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8月中旬,汨罗各地粮食收购市场一改往日的冷清,售购双方显得比前段时期繁忙,收购均价也由前期的236元/100公斤上升到250元/100公斤,上涨幅度5.93%。据调查,当前,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汨罗各地农民售粮积极性有所提高,但是部分农民仍然存在惜售心理,持观望态度等待价格上升。
一、 农户早稻出售情况
从调查的25个早稻种植户情况来看,今年共种植早稻115.34亩,早稻总产量45638.9公斤,平均亩产395.69公斤。截至8月15日止,25个种粮户先后通过粮贩上门收购、送往附近粮站等形式出售早稻新谷26712公斤,占早稻总产量的58.53%,稻谷出售量比上年同期增加3.71%。
二、农户惜售心理的成因
据调查,目前,虽然部分农户通过多种方式将早稻新谷陆续出售,但是还有部分农户和种粮大户要么只出售部分稻谷,要么将早稻新谷全部储存起来,等待价格再次上涨后出售。从前几年的粮价来看,新稻谷上市后,价格基本上是先抑后扬。所以今年农民依据惯性思维判断,存在“捂盘”现象,观望等价。加之近几年粮食生产成本逐年增加,目前的粮食最低收购价对农民卖粮吸引力不大。据李家镇塅明月村颜冬林反映,今年早稻生产过程中,雇请机械作业费用和人工工资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种粮利润空间再次缩小,除去国家的各项种粮补贴,每亩只有几十元的收益,亩均利润与去年相比下降16.72%。虽然今年稻谷的最低收购价有所提高,但相对种粮成本的上升,农民卖粮利润空间仍然较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卖粮的积极性。
调查中我们还了解到,由于今年早稻收割时期降雨较频繁,一些农户在稻谷翻晒过程中没有很好地关注当地的气象动态,导致稻谷被雨水淋湿的现象较为普遍。稻谷发芽、变色、发霉、水份超标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其出售时的等级,直接给农户造成了经济上的损失。一些质量欠佳的稻谷成了粮农的一块心病。
三、粮农的期盼
由于目前种粮比较效益仍然低下,依据现有的家庭承包面积,种一年田比不上在外打一天工已成为暂时无法改变的事实。特别是在最近几年粮食最低保护价收购运行过程中,大部分农户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在每年的新谷出售时根本无法享受到国家的最低保护价政策,致使他们的种粮和售粮积极性大打折扣。据汨罗镇九龙村徐德凯反映,他们组历年都有种植双季稻的良好习惯,从现有的条件来看,平均一个家庭只有两亩左右的承包面积,一季下来收获的稻谷不到2000斤。由于居住的地段离中储粮收购点有30多公里的距离,如果租车将稻谷送往收购点,一是运费划不来,二是耽误了时间,三是天热太辛苦……左算右算不如就近卖给上门收购的粮贩子。因此,今年早稻新谷价格一直在每百斤120元左右徘徊。村民们认为,粮贩子的收购价格与最低保护价相差每100斤十几元,太亏了,对现有的粮食最低保护价可望而不可及。老徐还说,现在有粮贩子上门的时候,农户或出来问一下价格,或了解一下行情,或是出售部分稻谷,农户基本上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种消极的出售格局。在“惜售”与焦虑的同时他们也期盼着:
一是加大综合补贴力度,让粮农真正得到实惠。据近些年世界经济合作组织报告,我国政府对种粮农民的补贴远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这说明我国对农业补贴的力度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空间。因此,国家应切实加大对粮农的补贴力度,让粮价补贴涨幅真正跟上其他物价涨幅。同时应较大幅度提高粮食最低保护收购价,使农民种粮收入大幅提高,从而增强农民售粮的积极性,以确保粮食安全。只有让粮农真正得到实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前粮农“惜售”的不良局面。
二是让粮食最低保护价政策真正惠及粮农。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粮食部门要把每年的粮食收购工作摆在重要的议事日程,想粮农之所想,急粮农之所急,积极为粮食收购工作营造良好的售购氛围。在及时启动粮食最低保护价和托市收购政策的同时,粮食收储企业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统筹兼顾、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在一些交通不便、距离较远、种植面广、劳力缺乏的地方适当增加流动收购点,通过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方式,提高粮农的售粮热情,让粮农从真正意义上享受到国家的粮食最低保护价政策,从而提高他们的种粮和售粮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