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第三季度,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对全国102个城市[1]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信息进行了统计分析。这些城市分布在全国各大区域,拥有市辖区人口1.9亿,约占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市辖区人口的49%;拥有市辖区从业人员(含城镇私营和个体劳动者)8049万人,约占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市辖区从业人员的51%。本季度市场供求状况主要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特征[2]:
一、劳动力市场供求总体平衡;与上季度和去年同期相比,市场供求人数均有所减少。
从供求对比看,用人单位通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招聘各类人员约554万人,进入市场的求职人员近509万人,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3]约为1.09,与上季度相比下降0.02,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0.01,市场供求总体保持平衡。
从供求总量看,与上季度相比,本季度的需求人数和求职人数分别减少了50.3万人和41万人,各下降了9.1%和8.2%。与去年同期相比,本季度的需求人数和求职人数分别减少了24.2万人和26.1万人,各下降了4.5%和5.2%。
二、各区域市场劳动力需求均略大于供给;与上季度相比,三大区域市场供求人数均有所下降;与去年同期相比,东、中部市场供求人数均有所减少,西部市场需求人数略有增长而求职人数略有下降。
东、中、西部市场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分别为1.06、1.06、1.20,市场用人需求均略大于供给。
与上季度相比,东部地区市场需求人数和求职人数分别下降了10.3%和6.2%;中部地区市场需求人数和求职人数分别下降了12.8%和13.9%;西部地区市场需求人数和求职人数分别下降了1.6%和7.1%。
与去年同期相比,东部地区市场需求人数和求职人数分别下降了7.3%和7.2%;中部地区市场需求人数和求职人数分别下降了6.6%和4%;西部地区市场需求人数增长了6.7%,求职人数下降了1.3%。
三、从行业需求看,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建筑业、住宿和餐饮业用人需求均有所减少。
与上季度相比,除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41.8%)、教育(6%)、金融业(2.7%)、国际组织(66.4%)等行业的用人需求略有增长外,其他各行业的用人需求均有所减少。其中,用人需求减少较多的行业有:租赁和商务服务业(-22.9%),批发和零售业(-15.8%),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15.1%),建筑业(-11.5%),住宿和餐饮业(-6.5%),制造业(-5.9%)。
与去年同期相比,用人需求增加较多的行业有: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106.7%),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21.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7.5%),制造业(+4.7%)。用人需求减少较多的行业有:租赁和商务服务业(-31.8%),批发和零售业(-11.9%),房地产业(-11.8%),建筑业(-8.6%),住宿和餐饮业(-8.5%),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2.2%)。
四、进入市场求职的人员中,新成长失业青年与上季度和去年同期相比均有所减少;应届高校毕业生与上季度相比略有增加,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
在所有求职人员中,失业人员[4]所占比重为53%,其中,新成长失业青年占25.3%(应届高校毕业生占其中的52%),就业转失业人员占16.6%,其他失业人员占11.1%;外来务工人员的比重为37.1%,外来务工人员是由本市农村人员和外埠人员组成,其所占比重分别为15.5%和21.6%。
与上季度相比,市场求职人员中,新成长失业青年(-4.7%)、就业转失业人员(-8%)、本市农村人员(-14.8%)、外埠人员(-4.9%)均有所减少 ,而进入市场求职的应届高校毕业生(+2.6%)略有增长。
与去年同期相比,市场求职人员中,新成长失业青年(-11.2%)、应届高校毕业生(-8.3%)、本市农村人员(-6.3%)有所减少;就业转失业人员(+9.1%)、外埠人员(+1.3%)有所增长。
五、中、高级技能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的用人需求均有所增长;技师、高级工程师、高级技能、高级技师的缺口最大[5]。
从需求看,有58.2%的用人需求对技术等级或职称有明确要求,对技术等级有要求的占38.6%,对职称有要求的占19.6%。从供给看,有59%的求职者具有一定技术等级或职称,具有职业资格证书的占39.2%,具有职称的占19.8%。从供求对比看,各技术等级的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均大于1,劳动力需求大于供给。其中,技师、高级工程师、高级技能人才、高级技师的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较大,分别为2.78、1.99、1.76、1.61。
与上季度相比,分技术等级看,市场中对技师(+119.5%)、高级技师(+10.5%)的用人需求有所增长,对初级技能人员(-24.4%)的用人需求有所下降且幅度较大。分专业技术职务看,市场对高级专业技术职务(+6%)的用人需求有所增长,而对初级专业技术职务(-7.7%)、中级专业技术职务(-12.3%)的用人需求有所下降。
与去年同期相比,分技术等级看,市场对技师(+109.8%)、高级技师(+20.6%)、高级技能人才(+3.8%)的用人需求均有较大幅度增长,对其余各类技术等级用人需求均有所减少,其中,对初级技能人员(-25.6%)的用人需求下降幅度较大。从专业技术职务看,市场对高级专业技术职务(+21.1%)、初级专业技术职务(+3%)的用人需求有所增长,对中级专业技术职务(-10.9%)的用人需求有所减少。
六、全国十大城市岗位需求和求职排行榜显示,简单体力劳动人员、营业人员、收银员、治安保卫人员、保洁人员、餐厅服务员、厨工、推销展销人员等职业的用人需求较大,机动车驾驶人员、秘书、打字员、保管人员、财会人员、行政办公人员等职业的用人需求相对较小。(见附表)
七、从市场供求指数[6]看,当前人力资源市场用工需求保持相对稳定,供求人数均呈现收缩态势。
从绝对招聘指数看,2014年第三季度市场绝对招聘指数为129。2009年以来各年第三季度的市场绝对招聘指数都在100以上,说明市场用人需求呈现上升趋势,且保持了较高的增长。从相对招聘指数看,2014年第三季度市场相对招聘指数为101,处于2009年以来最低水平,特别是2012年以来市场相对招聘指数呈现持续下降趋势,说明当前人力资源市场用工需求增长趋势减弱,但总体看仍保持相对稳定。(见表1)
表1. 各年度第三季度市场招聘指数
从绝对求职指数看,2008年以来各年第三季度的绝对求职指数都在100以上,但市场求职人数增长幅度有所收窄。从相对求职指数看,2012年以来各年第三季度的相对求职指数逐年下降,2013年以来第三季度更是下降至100以下,说明市场求职人数呈现减少趋势。(见表2)
表2. 各年度第三季度市场求职指数
附表
全国十大城市岗位需求和求职排行榜
附件
市场供求指数计算方法
一、绝对供求指数
绝对供求指数包括绝对招聘指数和绝对求职指数,是指报告期与基期(2008年当季数据)相比的变化情况,用于反映各年度同期供求数据的总体变化趋势。
1.绝对招聘指数=报告期需求人数/基期需求人数*100
2.绝对求职指数=报告期求职人数/基期求职人数*100
绝对供求指数大于100,说明该指标相对于基期处于增长态势,指数小于100,说明该指标相对于基期处于下降趋势;指数等于100,说明该指标相对于基期无变化。
二、相对供求指数
相对供求指数包括相对招聘指数和相对求职指数,是指报告期与以往各年度(2008年到报告期前一年度)同期平均值相比的变化情况,用于反映报告期的当期供求变化特点。
1.相对招聘指数=报告期需求人数/往年同期需求人数的平均值*100
2.相对求职指数=报告期求职人数/往年同期求职人数的平均值*100
相对供求指数大于100,说明本期高于往年同期平均水平,指数小于100,说明该指标低于往年同期平均水平;指数等于100,说明该指标与以往年度同期平均水平相当。
从供求对比看,用人单位通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招聘各类人员约554万人,进入市场的求职人员近509万人,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3]约为1.09,与上季度相比下降0.02,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0.01,市场供求总体保持平衡。
从供求总量看,与上季度相比,本季度的需求人数和求职人数分别减少了50.3万人和41万人,各下降了9.1%和8.2%。与去年同期相比,本季度的需求人数和求职人数分别减少了24.2万人和26.1万人,各下降了4.5%和5.2%。
二、各区域市场劳动力需求均略大于供给;与上季度相比,三大区域市场供求人数均有所下降;与去年同期相比,东、中部市场供求人数均有所减少,西部市场需求人数略有增长而求职人数略有下降。
东、中、西部市场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分别为1.06、1.06、1.20,市场用人需求均略大于供给。
与上季度相比,东部地区市场需求人数和求职人数分别下降了10.3%和6.2%;中部地区市场需求人数和求职人数分别下降了12.8%和13.9%;西部地区市场需求人数和求职人数分别下降了1.6%和7.1%。
与去年同期相比,东部地区市场需求人数和求职人数分别下降了7.3%和7.2%;中部地区市场需求人数和求职人数分别下降了6.6%和4%;西部地区市场需求人数增长了6.7%,求职人数下降了1.3%。
三、从行业需求看,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建筑业、住宿和餐饮业用人需求均有所减少。
与上季度相比,除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41.8%)、教育(6%)、金融业(2.7%)、国际组织(66.4%)等行业的用人需求略有增长外,其他各行业的用人需求均有所减少。其中,用人需求减少较多的行业有:租赁和商务服务业(-22.9%),批发和零售业(-15.8%),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15.1%),建筑业(-11.5%),住宿和餐饮业(-6.5%),制造业(-5.9%)。
与去年同期相比,用人需求增加较多的行业有: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106.7%),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21.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7.5%),制造业(+4.7%)。用人需求减少较多的行业有:租赁和商务服务业(-31.8%),批发和零售业(-11.9%),房地产业(-11.8%),建筑业(-8.6%),住宿和餐饮业(-8.5%),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2.2%)。
四、进入市场求职的人员中,新成长失业青年与上季度和去年同期相比均有所减少;应届高校毕业生与上季度相比略有增加,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
在所有求职人员中,失业人员[4]所占比重为53%,其中,新成长失业青年占25.3%(应届高校毕业生占其中的52%),就业转失业人员占16.6%,其他失业人员占11.1%;外来务工人员的比重为37.1%,外来务工人员是由本市农村人员和外埠人员组成,其所占比重分别为15.5%和21.6%。
与上季度相比,市场求职人员中,新成长失业青年(-4.7%)、就业转失业人员(-8%)、本市农村人员(-14.8%)、外埠人员(-4.9%)均有所减少 ,而进入市场求职的应届高校毕业生(+2.6%)略有增长。
与去年同期相比,市场求职人员中,新成长失业青年(-11.2%)、应届高校毕业生(-8.3%)、本市农村人员(-6.3%)有所减少;就业转失业人员(+9.1%)、外埠人员(+1.3%)有所增长。
五、中、高级技能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的用人需求均有所增长;技师、高级工程师、高级技能、高级技师的缺口最大[5]。
从需求看,有58.2%的用人需求对技术等级或职称有明确要求,对技术等级有要求的占38.6%,对职称有要求的占19.6%。从供给看,有59%的求职者具有一定技术等级或职称,具有职业资格证书的占39.2%,具有职称的占19.8%。从供求对比看,各技术等级的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均大于1,劳动力需求大于供给。其中,技师、高级工程师、高级技能人才、高级技师的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较大,分别为2.78、1.99、1.76、1.61。
与上季度相比,分技术等级看,市场中对技师(+119.5%)、高级技师(+10.5%)的用人需求有所增长,对初级技能人员(-24.4%)的用人需求有所下降且幅度较大。分专业技术职务看,市场对高级专业技术职务(+6%)的用人需求有所增长,而对初级专业技术职务(-7.7%)、中级专业技术职务(-12.3%)的用人需求有所下降。
与去年同期相比,分技术等级看,市场对技师(+109.8%)、高级技师(+20.6%)、高级技能人才(+3.8%)的用人需求均有较大幅度增长,对其余各类技术等级用人需求均有所减少,其中,对初级技能人员(-25.6%)的用人需求下降幅度较大。从专业技术职务看,市场对高级专业技术职务(+21.1%)、初级专业技术职务(+3%)的用人需求有所增长,对中级专业技术职务(-10.9%)的用人需求有所减少。
六、全国十大城市岗位需求和求职排行榜显示,简单体力劳动人员、营业人员、收银员、治安保卫人员、保洁人员、餐厅服务员、厨工、推销展销人员等职业的用人需求较大,机动车驾驶人员、秘书、打字员、保管人员、财会人员、行政办公人员等职业的用人需求相对较小。(见附表)
七、从市场供求指数[6]看,当前人力资源市场用工需求保持相对稳定,供求人数均呈现收缩态势。
从绝对招聘指数看,2014年第三季度市场绝对招聘指数为129。2009年以来各年第三季度的市场绝对招聘指数都在100以上,说明市场用人需求呈现上升趋势,且保持了较高的增长。从相对招聘指数看,2014年第三季度市场相对招聘指数为101,处于2009年以来最低水平,特别是2012年以来市场相对招聘指数呈现持续下降趋势,说明当前人力资源市场用工需求增长趋势减弱,但总体看仍保持相对稳定。(见表1)
表1. 各年度第三季度市场招聘指数
年 度 | 招聘人数 | 绝对招聘指数 | 相对招聘指数 |
2008年 | 3258526 | 100 | 100 |
2009年 | 3757206 | 115 | 115 |
2010年 | 4527564 | 139 | 129 |
2011年 | 4430269 | 136 | 115 |
2012年 | 4613123 | 142 | 116 |
2013年 | 4480895 | 138 | 109 |
2014年 | 4200653 | 129 | 101 |
从绝对求职指数看,2008年以来各年第三季度的绝对求职指数都在100以上,但市场求职人数增长幅度有所收窄。从相对求职指数看,2012年以来各年第三季度的相对求职指数逐年下降,2013年以来第三季度更是下降至100以下,说明市场求职人数呈现减少趋势。(见表2)
表2. 各年度第三季度市场求职指数
年 度 | 求职人数 | 绝对求职指数 | 相对求职指数 |
2008年 | 3444189 | 100 | 100 |
2009年 | 4080142 | 118 | 118 |
2010年 | 4565326 | 133 | 121 |
2011年 | 4294015 | 125 | 107 |
2012年 | 4543971 | 132 | 111 |
2013年 | 4153366 | 121 | 99 |
2014年 | 3860383 | 112 | 92 |
附表
全国十大城市岗位需求和求职排行榜
城市 | 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 | 第二产业需求 | 第三产业需求 | 岗位空缺大于求职人数缺口最大的前三个职业 | 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 | 岗位空缺小于求职人数缺口最大的前三个职业 | 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 |
天津 | 0.9 | 20.20% | 79.30% | 通信工程技术人员 | 02:01 | 物业管理人员 | 01:07 |
建筑工程技术人员 | 03:01 | 公路运输服务人员 | 01:03 | ||||
其他飞机船舶技术人员 | 02:01 | 其他邮政电信业务人员 | 01:02 | ||||
上海 | 0.84 | 9.30% | 90.60% | 机械冷加工人员 | 03:01 | 行政办公人员 | 01:05 |
餐厅服务员、厨工 | 02:01 | 美容美发人员 | 01:02 | ||||
营业人员、收银员 | 03:01 | 电信通信传输业务人员 | 01:02 | ||||
石家庄 | 1.02 | 12.70% | 87.30% | 推销展销人员 | 02:01 | 营业人员、收银员 | 01:02 |
购销人员 | 02:01 | 秘书、打字员 | 01:02 | ||||
餐厅服务员、厨工 | 02:01 | 饭店服务人员 | 01:02 | ||||
长春 | 0.78 | 29.50% | 64.30% | 药剂人员 | 02:01 | 财会人员 | 01:02 |
治安保卫人员 | 02:01 | 机动车驾驶人员 | 01:02 | ||||
营业人员、收银员 | 02:01 | 保管人员 | 01:02 | ||||
郑州 | 1.51 | 32.30% | 64.00% | 简单体力劳动人员 | 02:01 | 机动车驾驶人员 | 01:04 |
推销展销人员 | 03:01 | 财会人员 | 01:03 | ||||
行政业务人员 | 02:01 | 保管人员 | 01:03 | ||||
南京 | 1.14 | 35.70% | 61.80% | 治安保卫人员 | 04:01 | 企业高级管理人员 | 01:02 |
保洁人员 | 03:01 | 加工中心操作人员 | 01:02 | ||||
简单体力劳动人员 | 06:01 | 行政办公人员 | 01:02 | ||||
西安 | 0.96 | 30.50% | 68.80% | 治安保卫人员 | 03:01 | 简单体力劳动人员 | 01:02 |
营业人员、收银员 | 02:01 | 行政事务人员 | 01:02 | ||||
保洁人员 | 02:01 | 计算机工程技术人员 | 01:02 | ||||
福州 | 1.23 | 71.10% | 28.70% | 电子器件制造人员 | 02:01 | 行政业务人员 | 01:03 |
简单体力劳动人员 | 02:01 | 秘书、打字员 | 01:03 | ||||
鞋帽制作人员 | 02:01 | 营业人员、收银员 | 01:02 | ||||
西宁 | 1.1 | 38.00% | 56.80% | 简单体力劳动人员 | 03:01 | 机动车驾驶人员 | 01:02 |
餐厅服务员、厨工 | 02:01 | 秘书、打字员 | 01:02 | ||||
营业人员、收银员 | 03:01 | 焊工 | 01:02 | ||||
贵阳 | 0.98 | 27.00% | 70.50% | 治安保卫人员 | 04:01 | 包装人员 | 01:02 |
中、西厨厨工 | 03:01 | 检验人员 | 01:02 | ||||
保洁人员 | 03:01 | 基础部件装配人员 | 01:02 |
附件
市场供求指数计算方法
一、绝对供求指数
绝对供求指数包括绝对招聘指数和绝对求职指数,是指报告期与基期(2008年当季数据)相比的变化情况,用于反映各年度同期供求数据的总体变化趋势。
1.绝对招聘指数=报告期需求人数/基期需求人数*100
2.绝对求职指数=报告期求职人数/基期求职人数*100
绝对供求指数大于100,说明该指标相对于基期处于增长态势,指数小于100,说明该指标相对于基期处于下降趋势;指数等于100,说明该指标相对于基期无变化。
二、相对供求指数
相对供求指数包括相对招聘指数和相对求职指数,是指报告期与以往各年度(2008年到报告期前一年度)同期平均值相比的变化情况,用于反映报告期的当期供求变化特点。
1.相对招聘指数=报告期需求人数/往年同期需求人数的平均值*100
2.相对求职指数=报告期求职人数/往年同期求职人数的平均值*100
相对供求指数大于100,说明本期高于往年同期平均水平,指数小于100,说明该指标低于往年同期平均水平;指数等于100,说明该指标与以往年度同期平均水平相当。
[1]本季度全国共有114个城市上报了季度数据,其中,广州、杭州、兴义、乌鲁木齐、北京、安阳、南宁、昭通、佳木斯、阳泉、宁波、厦门等12个城市的数据未参加全国数据汇总。
[2]更多相关情况请登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政府网www.mohrss.gov.cn”和“中国就业网www.chinajob.gov.cn”查阅。
[3]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 = 需求人数 / 求职人数,表明市场中每个求职者所对应的岗位空缺数。如0.8表示10个求职者竞争8个岗位。
[4]失业人员=新成长失业青年+就业转失业人员+其他失业人员。
[5] 技术等级指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为凭证的职业技能水平,职称指以国家认可的专业技术职务证书为凭证的专业技术水平。在调查中,技术等级和职称相互独立,以招聘要求或个人具有的最高等级或水平为准进行统计。
[6] 市场供求指数计算方法见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