汨罗市:小田改大田 丰产又丰村

来源: 日期: 【字号:大 中 
汨罗市:小田改大田 丰产又丰村

初秋的阳光依旧热烈。汨罗市桃林寺镇高丰村的田间地头,晚稻禾苗已及膝盖。

“尽管今年旱情严重,稳产丰收应该不成问题。”高丰村党支部书记谭振端指着规整成片的稻田说。他前方的农田连块成片,沟渠四通八达,微风吹过,绿浪翻滚。

高丰村以前都是零碎小田,抛荒严重。该村调动村民积极性,引进社会资本,小田改为大田,低产变丰产。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高丰经验”,引来央视《焦点访谈》、新华社等主流媒体聚焦,重庆等地纷纷前来取经。

小田为何要改大田

高丰村是典型的南方丘陵山村。这里田地随着地势起伏,高低不平;土壤颜色偏黄,肥力不足,算不上种田的好地方。

“全村有3000多亩耕地和4000多人口,人均耕地既少又碎,过去农业效益一直不高。”谭振端介绍。

村民吴春林种地,曾吃尽苦头。“高处的灌溉不到,低处面积小,请人收割要花大价钱。”他的两亩地,分散6处,种田成本比买米的花费还高,后来索性不种了,任其荒芜。

在高丰村,这样的荒地不少。随着越来越多青壮年外出务工,这片本就不算肥沃的土地,越发贫瘠。

对田地撂荒的事,谭振端焦急不已。能不能把整村的田流转到一起,让大户来种?2020年,村里选了两个组进行试点。

一部分村民却不配合。村民湛茂坤种了近20亩田,都是亲戚朋友免费送的,种什么怎么种,他自己说了算。他和不少村民一样,担心流转之后,没了“话语权”,收益受影响。

种粮大户进不了村,村民还是守着自己的几块小田。

2020年,高丰村迎来新转机。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科技示范项目在高丰村朝北冲组实施。改造后的300亩示范田平展宽阔,地力得到提高,大型机械得以施展。

当年种下的一茬晚稻,获得丰收,这让一直种小块农田的村民来了兴趣。

“如果全村3000多亩耕地都改成高标准农田,可以机械化耕作,种粮大户愿意进来,种上双季稻,每亩能增产300公斤;大家还可以腾出手来到外面打工挣钱。”岳阳市派驻高丰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徐文洪给村民算了笔账,稳面积、增产量最直接的办法得从农田改造开始,把小田合并改造成大田,提高耕地利用率、产出率。

湛茂坤等一批“反对者”,开始支持小田改大田。如今,湛茂坤在村里合作社务工,抛秧、管水样样都干,日工资200元。

高丰村高标准农田建设,从调动村民改造农田、流转土地的积极性入手。

农田改造钱从哪来

高标准农田改造点多、线长、面广,资金压力大。村里算过细账,要改造全村耕地,需要600多万元。

钱从哪儿来,这道坎迈不过去,“小田改大田”只是纸上谈兵。

“光靠政策资金支持肯定不行,要调动村民广泛参与,还要利用社会资本、银行贷款。”高丰村党支部思路逐渐清晰。

高丰村发动党员带头,村民将小田流转给村集体,免收5年流转租金,共同参与高标准农田改造。谭振端解释,村民每亩每年150元流转租金,5年免收。村民5年投资高标准农田建设没有收益,但平时可到合作社务工,收入不菲;5年后,高标准农田租金涨至500元一亩,后续还可能上涨,村民收益可观。

仅靠村民免收5年土地流转租金这笔“投资”,仍无法解决规模化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资金需求。

高丰村鼓励乡贤回乡投资发展。村里出名的能人黄吉光,成为第一位投资“合伙人”。

“既支持村里发展,也圆自己一个乡土田园梦。”黄吉光先期投资600万元参与高标准农田改造。他早年前往东莞打工,后来创业有成,非常支持村里基础设施建设。

根据测算,高丰村已改造的3000多亩高标准农田,由合作社承包耕作,扣除各项成本,投资5年,黄吉光除收回投资本金,还能盈利100余万元。村集体经济平均每年也可增收约17万元。

村民眼里的致富“样板”黄吉光投资入场,示范带动效应明显。一度还犹豫不定的部分村民,决定放手一搏。

谭振端手机里保留着改田之前的照片。原来的田埂弯弯曲曲;通过改造,裁弯取直,“边角料”“撂荒田”都变成良田,全村还新增了322亩稻田。

改田初见成效,但后续管理、经营所需资金仍然不少。高丰村转向银行贷款。目前,该村已获中国建设银行汨罗支行300万元低息贷款,将重点用于发展大米加工、辣椒种植等特色集体经济。

资金精准滴灌,高丰村推进种植业产业化发展的底气越来越足。

湖南省政府参事、中南大学金融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饶育蕾认为,高丰村坚持市场引导,是全村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突破的关键。该村引入社会资本投资,破解改造难度大、投入成本高、筹集资金难等问题,发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引导作用,有效推动更多要素资源向乡村聚集,实现粮食丰收、土地增值。

发展成果大家共享

行走在高丰村,举目望去,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

高丰村原有正天种植专业合作社、百惠种养专业合作社,以前承包土地耕作是“小打小闹”。村里高标准农田建设全部完成后,总规模接近3600亩,两家合作社“吃不下”。该村请来邻村的亦仁水稻专业合作社,3家合作社合力承包种植。

亦仁水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吴安保介绍,小田改为连片大田,实现耕、种、收全程机械化,原来需要400至500个农户耕种的田块,现在仅需3个合作社、40名农机手就能完成。每亩翻耕、收割费用从240元降到140元,施药、除草费用从120元降至60元,运输费用从50元降为30元。

“建成高标准农田,推行机械化耕种,丰产增收,实现多赢。”汨罗市委书记朱平波说,高丰村靠支部引领、市场引导、党员带头、能人带动,目前85%以上的高标准农田种植双季稻,今年双季稻的种植规模比去年增长100%。

7月,高丰村种下的第一茬早稻收割完成,亩产400至450公斤。即将收割的晚稻,预计亩产超过500公斤。综合测算,全村粮食总产量年均可增加1000余吨。

先天条件并不算好的高丰村,如今耕地数量增加,土地质量提高,不抛荒一丘田,不弃种一块地。在湖南省自然资源厅首次评选的全省首届耕地保护十大典型案例中,“汨罗市高丰村有效破解耕地抛荒症结”榜上有名。

小田改大田,除了经济效益显著提升,村民对自家承包田的概念,不再是原有固定地块,而是流转合同上的数字。消除了“这是谁的田”的争议,种什么、怎么种、水利设施怎么修,都不再有矛盾。

社会资本不亏,大户耕种方便,农民流转稳赚,集体经济增收……高丰村高标准农田改造的成果,实现了多赢。

岳阳市委书记曹普华认为,汨罗高丰村积极探索高标准农田改造,小田改大田,低产变丰产,是践行“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走出的一条新路子。该村形成的好经验值得总结推广,不断放大示范效应,以实干实绩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的进展。

 

汨罗市乡村振兴局   刘永涛 周磊 许艳辉 杨莎莎 任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