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镇地处汨罗市西南部,因白水江流经全域而得名。镇域面积达79.5平方公里,辖1个居委会、11个行政村,38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1万人。共有基层党组织17个,党员1399人。集镇面积3.2平方公里,镇区常住人口11000人。地理位置优越,北距岳阳110公里、汨罗市区22公里,南离长沙70公里,西邻湘阴3公里,距离湘阴县城3公里。交通便捷,京广铁路、京珠复线贯穿南北、湘慧公路平益高速、G240纵横东西。地势东高西低,有山地向滨湖平原过渡,头枕密岩、脚踏东湖。南北高、中间低,南北两部峰岭起伏、中部平坦宽阔。
近年来,白水镇以“建设湖南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镇,打造乡村生态全域旅游”为目标,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能人参与”相结合的模式,在2013年、2014年连续两年获得岳阳市“美丽乡镇”荣誉称号。2015年白水镇闵家巷村被评为岳阳市秀美乡村,2016年我镇王家坪村获得岳阳市秀美乡村称号。重点打造白水镇西长村美丽乡村建设,西长村曾先后获得“全国美丽乡村建设百强村、全国宜居村庄、全国休闲农业与旅游星级园区、全国生态文化村和湖南省农村新型集中社区建设试点村、湖南省为民办实事新农村示范村、湖南省同心工程示范村”等称号。全镇几年来累计投入资金多达2亿元,用于美丽乡村建设。
一、发展目标
继续推广“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能人参与”的发展模式,完善区域内“一心,一轴、三区”建设,按照“一江两带”、“一线三点”的旅游产业规划,将白水镇打造成为布局美、产业美、环境美、生活美、风尚美的湖南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镇。依托两横四纵快速交通网络,融入“长益岳”三地1小时休闲生态旅游经济圈,发展生态休闲全域旅游,成为名副其实的“长沙后花园”,以及长益岳三地游客生态休闲旅游“首选之地”。
二、工作措施
为进一步将美丽乡村建设推广至全镇,提升建设范围和质量水平,率先成为湖南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乡镇,发展全域旅游,主要制定以下措施:
1、高度重视、成立班子。成立白水镇美丽乡村建设整域推进试点建设领导小组,由汨罗市委常委、纪委书记柳雁翔同志牵头挂帅,镇党委书记周振为组长,专职副书记和人大主席为副组长,全体党政负责干部和包村干部为成员,下设办公室(设在乡村旅游组),由副镇长江卫同志任办公室主任。各村成立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由党支部书记任组长,为各村美丽乡村建设具体负责人,各村主任和妇女主任为副组长,各村民小组长和党小组长为成员。
2、制定规划、广泛宣传。结合白水镇自然村落和现有资源,对11个行政村,因村制宜,制定符合各村实际的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从而建立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良性循环的全镇美丽乡村建设整域推进总体规划。迅速召开整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动员大会,利用宣传车,发放倡议书,悬挂张贴横幅标语,开展各类争创活动,营造浓厚美丽乡村建设氛围,掀起全民建设美丽乡村热潮。
3、多措并举、狠抓落实。按照美丽乡村建设布局美、产业美、环境美、生活美、风尚美的“五美”乡村格局,全面落实整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一是布局美。
规划力求坚持高标准、高起点,力图在规划期末把白水建设成一个富有现代生活气息的新城镇,按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分级配置公共服务设施,为居民创造环境优美、舒适安全、方便先进的良好人居环境。通过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实现产业经济、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社会事业的统筹协调发展。
镇域产业规划形成“一心,一轴、三区”的空间格局。
1、一心:中心镇、商贸经济中心
2、一轴:通过湘慧线将各主要经济中心串联起来起来的产业经济联系轴。
3、三区:即三大经济产业区,规划全镇分为粮食产业区、林木加工区和茶叶、茶油、金银花、中药材种植区。
粮食产业区:主要为越江村、高冲村、王家坪、毛岭、群玉村等。
林木加工、制造业区:主要为白水镇工业小区。
茶叶、茶油、金银花、中药材种植区:主要为关北村、大塘村、三星村。
全域旅游规划:
主题定位:“密岩山水观光 闵家美食娱乐 西长生态旅游”
形象定位:“十里越江 十里画廊 生态观光”
功能定位: 集自然田园风光、山水生态、美食娱乐等于一体的观光型、体验型、全域性休闲旅游目的地。
目标定位:集观光游乐、农耕体验、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最具特色的全省农村休闲度假胜地-----长沙“后花园”
布局设计:“一江两带”白水江南部依托山林打造生态农业观光带,以特色花卉、名贵树木种植为主。白水江北部打造特色农业种养带,以发展优质富硒水稻、大棚蔬菜瓜果为主。
“一线三点”在湘慧线东西两侧重点打造密岩山水观光、 闵家美食娱乐 、西长生态体验三个旅游景点。因村而异、一村一品,整合资源,全域旅游。立足一个“土”字、突出一个“洋”字,坚持姓“农”不改姓、富农不变心。
二是产业美。
近年来,湖南省农业种植业、畜牧业持续、快速、稳定发展,已成为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目前已进入由传统种植业、畜牧业向现代特色的种植业和畜牧业转变的发展阶段。为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白水政府积极响应,出台一系列推进特色农业建设的措施,要求把打造特色农业与实施“美丽乡村”行动计划、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发展乡村旅游和庄园经济相结合,走出一条特色农业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农业园旅游发展之路。生态农业园旅游是旅游业发展一个新方向,一方面拓宽了旅游业的广度,为旅游活动增添了新景观,有助于生态保护和环境优化,使环境恢复魅力,永保秀丽;另一方面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态结构,优化了农业经济的组合,开拓了农业和土地被利用的新领域,强化农业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运行机制,增加农产品的商品量和农业附加值,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新型农业的转变,是振兴农村经济、优化农业结构的有效措施。围绕建设旅游大产业、面向旅游大市场,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通过生态农业园的建设,率先成为湖南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乡镇。根据白水镇的自然条件、资源分布、产业发展现状、重点落实发展特种农业种养殖业、积极开发各村域内自然生态资源、逐步发展工业企业、有机蔬菜、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农家乐旅游等,带动镇域内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抓住白水镇紧靠长沙、交通便利、城市居民向往自然、回归自然的心态,结合白水镇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红色人文景观,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餐饮、住宿、娱乐休闲等服务性行业,使镇域居民收入多元化,生活水平整体提高。
三是环境美。
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推进农村垃圾收运处理;统筹实施城乡风貌改造, 打造名镇名村,凸显地方民族特色;把城乡风貌改造、清洁乡村与发展生产相结合,改善村容村貌,营造良好的宜居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1)完善长效机制。各村组继续安装维护新老垃圾池,新建大型垃圾收集站,便于垃圾收集、储存和转运。配备的专职保洁员,开始细化所负责环境卫生的工作项目,村委会加强每月定期考核发放工资。
(2)建立垃圾分类机制。建立健全垃圾分类收集体系,按照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及特殊垃圾分门别类存放,通过回收、堆肥、填埋、焚烧等处理方式化整为零,在减少垃圾处理量的同时减轻垃圾清运费用负担。
(3)建立考核到村机制。明确要求组负责人亲自部署、亲自监督、全程参与。以新农村建设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为核心,以各组组长、党小组长为纽带,建立覆盖全村的环境卫生整治网络。交叉监督,层层考核,设立各级环境整治工作目标,严格执行奖惩措施。
(4)完善宣传措施。在大力实施信息“三通”工程的基础上,积极听取群众反响意见,针对各项政策信息的宣传方式、宣传内容进行调整,取得最好的效果。同时跟进“三通”设备的维护更新工作,保证“三通”工程随时覆盖到位,信息清晰到位。
四是生活美。
建设美丽乡村,归根结底是让人民生活得更好。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努力让全镇人民过上更有品质的生活。
努力营造包容公平和谐的社会环境。和谐即美,美即和谐。要大力弘扬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人文精神,倡导文明新风,加强人文关怀,促进农村居民的交流融合,把开放包容的理念融入日常生活和社会管理之中,增强信任感、提升和谐度。要坚持社会建设、社会管理、社会文明“三位一体”,总结深化创新“网格化”社会矛盾化解、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智慧城管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机制和做法,扎实推进“平安白水”和“法治法制”建设,着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增强归属感、提高满意度。
努力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坚持统筹城乡区域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大力发展文化、教育、医疗、体育、住房等社会事业,均衡布局公共中心体系与社区服务体系,推进城乡、区域、群体之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各类社会保险制度的对接和整合,重点做好非公经济组织从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扩面;坚持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多管齐下,想方设法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城镇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外来务工人员“四类群体”的就业问题,促进农民、企业职工、中低收入者、困难家庭“四类群体”的持续增收,努力让全体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努力促进生态文明行为养成。充分发挥各类讲堂、第二课堂、学习点等的作用,在全社会深入开展公民生态教育,引导人们树立尊重自然、珍惜自然、保护自然的价值观和节约、绿色、低碳等生态文明理念,身体力行绿色、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的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转化为共建共享“美丽白水”的生动实践。进一步完善垃圾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置“四分类”垃圾处理模式,让广大市民在规范日常生活中养成生态文明习惯。
五是风尚美。
1、开展美化绿化评比活动。以实施农村环境整治为契机,组织发动农户定期对自家庭院、房前屋后、田间空地、邻居间隙乱堆放的废旧物品和垃圾柴草进行清理整改,引导农民不乱倒垃圾、不乱堆杂物,鼓励农民种花植树,清洁、美化庭院。开展“文明家庭”评选活动,在白水镇评出100户典型进行示范宣传,在农户中逐步树立以“洁、净、美”为荣、以“脏、乱、差”为耻的观念。
2、开展乡风民风评议活动。成立乡风民风评议小组,挖掘本地发生的勤劳致富、孝敬父母、助人为乐、遵纪守法、见义勇为、移风易俗、讲究卫生等好人好事和封建迷信、聚众赌博等恶习陋俗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事例,在农村党员干部、妇女、青年等群体中开展不同形式的评议活动,正面引导与反面教育相结合,摆事实与讲道理相结合,改陋习与树新风相结合,切实推进乡风文明建设。
3、开展农村文化体育活动。组织引导建立腰鼓队、业余文艺演出队,利用现有的文化广场与文体器材开展农民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通过农闲时节和重大节日组织文艺活动开展好的腰鼓队和文艺演出队进行文艺演出,增强村民之间的文化交流,共同促进全村的乡风文明建设。
4、开展传统美德弘扬活动。倡导家人互相关爱、邻里互相帮助、未成年人互相关心。组织开展“家规家训进万家”、“中秋、重阳主题活动”、“学雷锋日义务劳动”等道德实践活动,宣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5、开展帮贫致富共促活动。倡导困难群众互相帮助、致富信息互相传递、投资项目互相支持,发挥农村党员和致富带头人的作用,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6、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倡导政策互相学习、法律自觉遵守、稳定共同维护。开展法制宣传、政策咨询、法律援助进农村活动,对广大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和一系列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政策、法规,进行耐心解释,针对性宣传,帮助农民解疑释惑,提高农民的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依法信访的意识。
三、资金来源
白水镇整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资金主要由政府项目投资、群众自筹,企业投资等多方组成。
第一、政府主导,利用国家农业、水利、电力、交通等项目投入完善基础设施,为特色产业打造投资良好硬件条件。
第二、加强宣传、发动,引导群众自筹资金,投入到美丽乡村建设行动中来。
第三、利用“市场运作”的发展模式,引导镇域内企业投入资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完善企业周边基础设施,美化、亮化周边环境。
四、整体布局
1、编制整体规划:高标准、高起点,做好白水镇整体规划,分区、分功能规划生活、产业、服务用地,明确规划园区内项目筹建时段,做到制定规划、尊重规划、实施规划。
2、加大资金投入:根据整体规划,对接PPP项目,争取项目资金,完善道路、电力、水利功能,夯实项目引进基础条件。
3、加强宣传策划:充分调动相关媒体,策划、组织各类主题活动,让白水镇美丽乡村进入大众视野,提升知名度,挖掘市场潜力。
4、改善基础设施:改造桥梁、修通京珠连接线、完善大交通;全面推进镇域内农电升级,确保电力供应;结合白水江综合治理项目,打造“一江两带”;建好提灌机埠,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提供可靠水利保障。
5、加大项目引进:搭建平台、制定政策、优化环境,多措并举引进项目,营造“政策围绕项目出、工作围绕项目做、干部围绕项目转”的良好氛围。
6、优化服务环境:加强环境卫生整治,提升服务品质,树立环境优美、服务周到、乡风文明的整体形象,让白水镇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休闲旅游相结合,进驻旅游群体路线规划图。
五、重点建设内容
为整域推进白水镇美丽乡村建设,着重从交通,水利、电力等民生工程入手,逐步改造完善基础设施。一是修通京珠复线白水镇连接线和改造湘慧线,提升区域交通优势。拓宽镇域内高冲、大塘、越江村主要交通干线,突破产业进驻交通瓶颈。二是综合治理白水镇白水江,打造一江两带风景线,提升白水镇品味。三是修建生态停车场,解决西长村生态农业休闲旅游停车困难,新建西长村生态农业园区旅游主线道路,打造园区旅游环线。四是全面加快全域电力电网升级改造,提高镇域内生产生活电力保障。五是健全村级政治、组织、环境等工作的各项管理制度,落实各项管理措施,实现村村皆民主、处处现文明。
六、年度计划
2017年计划完成
1、 修通京珠复线白水镇连接线和改造湘慧线,提升区域交通优势。
2、修建生态停车场,解决西长村生态农业休闲旅游停车困难,新建西长村生态农业园区旅游主线道路,打造园区旅游环线。
3、健全村级政治、组织、环境等工作的各项管理制度,落实各项管理措施,实现村村皆民主、处处现文明。
2018年计划完成
1、拓宽镇域内高冲村主要交通干线,打通玉琳古寺与湘慧线旅游连接。
2、全面完成全域电力电网升级改造,提高镇域内生产生活电力保障。
2019年计划完成
1、拓宽镇域内大塘、越江村主要交通干线,突破产业进驻交通瓶颈。
2、综合治理白水镇白水江,打造一江两带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