汨罗105岁婆婆能穿针引线 ,孙媳自愧不如

来源: 日期: 【字号:大 中 

6岁那年,她就被送给别人做童养媳,生活坎坷,过尽苦日子;抗战期间,她为躲日本兵藏进深山老林……这些年轻一代只能在电视上看到的场景,都是汨罗八景大山百岁老人潘敬娥的亲身经历。

历经一个多世纪的风雨,苦尽甘来的潘敬娥老人迎来了晚年幸福生活。如今,她已是105岁高龄,却耳聪目明,行动自如,甚至能亲手穿针线,更是让后辈们敬佩不已。

当过童养媳 躲过日本兵 百岁婆婆仍很萌

在三江镇八景村大同9组见到潘敬娥老人时,她给记者的第一印象是:精神好好啊,哪像是位105岁的老人?55岁的女婿杨远波说:“老人家现在耳朵灵,眼睛好,就是这两年牙掉光了。”

提及往事,潘敬娥老人还能隐约回忆起,那会潘家很穷,父亲苦怕了,将女儿送到了平江,给别人做了童养媳。就这样,潘敬娥在6岁那年来到了“夫家”,8岁开始下地干活,砍柴做饭。

平静的日子没过上几年,开始打仗了,村里乱了,山里也时常有日本兵光顾,放火抢粮,连初生小猪崽和地里的白菜都没有留下。而这时,丈夫也染病去世了,潘敬娥只能独自回到娘家找依靠。

遇上日本兵,潘敬娥和家人往深山里逃,用树枝支一块塑料布当房子,一躲就是一个多月。粮食吃完了,就寻着野草、树根煮水吃。老人回忆,那会野地里能吃的都叫“长生草”,后来,她才认识那叫黄花草、苦菜、野蕨、还有葛根……说起这些,老人都忍不住笑开了怀,在场的人都觉得老人特可爱,“萌萌哒”。

穿针眼不花 孙媳自愧不如

“田没有,房子没有,年轻时,挽起袖子就上山开荒,下水种田。”日本兵走后,潘敬娥一家家徒四壁,只能东拼西凑,借来油盐度日。为了过生活,纺纱织布做针线,潘敬娥经常要做工到半夜才能休息,第二天,还要把纺好的纱布带到集镇换钱。

脱离了童养媳的苦楚生活,潘敬娥改嫁到村上一户人家。当时,她得了一场大病,腹部长出碗口大的疮,治愈后落下病根,以致一生未生育。后来,她和丈夫抚养了一儿一女,如今,老人和养女、女婿生活在一起,重孙今年7岁。

正聊着,老人的孙媳妇田顺华回来了,手里拿着针线。“奶奶眼神好,还能做针线活,有时我穿不了针,还叫奶奶帮忙!”田顺华说。

为了检验一下老人的视力,田顺华把针和线递给老人,看看她是不是真的能把线穿过针眼。只见老人接过针线,麻利地把线头剪掉,然后一点点将线头靠近针眼,动作很慢,聚精会神,不一会儿,线真的穿针而过。

少操心,多清闲,自然就“年轻”了

“母亲一生居住大山,生活也一直清贫,但天性开朗乐观。”女婿杨远波告诉说,老人一生未得过什么大病,九十岁以后,几乎没去过医院,偶尔的感冒,也是不药而愈。

动养身、静养心,老人爱做针线活的习惯虽然没有运动身体,却颐养了心性。“少操心、多清闲,自然就‘年轻’了。”杨远波说,老人饮食清淡,从不挑剔,爱吃蔬菜,爱喝水。聊天时,孙媳妇递过来一块冰镇西瓜。老人一口接一口地咬着西瓜,竟丝毫不怕凉。

潘敬娥说,自己过得很满足,一路走来,如今日子太平了,儿女盖起了房子,儿孙孝顺,政府每个月还发养老补助,这是以往想都不敢想的生活。而最让她觉得幸福的是,党的政策越来越好,今年5月,扶贫工作队给他们送来了蜂箱和养蜂技术,不仅能改善生活,还给儿女们找到了一条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