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汨罗这样做

来源: 日期: 【字号:大 中 

汨罗融媒体讯(记者 胥扬)6月27日,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杨浩东主持召开全省乡村文化振兴座谈会,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文化振兴重要论述,立足实际,选准路径,重点突破,统筹推进,推动全省乡村文化振兴走在前列。汨罗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艾志军参加座谈,并推介汨罗乡村文化振兴工作。

近年来,作为“端午源头、龙舟故里、诗歌原乡”,汨罗将乡村文化振兴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扎实做好思想强农、文明育农、文化惠农文章,助力乡村振兴。2021年荣膺赛迪·全国投资竞争力百强县(市),跻身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十强。桃林寺镇“高丰村的新农事”获央视《焦点访谈》栏目专题推介。

弘扬“三种精神”,“以文铸魂”强基础

千年流淌的汨罗江,积淀形成了“求索精神、龙舟精神、骆驼精神”。近年来,汨罗深入挖掘“三种精神”的时代内涵,融入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拓展阵地平台,讲好汨罗故事,丰富文化供给,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乡村文化体系,促进农民精神富足。

屈子文化园、新时代文明实践馆、韩少功文学馆、落蔸公益图书馆、石仑山村红色文化陈列馆、汨罗镇农民学哲学陈列馆、长乐镇民俗馆……一大批公共文化资源实现共建共享。歌曲《骆驼颂》获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音乐剧《屈原》在人民大会堂公演。持续擦亮“元福新潮”“罗江夜话”“思辨课堂”等本土理论宣讲品牌,理论宣讲志愿服务分队创作《人间烟火》《生命》等小戏小品,下乡巡回演出,组织“小红军讲解员”宣讲任弼时同志红色故事,让新思想“飞入寻常百姓家”。

更有花鼓戏艺术节、“友谊河之夜”、线上春晚、非遗展演、屋场运动会等群众文体活动引领新风。在校园,新时代汨罗素质教育改革全面推进,“非遗进校园,楚辞进课堂”促进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通过“小手牵大手、文明齐步走”等方式,带动全社会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弼时镇高燕村顺利通过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复核,汨罗镇武夷山村、瞭家山社区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创好“三型城市”,“以文化人”树新风

近年来,汨罗以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国试点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以创促优、以德润民、以点带面,通过打造“好人之城”“志愿之城”“文明之城”,完善基础文化设施,汇聚志愿服务力量,提高乡村文明程度。

高标准新建市文明实践中心,建成15个乡镇文明实践所、179个村(社区)实践站、400多个基层实践点,努力做到“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典型案例入选中央文明办编辑出版的《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怎么干》。

强化移风易俗,坚持“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深入开展豪华墓、活人墓专项整治,基层殡葬改革入选“湖南基层改革探索100例”。坚持志愿服务常态化,全市建立586个志愿服务组织,拥有近10万名志愿者,“有时间就做志愿者、有困难就找志愿者”蔚然成风。创新“社区吹哨,志愿者报到”模式,推动志愿服务进社区、入万家,汨罗镇瞭家山社区被评为“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

一批民间爱心志愿服务团队发挥作用,一批国家级道德模范和“中国好人”相继涌现,爱心帮帮“一个都不能少”助学项目上榜全省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徐金娥获评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擦亮“三张名片”,“以文兴业”激活力

端午、龙舟、诗歌是汨罗三张名片。近年来,汨罗坚持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两手抓,推进“三张名片”大众化、通俗化,树立起“过端午到汨罗”“划龙舟到汨罗”“品诗歌到汨罗”的文旅定位。以屈子文化园为核心,厚植端午习俗项目,提升游客旅游体验。办好“元宵故事会、端午龙舟节、中秋烧宝塔”三大主题节会,市场化办好民间龙舟赛、罗江杨梅节、长乐甜酒节等活动,让文化为旅游注入灵魂,带动消费。

以文化为纽带将历史文化资源串珠成链,用汨罗江串联河泊潭、芈月故里、罗子国遗址、屈子文化园、汨罗山墓群、龙舟竞渡中心、新市古街、长乐回龙门,形成水陆兼容、一步一景、文旅体融合的文化旅游生态长廊。推出4条精品旅游线路,沿汨罗江溯游享受诗意之旅,沿G240线体验“乡味长廊”,沿十古公路寻访红色足迹,让游客赏山水、享文化、乐旅途。

推动“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建设,打造长乐故事小镇、屈子祠诗歌小镇、弼时红色小镇、川山康养小镇,让各镇、村之间实现差异化竞争和错位发展。大力开发端午人家、红花山庄、玉池山庄等民宿,深入开发汨罗粽子、长乐甜酒等地域标志性商品,研发推广汨罗龙舟、汨罗江乌木、汨罗香囊等特色商品,“桃林皮粉”“白水蓝莓”“玉池山珍”等农特商品,推动产品变精品、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劳作变体验,持续构筑农文旅融合发展格局,真正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实现乡村群众共同富裕目标。

后续,汨罗将以屈原文化为核心打造地域文化品牌,赋能乡村振兴,进一步擦亮湖南鲜明独特的文化形象和文化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