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作为现代服务业中的重要产业,有“朝阳产业、绿色产业”之称,具有“三高”、“三新”的特点。“三高”即高人力资本含量、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价值;“三新”是指新技术、新业态、新方式。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四流合一”是对电子商务核心价值链的概括。电子商务产业具有市场全球化、交易连续化、成本低廉化、资源集约化等优势。
一、我市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一)我市电子商务基本情况。根据调查统计,截至3月23日,我市在阿里巴巴、淘宝登记注册的企业及个体户共有827家,其中B2B(企业对企业)813家,B2C(企业对个人)1家,C2C(个人对个人)13家,去年全市网上购物交易额为3亿元,其中通过银行的电子交易结算额近2亿元,货到付款的近1亿元。我市电子商务消费已具备一定规模,但还存在一下问题:一是电商数量少、规模小。已注册的企业中,注册时间超过5年的共有10家,注册时间1到5年的共有42家。目前还没有一家电子商务企业在工商登记注册(国家工商总局与商务部的有关条例并没有对进行网销的店铺提出必须注册的硬性规定)。我市现有经营良好的网商店铺有(皆为店铺网名)“淡水微香”、“扬帆体育”、“任我行天下”等14家,其中杨帆体育、苏宁云商(原苏宁电器)、诚信商行、伏雯浪莎、李文锁城等五家为实体店与网店同步经营的商铺。我市近年来正常开展进出口业务的七八家外贸企业,大部分都建立了自己的公司网站,但都局限于在网上宣传和推广方面,真正网上交易的很少。我市再生资源行业为全国典型,但是去年再生资源网上交易额仅为300多万元,占我市全年再生资源交易额100多亿元的份量极小。二是电商质量普遍偏低。在注册的827家电商中,开通诚信通的用户共有39家,加入诚信保障计划的有8家,经过实地认证的1家。在以上企业和个体户中,仅有4.7%的企业开通诚信通功能,0.97%的企业加入诚信保障计划。
(二)电子商务对我市传统商业模式的影响。我市现有个体工商户20689户,其中从事日用品的3660户、服装的1422户。由于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我市城区各类商铺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根据实地调查走访反映:在我市进行实体经营的服装类商家中,高档品牌服装商家,如劲霸、与狼共舞、柒牌、七匹狼等,由于厂家规定分销商不可进行网上销售并有对应的惩罚措施,厂商自己正品新款产品也不在网上进行销售,只有清仓、积压产品才在网上销售,且折扣与实体店基本一致,所以其受到的影响较小;中低档品牌服装商家,如雅妮力服饰、如意服饰、潘安服饰、百变城服饰等,由于网上同类品牌多、选择性大且价格普遍比实体店每件要低100-200元,所以消费者大多数选择网购,导致我市实体店年营业额平均下降30%-40%,同时,实体经营的女装比男装受到的冲击更大。据初步估计,由于本地电子商务不发达,近两年导致本地居民电子商务消费外流年均在1.5亿元左右。
(三)我市物流服务业基本情况。据调查统计,目前我市经营网购快递业务的企业有12家,如邮政EMS、申通、圆通、中通、汇通、韵达等,其中在工商登记注册的企业共有6家,我市网购快递行业日均派送量约为2800件,日均收件量约为900件。
二、我市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市电子商务尽管有所发展,但起步晚,差距大。主要问题:
(一)认识不够。大部分企业还只习惯于传统的展示和销售方式,不少企业在电子商务应用上处于网站注册的多,开展网上业务交易的少,电子商务的应用远落后于经济发达地区。
(二)规划引导不够。目前我市还没有一家综合性的商务网站,现有电子商务活动一部分依附于市外其它网站,个别企业仅设立了自己公司网页,难以有效的组织本市企业开展各种商务活动,电子商务的优势难以发挥。
(三)缺乏政策支持,对企业培育不够。我市暂时还不能掌握电子商务企业数量、交易额、经营业绩、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程度等基本信息,更缺乏相应的电子商务相关扶持,这些都大大迟滞了我市电子商务的发展。
三、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一)强化行政推动。成立市政府领导担任组长的电子商务发展领导小组,召开全市推进电子商务工作座谈会,加大政府推进力度;成立电子商务行业协会,加强行业交流,规范行业行为;加大对电子商务的财政扶持,每年由财政安排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专项资金,对电子商务的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进行奖励,加强政府对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引导,支持电子商务企业做大做强。
(二)加强内培外引。建设我市商务网,使之成为集全市企业项目、产品、人才等综合信息于一体的基础性、综合性电子商务平台;培育一批电子商务“示范点”和“示范园”,推广企业在应用电子商务手段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优化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加快现代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形成支撑电子商务应用的高效、便捷的现代物流体系;积极引进行业门户网站,加快引进国内外综合实力强、产业带动效应好的各类型电子商务平台企业总部和人才团队来我市设立区域性总部或独立法人机构,拉动我市电子商务企业发展。
(三)加强人才培养。鼓励和支持企业面向国内外引进一批素质较高、层次合理、专业配套的电子商务人才;由行业协会会同电子商务网络服务商开展对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应用培训,强化企业意识和实际应用水平;注重电子商务应用培训,为企业输送电子商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