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针一线,轻轻对准一穿,一个小竹块滑了下去,这样的工序,熟手只需几秒,而年近60岁的陈自兰要用半分钟。
手脚慢,但陈自兰不在意,扶贫车间开工2天,她每天都准时上工。她说:“家门口就可以上工,也给儿子媳妇减轻点负担。”
白水镇王家坪村这样想的村民可不止陈自兰一个。忙完家里的农活,贫困户翁红梅8月29日一大早就赶去上工。“以前农闲没事,现在‘扶贫’车间进村,我们也可以打工赚钱,脱贫有盼头了。”
陈自兰、翁红梅打工的“扶贫车间”,设在王家坪村村部架空层,这个面积300平方米的车间,8月10日才开始施工,27日就建成投用了。
王家坪村是由原王家坪和双石村合并而成,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0户93人。
今年,营田办事处、白水医院驻村帮扶王家坪村。在走家入户访贫济困过程中,驻村队员了解到有些贫困户村民在家编织竹席,但由于分散、时间无保证,所以经济效益不高。
“能否创办一个‘扶贫车间’,将大家集中起来,用企业的制度进行管理、生产,帮助贫困户增收?”这个脱贫措施一提出来,村里人眼睛一亮,期待好戏登场。
咨询贫困户意愿,找企业,筹资金,腾场地,在白水镇政府、后盾单位的支持下,一个月下来,益阳腾飞竹艺生产有限公司的“扶贫车间”正式进驻王家坪村。
8月29日,记者走进王家坪村“扶贫车间”,只见50来个女工端坐工作台面前,穿针引线,拨动竹块,有动作娴熟的,有略显生疏的,但一切有条不紊,一床床麻将凉席正在紧张加工制作中,偶尔还有公司派来的师傅在旁手把手指导,俨然一个生产车间的雏形。
“熟练工一个月可以拿1000元以上的工资。”驻村扶贫工作队负责人刘永红介绍,首批上岗的50人中,20人是贫困户。
有活干,有收入,贫困村民脱贫有望,刘永红心里一块石头落地。他告诉记者,这个车间最多可容纳80个工人。“扶贫车间就业门槛低,技术要求不高,有效拓宽了贫困户的就业渠道和家庭收入,真正的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