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市生态环境局汨罗分局2024年8月19日拟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公示
来源:岳阳市生态环境局汨罗分局   日期:2024-08-19 10:46
浏览量:1 | | | |

经审议,岳阳市生态环境局汨罗分局拟于近日内批准湖南国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汨罗生物综合性高端食用菌产业园配套8t/h生物质锅炉项目,1个项目环评相关情况予以公示5个工作日。如有意见,请在公示期内向我局来信来电进行反映。 

联系地址:汨罗市政务服务中心109室     邮编:414400 

联系电话:0730-5202650 

听证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决定提出听证申请。

 

项目名称

湖南国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汨罗生物综合性高端食用菌产业园配套8t/h生物质锅炉项目

建设地点

湖南汨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市片区陈家坊路与天立路交汇处

建设单位

湖南国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湖南隆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项目概况

湖南国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湖南汨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市片区西片区陈家坊路与天立路交汇处东南侧地块,建设汨罗生物综合性高端食用菌产业园项目,该公司于2023年10月在生态环境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备案系统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备案号:202343068100000060)。现公司拟投资9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60.55万元)在食用菌项目用地范围内配套建设8t/h生物质锅炉,为食用菌项目供热,配套建设锅炉烟气处理设施,锅炉以食用菌项目产生的菌渣为燃料。项目用地面积约456.96平方米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在该项目设计、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全面落实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及本批复提出的各项生态保护、污染防治和风险防范措施,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加强施工期生态环境保护。本项目施工期施工场地采取硬化进场道路、洒水抑尘、硬质围挡、冲洗地面和车辆等防尘抑尘措施,防治扬尘污染;使用符合国家排放标准的非道路移动机械和机动车,防止尾气污染。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高噪设备减振降噪,建筑施工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523-2011)。本项目施工废水经沉淀处理后全部回用,不外排。建筑垃圾按要求规范处置,生活垃圾交环境卫生管理部门及时清运。

2、认真做好水污染防治工作。严格按照“雨污分流、污污分流”的要求,规范设计、建设厂区雨水及污水管网。运营期锅炉废水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表4中三级标准及汨罗市城市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后,经园区污水管网排入汨罗市城市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按照“源头控制、分区防控、污染监控、应急响应”原则落实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本项目采取固体废物规范贮存处置措施,有效防控地下水和土壤污染。

3、切实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生物质锅炉采用低氮燃烧+旋风除尘+SNCR+布袋除尘组合工艺脱硝除尘,处理后的废气通过35米高排气筒DA001)外排,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气黑度执行《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14)表3中燃气锅炉类特别排放限值。

4、采取措施防止噪声污染扰民。尽量选用低噪设备并加强保养,对产生噪声的设备和工序合理布局,对主要的声源设备采取减振、隔声、消音降噪措施。西侧和南侧、东侧和北侧厂界环境噪声分别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1中的4、3类区排放限值

5、规范固体废物的暂存处置。按“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原则,做好固体废物的分类收集和综合利用,并建立健全固体废物产生、储存、处置管理台账。废矿物油和油桶等危险废物暂存于危险废物暂存间,暂存间的建设与管理严格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7-2023)的相关规定,各类危险废物及时交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处置,并做好转移联单工作。生物质炉渣粉尘、废树脂等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参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20)要求管理。生活垃圾交当地环境卫生管理部门及时清运处置。

6、加强环境管理和风险防范。切实加强内部环境管理,实行清洁生产,制定环境保护相关制度并严格执行,建立健全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管理台账,加强污染防治设施运行和维护,确保各类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防控废气污染,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作业,确保锅炉烟气处理效率。项目总量控制指标为:SO2≤0.4t/a,NOX≤6.7t/a,COD≤0.3t/a,NH3-N≤0.1t/a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和风险防范:对拟选用的环保治理工艺、技术及设备设施要开展安全风险论证,不得采用国家、地方明令淘汰的设备、产品和技术;强化环保设备设施使用、安装、运行等过程的安全防患措施,对环保设备设施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治理;注意防范火灾等安全事故发生,牢固树立“预防为主”指导思想,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开展环境应急预案的培训、宣传和必要的应急演练,确保突发环境事件能够得到及时妥善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