汨罗市商贸流通业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对促进生产、拉动经济、扩大就业、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及活跃群众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一个有力增长点。截止9月底,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411030.0千元,同比增长12.7%。其中,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440603.4千元,同比增长5.8%;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970426.6千元,同比增长88.9%。我市作为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试验区的县市,为确保我市在全省十强中的进位目标,我们要准确把握我市流通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制订出商贸流通业发展的策略和措施,不断推进我市商贸流通业快速协调发展。
一、我市商贸流通业发展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我市现有商业网点9000多家,从业人员25000多人,其中全省知名连锁经营店7家,为全市广大消费者提供了广阔的消费平台,主要特点有:
一是城区商贸流通发展迅速。至2014年9月,城区共建有一定规模的商品市场24处,超市52家。通过政府扶持与企业投资结合,兴建了中心集贸市场、城西农贸市场、大众南路集贸市场,改变了过去小摊小贩挤街占路的混乱状况;利用旧城改造和企业改制的机会,兴建了汨罗大市场、百利宝商城、万达商业广场、天恒商业广场、心连心购物广场、财富广场、太平洋服饰超市、新感觉服装超市和中达建材大市场;通过提供优惠政策和大型招商引资,兴建了龙舟国际商业街,引进了通程电器、碧波尔电器、苏宁电器、新佳亿购物中心、白云电器等大型商业连锁集团,品牌化、连锁化趋势明显。
二是农村商贸流通业飞速发展。近几年,通过大力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农村商贸流通网点发展迅速,近3年已增加网点数500多个,我市的长乐、白水、弼时、李家段、桃林、新市等中心集镇都建立了商品交易市场,引进了“和田”、“万家惠”、“家家旺”等具有一定规模的连锁超市,农村的日用品和农资消费渠道畅通,农产品市场也得到较好的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上扶持发展力度不够。从现行政府各项文件上看,涉及商贸流通业扶持发展的不多,仅有商务部对农村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各级政府纷纷出台扶持第一产业和搞活“三农”的文件,中央也连续出台了几个1号文件,予以支持;地方政府也把大办工业放在了优先位置。当然,大办工业,拉动地方财税提升,这也无可厚非,但大力发展三产业方面也应该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从而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第一和第二产业。目前,我市商贸流通业的主体都是计划经济体制下改制过来的,如商业总公司、外贸总公司、物资总公司、供销总公司等,牵涉三食(副食、饮食、肉食)、一菜(蔬菜公司)的商业企业都受制于三个瓶颈问题,至今尚无好的对策,其分别为:1、人员负担重;2、历史债务负担问题;3、运营资金困难问题。这三个问题涉及大政策,企业难负其重,只有各级政府从政策面上予以重视,出台相应的应对措施,才有可能平稳妥善解决。
(二)、体制上改革不到位,管理上不能理顺。我市商贸流通企业自上世纪末启动改制至今,仍有部分企业改革不到位或留下很多未尽事宜,计划经济时期的商贸流通领导机关九十年代改制转为公司后,缺少整体协调发展规划,也就造成了一些管理上的不协调、不到位,加之在城市建议与改造过程中,开发商受利益驱动,沿街的商住楼底层店铺出租或出售作为改制企业的重要收入来源,从而形成大量的小店小铺格局,造成商业网点布局零乱、无序。零星分散的沿街店铺难以形成商业街的整体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容、市貌,降低了城市品位和档次。
(三)、产品无特色,千店一面现象严重。缺乏特色,无法满足顾客多层面需求,造成我市消费外流。虽然我市有诸如建材、家俱、钢材、陶瓷等专业市场,但规划建设标准不高,市场发展水平偏低,缺乏创新意识,市场竞争力差。我市的消费者在购买高档消费品时,往往选择去长沙或外地更专业的大市场,消费外流现象严重。
(四)、商贸流通业的交易额和对地方财政的贡献率都还比较低。商贸流通业目前相对有了较快的发展,但小型个体经营店占据主导地位,社会化和组织化程度都较低,年交易额偏低,上交税费十分有限,农村网点按现行税费政策,其销售额小于一定程度即免税,这样商贸流通业对财政的贡献率确实很低,相反一些民营的大型超市由于管理方式、经营理念、消费群体,销售额度都优于小型店面,其对财政的支持起了积极作用。
(五)、经营环境不优。天恒、心连心都是独资民营连锁企业,都感到我市投资环境存在较大问题,如职能部门检查多,罚款多的问题,交叉的职能部门频繁检查等,职能部门依法依规检查无可厚非,问题是多数单位“罚”字当先,使企业不堪重负。
(六)、农村商贸网点偏少,建设资金不足。近年来,由于商贸企业改制,农村供销社商业网点萎缩。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农业生产资料的销售网点减少80%左右。农村由于相对闭塞,经济较为落后,兼之交通不便,一些企业不愿出资到农村进行网点建设。而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副产品产量逐年增加,各类农产品须进场交易,由于交易市场建设资金严重不足,使农副产品交易流通困难的局面难以改善。
三、加快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对策
(一)、协调发展,优化商贸流通内部结构。结合我市实际,应将商贸流通发展重心放在以下方面。
一是传统服务业。搞好商业网点规划布局,避免重复建设。对大型农副产品市场、各类专业市场、大型零售超市建设的选址进行严格审核,鼓励集体、个体私营业主在城关各社区“择机布网”,形成“以市场超市为主、小型零售店为辅”的商贸网络。推进连锁经营、代理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把汨罗打造成湘北地区具有影响力的商贸中心。发展宾馆、餐饮业,提升对外开放的服务水平。“十二五”期力争新建“五星级”宾馆一家,“四星级”宾馆2家,成立餐饮烹饪协会,开展“汨罗十大餐饮名店”、“汨罗十大地方名菜”评选活动,促进具有汨罗特色的餐饮业快速发展。
二是现代物流业。充分发挥区位、交通和城市矿产示范县(市)的优势,加快现代物流园建设,组建1-2家大型物流企业,提升再生资源聚散能力,降低物流成本。大力发展仓储、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业态,打造电子商务,信息发布等高水准的生产服务业。
三是休闲娱乐业。以市场运作的模式修建西湖公园,新建高规格的影剧院和体育场馆,建好以龙舟文化为主题的汨罗江沿江风光带,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培育健康向上的歌厅文化。
(二)改革创新、健全运行机制。以构建规范运行的市场体系为目标,努力健全商贸流通发展的运行机制。
一是投资主体多元化。鼓励不同所有制企业投资商贸流通业,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大量服务性、盈利性基础设施类商贸流通业,都可以依靠民间资本和外来资本兴办或控股。
二是市场准入开放化。坚持“非禁即入”,引入竞争机制,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以及非公有制经济体进入国家法律未明确禁止的行业和领域;在实施优惠政策的投资领域,非公有制经济享有同等待遇。按照《行政许可法》等法律的规定,加快清理和修订不符合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政府规章,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手续。
三是政府管理间接化。政府管理商贸流通业的主要方式从直接管理转为间接管理,政府主要从事规划指导、政策引导、依法管理,减少直接行政管理。
四是行业协会自律化。建立行业协会,赋予行业协会制订行业规范、开展信息交流、协调市场价格和市场推介促销等职能,充分发挥行业协会联系政府与企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形成商贸流通业的监督和服务体系。加快培育要素市场,促进劳动力、资金、技术人才合理流动,为繁荣经济吸纳更多的优质资源。
(三)加大投入,拓宽融资渠道。
一是积极推进银商合作。积极创造条件,推动金融业与商贸流通业的洽谈合作,使金融部门向市场潜力大、发展前景好、商业信誉好的流通企业贷款,拓宽商贸流通业的融资平台,建设良性互动的银商合作伙伴关系。
二是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瞄准国家流通产业政策导向,重点抓好一批带动力强的项目的策划、包装、申报工作,争取国家、省在投资上的倾斜。
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把商贸流通业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领域,建立和完善项目库,采取项目定向招商、BOT项目融资等方式,引进一批市场潜力大、科技含量高、投资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商贸流通业项目,通过引进先进的服务技术和管理理念,带动商贸流通业管理体制、企业机制和服务品种的创新,实现商贸流通业整体素质的提高。
(四)夯实基础,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不断改善硬件设施,着力营造良好的软环境,为商贸流通业可持续发展培育厚实的土壤。
一是要健全组织领导。成立商贸流通业发展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全市商贸流通业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协调解决商贸流通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二是要加快整体规划。对全市商贸流通业资源进行普查和评估,聘请专家高起点编制商贸流通业发展总体规划,力求做到对外发展定位不局限于汨罗市区,把服务半径做大,聚集更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同时,处理好本市与周边城市商贸流通业发展互补和竞争并存的关系,以互补提高整体效益,以竞争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整体竞争力。
三是加大政策扶持。出台优惠政策,在投资体制完善,建设资金筹措、税费优惠和人才引进等方面对商贸流通业进行扶持。健全激励机制,从全市商贸流通业收入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作为产业发展基金,主要用于商贸流通业整体宣传促销、基础设施建设、招商项目配套设施建设等。规范流通业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严肃查处不正当竞争,保护各类企业的合法权益。
四是引进和培育商贸人才。加快培养社会急需的信息服务、中介服务、服务业政策与管理等方面的人才,采取委托培养、联合办学等形式,加强对商贸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造就一支即精通技术又善于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