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档时间:2018-12-11

探索农业新思路:建立农业生态“循环链”

来源: 日期: 【字号:大 中 

近一年的时间,山西京龙科技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马东红一直在为他的循环农业项目找资金。这一次,马东红再次来到北京,与投资人见面。在北京三元桥附近的一家咖啡厅,我们见到了马东红,他正拿着一本厚厚的循环农业项目投资书在翻看。

他说:“这一年,我没有干别的,这本投资书,它从当初的几页纸到几百页纸,都是我不断修改与完善的结果,这本投资书随我往返于广州、深圳、上海、北京。投资人见了不少,感兴趣的也不少,这说明,发展循环农业还是很有希望的。”

多年以来,我国农业一直延续着较为传统的单一种植模式(农业以种植业为主),而随着中央政府对农业结构进行了战略性的调整以来,我国的农业生产也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例如,农业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农业种植趋向多元化、循环养殖业、水产业等。

然而,虽然当前我们农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曾多次调研农业的全国政协委员刘家强说,探索可推广复制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对于发展现代农业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什么是循环农业呢?刘家强说,生态循环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现代化农业。它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使整个农业生产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毫无疑问,在良好的自然生态及科学管理下,农业会呈现出高质量、高产量及高效益。

马东红说,发展循环农业既可以减轻环境压力,又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而增加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的收入。

“种植业生产出的农产品及农作物秸秆等废弃物可以加工和养殖,加工废水及养殖粪污还田就是循环,而这个循环链可以延长。”马东红举例说,例如,废水和粪污还有不适合其他方式利用的秸秆等进行沼气化利用,沼气可以用来发电和给其他生产及生活提供能源,沼液是很好的有机肥料,沼渣可以养殖蚯蚓,蚯蚓可以养鸡,蚓粪是优质有机肥料,鸡粪再进行沼气生产,这样的模式在所有生产环节上没有排放,而且每个环节都会产生利润。这样,农业的效益就有大幅度地提升,这就是循环农业。

不可否认,发展循环大农业是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法式的一种有效途径。而通过发展循环农业,不但可以减轻环境污染,使农业生产纳入到生态系统循环中。还能提高农业资源产出率及提高废弃物资源再利用。

循环农业发展基础薄弱

当前,我国面临着耕地减少、生态受损等严峻挑战。曾有业内人士列举的案例显示,我国农业灌溉用水年均3300亿立方米,但是,利用率仅为52%,比发达国家平均75%的利用率低23个百分点。化肥年施用量为5912万吨,利用率为33%,农药年使用量31.1万吨(折纯),利用率为35%,利用率普遍比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低20个百分点,禽畜粪便年产生量为38亿吨,有效处理率不足50%。

该业内人士表示,过多施用化肥、喷洒农药等造成水体污染和土壤质量下降。农产品农药残留量增多,使得食品安全受到威胁。

刘家强说,虽然发展循环农业能够优化并调整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及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系统物质能量的多级循环利用有着诸多优势。但是,当前,我国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尚处于萌芽状态,循环农业目前还存在不少问题。

前不久,在某市农业企业了解到,循环农业固然好,但受到分散的农户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农户们在发展循环农业方面并没有优势,因此,也形成了农户为单纯地追求经济效益,加大农药、化肥的用量。而想做循环农业的农场主及农业企业也因土地大面积流转、融资、回报周期长等特点,循环农业发展到目前为止进展较为缓慢。

在循环农业发展中,如何扬长避短,无疑是发展多功能循环农业最重要的核心,对此,刘家强给循环农业开出了一服“药方”。

刘家强说,首先,当前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仍占据主导地位,乡镇干部、农民缺乏生态循环理念,缺乏农业产业化、市场化、信息化的发展思维。其次,在经营方面较弱,示范带动作用并不明显。当前,农业经营主体的素质与农村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规模不够大、发展不规范、经营方式单一、农机化率较低、缺乏高层次的技术和管理能力。再次,由于循环农业经济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各项发展机制尚不完善健全,如何规划布局、推广落实、发展相关配套产业、缺乏系统的规划、措施和指导意见,因此,也难以形成发展合力。最后,农业财政投入到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资金寥寥无几,循环经济发展急需的环境工程技术等人才极为缺乏,循环经济科学技术的研究滞后,经营主体没有实力开发关键技术。

串起循环“黄金链”需多措并举

毫无疑问,通过业内人士的分析可以明确,实现农业全生物链、产业链这一大循环,还需要补齐各项“短板”。

对此,刘家强提出了自己的对策建议。他说,要提高自身认识,要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助力乡村振兴、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增加农民收入的总体要求出发,切实提高对发展农村循环经济重要性的认识。大力宣传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宣传生态循环农业的优秀成功案例,激励农民和乡镇干部探索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热情。

在改革创新、培育发展主体方面,刘家强建议,一方面,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鼓励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道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要确定与村社各类要素及环境的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生态循环产业发展模式。另一方面,鼓励返乡下乡创业,创建循环型示范龙头企业、优质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和循环农业生态示范户,加强对各类经营主体及管理者的培训,提高素质和能力,增强带动影响力。

在发展模式方面,刘家强建议,各省(市)要制定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规划,根据产业融合、多级循环的要求,明确本省(市)优势主导产业及生态循环农业节点产业的总体发展空间布局,提供组织支撑、政策支撑、资金支撑、平台支撑。与此同时,基层政府要因地制宜,制定各类生态循环农业基地(园区)的详细规划,包括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分析、特色农业产业链分析、园区发展定位和目标、空间布局、投资时序等各项详细规划。

那么,如何推动循环农业健康发展呢?刘家强认为,要确立牵头负责机构。明确有关部门职责分工,建立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主管部门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并强化目标考核,探索出一套包含经济增长、资源消耗、环境质量的目标考核体系,建立激励机制,制订考核办法,签订责任书,层层落实,促进农业循环经济稳步发展。

资金方面,刘家强说,加大对生态循环农业的专项投入,除政府财政补贴及银行贴息贷款外,还应鼓励民间资本、农户自筹、引进外资等多种筹资形式。

人才引进及科技研发方面,刘家强建议,加大对职业技术院校、高等院校的相关专业人才培育力度,各地要制定奖励激励办法引进技术、管理人才。加强科技创新和科技研发,通过产学研结合,从各个环节组织开展循环经济关键技术的科技攻关,促进循环经济科技创新。

最后,刘家强说,加强对成熟发展模式的推广,评选出操作性强、带动农民增收的循环农业产业成功模式并进行推广,树立典型范本,辐射带动发展。

也有业内专家认为,新时期农业的转型升级,必须有序拓展农业的多种功能,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促进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发展多功能型现代农业,尤其是要拓展多功能型的现代循环农业,则必须立足当地自然资源、农业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因地制宜建立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