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打造汨罗循环经济模式—“八化”之路
来源:汨罗政府   日期:2014-01-06 00:00
浏览量:1 | | | |
 

 

为了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四化两型”战略,加快行业转型升级,推进产业集群化,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3R原则,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产出和最少的废物排放,我市力争利用三年时间闯出一条“回收网络化、分拣智能化、加工规模化、出园成品化、再生制造化、产品标准化、产业链条化、业态无害化”的发展循环经济的“八化”之路,尽快实现我市循环经济产业园基础配套、环保能力、回收网络、加工链条四大升级,到2015年再生资源回收量突破550万吨,加工量超过380万吨,行业生产总值突破800亿、税收超过20亿。

    一、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条件

1.园区特色

我市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主要依托湖南汨罗循环经济产业园,园区位于新市镇,规划面积18平方公里。园区目前已累计投资近16亿元,完成了大部分水、电、路、通讯及绿化、美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2012年已建成园区面积12平方公里,构筑了三横四纵的交通网络,并按功能布局,形成了以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为主导的特色产业园区。园区坚持“项目立园、产业兴园、特色强园”的发展方向,充分发挥支柱产业的优势,突出发展特色产业,突出聚集效应,不断发展规模经济,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技术,构筑高层次的产业结构和具有竞争力的企业。目前,入园企业256家(含贸易、物流公司),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被列为国家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政策核心区、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并被评为湖南省劳动关系和谐示范园区。

2.产业发展

我市再生资源产业已形成了再生铜、铝、钢、塑等4大加工板块。目前我市共有再生资源企业340家,规模以上企业134家,其中精深铜加工企业26家、铝加工企业43家、塑料加工企业40家、电子废弃物加工企业2家、报废汽车拆解加工企业1家、碳素加工企业19家、稀土废渣回收和精深加工利用企业3家。2012年,聚散的再生资源量已达235万吨,就地加工的再生材料达134万吨。生产的再生铜、铝、钢、塑料、稀土、碳素等产品200多类、2000多个型号,拥有中国驰名商标5个、湖南省著名商标7个。落户我市服务再生资源产业的国家级科研机构1个、省级企业研发中心4个;行业对GDP的贡献率达到46.0%,对财税收入贡献率达到68.4%,吸纳就业人口10万多人。再生资源产业已成为汨罗乃至湖南省的一个品牌产业,再生铜、再生铝等金属加工集群成为湖南省有色金属行业重点发展的八大集群之一。

3.经济形势

2012年,我市共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34.4亿元、财政总收入17.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58.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3379元、9848元,市域经济综合实力进入全省八强,新型工业化被评为全省红旗单位。

4.汨罗模式

为克服产业加工企业技术含量普遍较低的问题,积极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我市通过企业与大学联姻架起产、学、研相耦合的桥梁。在探索发展再生材料制造业的过程中,成功走出了一条“八化”之路,被经济学界泰斗厉以宁教授誉为“汨罗模式”:

    (1).回收方面:拥有回收企业206家,网点5100多个,网络遍布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回收国内再生资源的能力居于领先水平。

    (2).分拣方面:拥有万容、同力等大型拆解企业,具有年拆解电子废弃物1000万台(套)、报废汽车10万辆的能力,拆解智能化水平达到欧美发达国家水平。

    (3).再生产品制造方面:拥有银联湘北铜业、金龙铜业、中联铝业、联创铝业、平桂制塑、鑫祥碳素等一批骨干企业,年生产再生铜25万吨、铝34万吨、塑料54万吨、钢12万吨、稀土0.3万吨、碳素8.7万吨,是纽约期货市场铜价的监测点、全国再生塑料价格的监测点。可以说,汨罗成了“没有铜矿的铜都、没有铝矿的铝都、没有化工厂的塑料之都”。

    (4).产品标准化方面:产业园区是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单位,鑫祥碳素、平桂制塑成为国家、省行业标准制和修订单位,我市的铜产品在高铁机车上使用良好,碳素制品被应用到航天、光伏、通信等领域,建筑铝型材在全省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汽车和摩托车轮毂远销欧美。

二、发展循环经济的优势条件

1、交通优势

我市在湖南省处于率先发展的“一点一线”的中心,是长株潭“两型社会”滨湖示范区;距黄花国际机场70公里,境内京广铁路、107国道、308省道、京珠高速公路、武广高速铁路、201省道贯穿全境;紧邻湘江、濒临洞庭湖,借水运可以通江达海,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了十分便利的交通条件。

2、资源优势

我市拥有完善的废弃资源综合回收市场体系,一是以中心交易市场为主体的散户交易,现有回收经营户3000多家,构建了一个网络遍及全国各地的回收体系,每年废弃资源交易量达170多万吨以上,为再生资源产业发展奠定基础;二是规范回收公司,为废弃资源综合回收体系进一步强结固体,特别是园区现有回收公司近118家,为加工企业归集原材料,一些加工企业的“一对一”公司在国内的一些主要废旧物资集散地建立了自己的收购网点,另外建立了专业化的信息平台,创办了中南再生资源网,对推动再生资源行业信息化建设、服务再生资源企业,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3、服务体系

与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相伴生的行业协会、会计咨询公司、物流公司、信用担保公司、职业经理人市场等相关服务行业初步建立,为行业、企业管理提供了人才与服务保障。在国家开发银行的支持下,我市建立起了“一会三公司”的融资平台,该平台是一个系统工程,诚信制度和经济民主是它的核心基石,开放式构架和信贷资金的封闭管理是平台的基本准则。该平台累计为200多家中小企业申请贷款23批次54356万元,有效地缓解了我市再生资源产业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促进了国家特色经济产业试点的顺利实施。

4、政策支撑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措施意见。2005年,我市成为国家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被纳入全国24个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城市,成为湖南省唯一的试点城市。2010年,我市被纳入全国首批“城市矿产”示范基地。今年5月,我市获评湖南省特色制造重点县,三年内将获三亿元财政支持,为进一步做大做强循环经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市场潜力

电子产品、汽车等更新换代很快,再生资源产业前景广阔。我市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强化要素保障,围绕市场、产品、产能、标准、技术、产业链和环保平台,采取政府投、银行借、社会筹、招商引等多种手段,整合资金100亿元以上,新上项目80个,加速推进再生材料制造业转型升级。其中,新上污水处理、固废处置、循环经济高科技园基础设施等项目3个,电子废弃物处理和报废汽车拆解项目5个,再生铝项目16个,再生铜项目15个。预计到“十二五”末,我市再生资源回收量将提高到550万吨,加工量超过380万吨,其中再生电解铜达到10万吨,行业的生产总值突破800亿,实现税收过20亿,城镇化率提高到55%,吸纳就业人员16万人,成为湖南的千亿产业。

    三、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措施

未来三年,我市将按照“八化”的思路,政府、企业、银行、社会联动,大力建设重点项目,到2015年,将打造千亿产业,建设具有全国影响的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聚集区、引领区、示范区。重点将采取以下四个方面的措施:

1.形成“一园三区”产业布局。依托“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完善规划,优化定位,整合功能,沿107国道,打造以循环经济产业园为核心,以黄市、红花、天井乡镇片区为辐射点的废弃资源产业带,实现集中连片发展。

2.升级“四主四辅”八大行业。循环经济产业园新上产业项目42个,三大乡镇片区建设产业项目26个,扶持以有色金属加工、再生塑料制造、电子废弃物处理、报废汽车拆解再制造为主,以再生橡胶、再生不锈钢、碳素、再生纸为辅的废弃资源利用企业,进一步壮大规模,深化升级。

3.打造完善配套的基础平台。新上废弃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发中心、信息交易服务平台、质量监督检验检测站、创业孵化基地、就业服务中心等项目,完善研发平台、信息平台、孵化平台和服务平台。

4.构建防护有力的环保体系。建成园区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固废处理中心,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1公里宽的绿色防护带,实现“三废”集中收集、封闭处理、达标排放。强力推进划行归市,禁止在园区以外新上废弃资源利用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