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志愿者与自闭症孩子交流,让这些特殊儿童体会到社会大家庭的爱。资料图片
长沙率先在全国实施的适老化改造“千户计划”首批安装工程,日前全部竣工。在刚刚结束的2018年度湖南(长沙)公益新闻事件评选活动中,长沙市民政局、长沙慈善会获得“敬老济困奖”。
“不用群众掏钱,给特困老人进行旧住宅适老化改造,这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市场没有统一的、科学的改造标准,而且像长沙这样以慈善会筹资,通过招投标购买服务项目的方式建立长效机制,分批次上门改造安装,在全国尚属首次。”这是2018年7月,市民政局局长、长沙慈善会副会长陈昌佳在“千户计划”项目新闻发布会的介绍。几个月后,中标服务单位——湖南康乐年华养老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乐年华)总经理袁云犁感慨地说:“在组织实施过程中,我们所有的参与者发现,这不仅仅是个施工专业化的问题,更多的是要带着耐心和爱心上门服务。”
“上门走访勘察,了解老人的自理能力、共同生活的家人情况,测量卫生间面积、门槛高度、地面湿滑度等。然后,帮老人安装扶手或抓杆,加设防滑贴或防滑垫,提供拐杖、浴凳、坐便椅等,每个过程都充满故事。况且,公益行为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项目施工员罗鹏飞无意中一句话,引发记者的思索。
近年来,“学雷锋志愿者”“网络众筹”“慈善公益活动”……这些词出现在公众视野,雷锋家乡长沙“爱心城市”的美誉也名扬四海。在公益人物、项目、事件的背后,到底藏着什么样的故事?又是如何冲击当下人们的心灵,影响着社会发展的?记者展开了调查。
A 公益故事
“长沙市市民”获奖,“吴发秦”无法寻不再重要
2018年12月20日,长沙慈善会举办第五届“长沙慈善奖”颁奖典礼,对长沙最具爱心慈善人物、组织、公益项目、爱心捐赠企业等进行了表彰。会后,记者通过半个来月的走访,倾听了“他们”的故事。他们力行公益,或急公好义,或抚孤助残,或扶老护幼,或匿名赈灾,普通人群做着“平凡”事情,让人感受到一种“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暖暖情怀。
颁奖典礼那天,长沙慈善会秘书长助理黄灿,代表最具爱心慈善人物“长沙市市民”领奖。他向记者介绍,在长沙,其实多年来“匿名爱心捐赠”时有发生。
黄灿介绍,慈善文化在长沙源远流长。从西汉定王刘发“筑台望母”(定王台因此也被称为“望母台”)开始,到新中国成立后的“雷锋精神”,无时无刻不熏陶鼓舞我们一代代人,保持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乐善好施的做人法则和民族精神。
“吴发秦(长沙话“无法寻”的谐音)”现象至今已成为普遍现象。1986年2月始,长沙晚报曾历时4月,18篇系列报道全城寻找“吴发秦”。“吴发秦”,就是当时为湘阴肺结核女孩姚文匿名捐款的长沙市民。寻找“吴发秦”的报道刊登4天后,“吴发秦”本人才给报社回信,信上坦言,帮助姚文,只是出于对她不幸境况的同情;不愿留名,是因为觉得自己应该这样做,一直不留名于人,就是“吴发秦”之意。
时隔25年,2011年11月,长沙晚报寻找匿名捐赠者的报道《艾沙,您是谁?》又轰动全城,在“艾沙”的留信中,她表示“真心希望每一位生活在长沙的市民都来关爱这座城市”。
又6年后,2017年7月26日,一位署名“长沙市市民”的热心人,委托他人将百万元爱心款送到长沙慈善会,仅留下一份打印版的“赈灾捐款书”,上面写道:“我作为土生土长的长沙市民,因身体原因不能前往灾区抗洪救灾,但我对社会及家乡应尽市民之责。”捐款人希望,将善款用于家乡宁乡洪灾后的重建。
“直到今天,‘吴发秦’和‘长沙市市民’都没找到,但市民心里都把他们叫做‘活雷锋’。”黄灿说,这些好心人姓甚名谁,似乎已经不那么重要,变成怀揣“雷锋精神”者的一种代名词了,其善举,折射出人性的向上向善美德。
“千户计划”入户,困难老人说是“及时雨”
“截至2017年底,长沙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138.13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总数的17.44%。其中失智失能老人约21.97万人,城乡低保老人约3.7万人,空巢老人约70万人。同时,九成以上老人为居家养老。城市现存的老旧住宅,主要建设于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许多老年人就生活在这些老旧房屋里,且独居现象很普遍。”在“千户计划”启动时,长沙市老龄办主任郭华介绍,市老龄办组织调查后,发现有相当部分贫困老人的居家环境较差,这些老人日常生活中普遍出现爬楼费劲、地面太滑导致跌倒、如厕后起身困难、站立洗澡时间稍长易晕倒等现象,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基于这种情况,由政府主导、慈善筹资、社会参与,出台了“千户计划”公益项目。
“我们中标后,去年整个夏天,公司职员分成小组,跑遍了10个区县(市)(含高新区)1200多户人家,南到雨花区跳马镇,北到浏阳市北园社区。”中标单位康乐年华总经理袁云犁表示。
2018年10月20日,周六下午,下着大雨,记者随康乐年华员工罗鹏飞入户回访,来到雨花区洞井街道丰园社区鄱阳小区60多岁的低保户龙新建家里。敲门人不在,等了半个小时,主人回来了。
“我患有高血压、冠心病,上厕所、洗澡曾几次滑倒在地上,过去扶墙走,现在有了墙壁扶手,政府送来的是‘及时雨’啊!”记者一看,60多岁的龙爹爹左手残疾,他对我们的到来充满感激。“扶手离地面约70厘米,老人个头不高,位置正合适。”罗鹏飞考虑到老人左手残疾,还专为他配备可移动的坐便椅、稳当的浴凳。
“入户测量时,我们请老人提供房屋的水电图布局,据此设计改造方案,尽量避免对原有设施的破坏。若是老人无法提供,改造施工时又损坏了水电,我们在第一时间免费修复。”康乐年华项目经理何旭说。
“春晖班”济世担当,学生说以后也会去助人
“我从小跟着父母长辈,从帮助乡亲们打稻晒谷开始,父辈们乐于助人的点点事迹,成为我精神世界里深深的记忆。”恰恰是这种朴素的公益精神,习以为常的乐于助人行为,成就了今天“雷锋式企业家”湖南富基实业集团董事长魏朝阳持续公益的初心。魏朝阳说,他儿时生活在岳阳平江乡下,深知贫困学子求学的艰难。
魏朝阳介绍,从2012年8月开始,他与长沙慈善会、岳阳团市委合作,先后捐资1200多万元,在宁乡、望城、浏阳、长沙县一中、平江二中、岳阳市十五中等学校,开设了16个“富基·春晖班”,每年为每位贫困学生解决学费和部分生活费3000元至5000元,共资助945名学子完成高中阶段学业。项目实施6年来,已有13个班的学生顺利毕业,本科升学率98.7%,在870多名品学兼优的学生中,有287人考上国家985、211学校,上北大、清华、人大、武大、厦大、湖大等学校的学生不在少数。
“我认为,不是因为贫困而去帮助,而是社会上这些孩子优秀,值得帮助!”魏朝阳认为。
望城一中春晖班高三学生黄骏说:“我们习惯叫他‘魏叔叔’,魏叔叔确实给我们的学习创造了更好的环境,使我们有机会面临更好的教育,我们会努力的!”
“很感谢社会上有慈善心的人,我长大了也会向他们学习,以后去帮助更多像我这样的学生!”同班同学周岱说,他们不仅要学好课本知识,更重要的要学会感恩社会、回报社会。
“益”呼百应,暖心社工教居民学“指间”公益
三十出头的周平,是长沙市暖心社工综合服务中心总干事、岳麓区志愿服务联合会会长。
“我是宁乡人,做公益的初心,缘于2008年汶川地震,那年我刚毕业,便申请去了汶川聚源镇。在那里,我利用我的特长,教孩子们唱李宇春的《和你一样》……”采访周平的那晚,天很冷,他说的话却很暖。
“在汶川,我感觉到,那些震后的人们尤其是孩子,是多么需要有人去安抚他们受伤的心灵,于是我决定做公益的事。从2008年起步至今,从我一个人、利用自己的家做公益开始,10年来,我终于建成有15个人的专职团队。”周平介绍,团队的口号是“‘益’呼百应,温暖人心”。这些年,在贫困留守儿童的教育、贫困重症病人的治疗、孤寡老人和抗战老兵的扶助等方面,做了不少帮扶公益。眼下,周平正在完善“新媒体+新公益”的互动平台,致力于为长沙本土社工机构提供互联网服务、打造公益平台的社会组织,其“类淘宝”的运营形式,让不同功能的社会组织抱团取暖,资源互换。
“暖心社区”就是在在线公益平台项目推出的线下服务项目,让居民在社区所安放的新媒体互动终端上,足不出户,完成自家的水电煤气与电视电信等费用的缴纳。同时,让居民在互动终端上学会“指间”公益,即刷屏了解身边的困难群体,随时随地随手,捐钱或出力,帮扶身边需要帮助的人。
“服务对象、工作人员、公益人员都要暖心,这是我做公益的理念。”周平说,每年他都为员工做免费健康体检,还可带上父母同检;入职一年以上的员工,过年都能收到他一封亲笔家书、600元慰问金;如果有员工每月能坚持21天的运动,奖励200元……员工所做的暖心事,都是基于“我们的幸福就是付出爱”。
“员工平均年龄24岁,大家觉得,一群普通人做了些平凡事,但这些事有方向、有精神、有力量,或者说好玩,有意义、有价值!”比如,他们做的“平安乡村之家”,就是在望城区桥驿镇,凡是小学生从村里到学校经过的地方,都会在路边插上安全警示标志,那些话和画,既醒目又好玩,孩子们很喜欢,还能记住。
为保证团队的正常运转,周平团队与株洲炎陵县联合举办了“家乡美·一村一品”义卖;在长沙市藩后街老干部大学附近,开了“暖心饭堂”。下个十年,他筹划朝着网络时代的专业公益机构发展,想偏重于对“失母”儿童的帮扶。“这源于我的一名兼职财务、37岁的文祈容女士,2016年7月28日,她因脑溢血突然辞世,丢下幼小的孩子……当天,文祈容发的最后一个朋友圈,定格在‘暖心社工’!”周平一辈子也忘不了这件事,他说“失母”儿童很需要温暖。
B 记者调查
“施助与受助”心灵碰撞时
不再是“简单、粗暴”公益
倾听完许许多多令人感动的暖心故事,记者发觉,在“施助者与受助者”之间,双方在互相温暖的同时,也带来些许困惑。
“我这个1000万元确实微不足道,但至少能表明我作为老知青的一个情结。”湖南友谊阿波罗商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子敬这样对记者说。
2012年9月,友阿集团向长沙市慈善基金会捐赠1000万元,设立“友阿·困难知青帮扶慈善基金”,这是全国首个企业设立的知青帮扶基金,对在1964年至1978年间,从长沙市下放到省内外各地农村或农场、现已回长或在当地安家,因各种原因家庭陷入困境的知青本人,以及其家庭成员进行援助,6年来已救助困难知青千余人。
身患多种疾病的长沙老知青俞建国,为治病,已花光所有积蓄。2018年3月22日,俞建国收到“友阿·困难知青帮扶慈善基金”两万元,他的妻子胡燕娟热泪盈眶地说:“知青帮知青,这笔钱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不仅是经济上的,也是心理的,太感谢了!”
“起初,我们并不理解胡子敬的‘施恩’,反而认为他是赚了钱,随意打发别人,但持续6年来坚守如故,我们慢慢理会到,一个老知青能将心比心,同理相助,这是多么不容易的思想境界!”长沙文化系统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知青周先生对记者说。
“没错,做公益不单是温暖的回报,也有困惑。”康乐年华90后员工罗鹏飞说:“‘千户计划’一开始,记得去浏阳市城西社区一个70多岁的孤寡娭毑家入户评估时,我重重地敲门不开,打电话给老人也不开门;社区专干好不容易说服老人,她将信将疑,半掩着门同意我们进门;一进门,老人还是摆出一副不信任的态度……经过很多回合才获得老人的信任。”罗鹏飞说,经历过“挫折”后,自己瞬间成长了。
罗鹏飞认为,如今的公益不再是“简单公益”“粗暴公益”了。很多好人好事,不再是从身上掏几百元捐出去完事。就比如帮助老人,“我才走向社会,因‘千户计划’引导我接触、了解老年人,让我耳闻目睹贫困老人生活的不易,这简直就是一场心灵洗礼,让人与人之间冲破‘心灵荒岛’,距离更近。”罗鹏飞说,几个月来,他逐步学会接受老人的现状,懂得维护老人的尊严、尊重老人的意愿,并尽可能让老人开心地接受他们上门服务。
C 专家观点
尊重受助者为前提,是一种专业服务精神
在调查过程中,记者发现,“粗暴公益”并不是完全不存在。
长沙慈善会项目部部长朱佳给记者讲了一个“公益超市”的故事。某公司出于善心,把一些贫困儿童的照片资料陈列在公益超市展厅里,让认捐市民挑选自己想捐助的对象,直接付钱。这家公司非常得意,认为这种运作很透明,征集到“善款”上百万元。
“事实上,第一,它并不透明,没有监管员监督收到了多少钱,钱去哪儿了;第二,即使钱全到了受助儿童手中,未见得能遵照捐助人本身意愿,中间缺乏第三方机构的沟通;第三,让贫困未成年孩子公然曝光,可能给孩子造成不可预测的心理伤害。”朱佳介绍,外地曾经有个女中学生患癌症,学校在不了解实情下为她发起募捐,这个学生不愿公开自己患癌的隐私,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一夜之间就转学了。
“很明显,这就是‘粗暴公益’,因不专业造成的。”长沙慈善会秘书长助理黄灿认为,慈善公益行为,最重要的一点,要以尊重受助者为前提,要保护受助者的隐私权,一厢情愿、粗鲁的施助,可能适得其反。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医学博士唐秋萍教授认为,过度暴露受助者的隐私,容易让其迷失自我,自己的看法和行为易被外界的因素所左右;内心也易变得缺乏自信、没有安全感;甚至还会引起受助者强烈的排斥情绪,引发焦虑和自卫反应。因此,利他行为、助人行为,都要恰到好处,才能体现出公益本身的价值。
“此外,要避免受助者的‘污名化效应’。”湖南某高校一位从事社会工作的肖老师表示,比如高校直接给贫困学生补贴餐费,不申请、不审核、学生不知情,直接打款到学生卡里,这就是一种人文关怀,更是一种专业服务精神。
肖老师表示,慈善公益过程中,“污名化”问题始终困扰着受助学生。对于受助学生而言,他需要资助,但同时,这种资助也会造成他在群体中被视为弱者,社会身份、自尊心会受到负面影响。民间说,“斗米养恩,担米养仇”,就是这种“污名化效应”的直接体现。特别是对于有些自尊心强的青年学子而言,被公开冠以贫困生,让其难以接受,反感、抵触,甚至产生自卑厌世心理,不符合当代慈善公益理念。
记者手记
在最需要的时候
轻轻拍着我肩膀
寒风冷雨、冰天雪地。做这种调查采访,暖流却在心头涌动。
无论是“长沙市市民”还是“暖心社工”,无论是“千户计划”还是“知青帮扶基金”,日积小善,终成大德。让长沙这座古老、文明的乐善之城,充满温馨,焕发青春。
“雷锋叔叔”从这里走出,半个多世纪了,无论男女老幼,大家还叫他“叔叔”,就因为他心中有爱,心里永远装着别人,在其短暂的生命中,始终用快乐与感恩,诠释着对向上向善的追求与执着。雷锋家乡这座城市不也一样吗?沧桑巨变,却助人不变,爱心不变,情怀不变。
正在迈向国际文化名城、新一线大都市的长沙,市民群体越来越庞大,彼此可能的接触中,陌生者越来越多。公益恰恰在越来越广泛的施助者,与特定或不特定指向的受助者之间,以及共同的施助者与施助者之间,塑造一种不同于亲人、朋友、同事、同学等熟人关系的新型社会关系。在这种关系中,精神而非物质的占比越来越大,受助者固然获得了帮助,施助者同样获得了心灵的抚慰、认同与归属。他们都在公益中自我完善与成就着。同时,公益的理念也深刻影响着公益参与者日常的工作场景和社群关系,他们因此而变得更优秀。
相比于曾经提倡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现如今的“你快乐,所以我快乐”,更易被互联网时代的普通人所接受。由此,人人公益成时尚,“指间”公益成大爱,如冰雪融化,润善无声。
此时,记者耳旁想起暖心社工为汶川孩子唱的歌《和你一样》:“我和你一样,一样的善良,一样为需要的人打造一个天堂……在最需要的时候,轻轻拍着我肩膀……”(记者 杨蔚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