,致力破解基层治理人手不够、效能不高的问题,摸着“数字治理”这块石头过河,迈开了建设“智慧乡村”的步伐,不怕试错、勇于担当,最终冲开了旧机制,打破了老套路,创造了新模式。要想解决各种治理的难题,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必须打破固有的条条框框和思维定势,反弹琵琶、独辟蹊径,为人不敢为、为人不善为。

科技的力量。在科技水平日益发达的今天,城市和乡村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仍然有较大差距,甚至存在“技术鸿沟”。雨坛村立足本村实际和现实情景,合理开展信息化建设,从建立机制、完善数据、编写程序到功能设置、版面设计、测试运行,经历过无数次试错和优化,历经10个月的实践,打造了服水土、贴民情、接地气的信息化平台,促进了乡村治理由粗放到精细、由传统到智慧的转型,乡村发展水平实现质的飞跃。唯有用好科学技术这一“新农具”,才能在乡村耕耘好“希望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