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美”竞赛,八村打擂!三江画卷的全新打开方式
汨罗时刻讯(记者 胥扬)3月28日,晴。融融春光里,三江镇望峰村,70岁的江建勋顺着家门口的十古公路开始了新一天的日常巡查;洪源洞村,村民们沿着3700米的岐沙堰进行清淤……
在多雨少晴的三月,三江镇与时间赛跑,齐心协力全力推进人居环境改善工作。三月最美沟渠、四月最美村道、五月最美庭院、六月份最美屋场、七月份最美人物,一场长达5个月的“五美竞赛”在“八村打擂”中拉开了大幕!
守护乡村路
乡村振兴路先行。江建勋是看着十古公路诞生的。
那年修路,江建勋的老房子有一半正在红线内,全部拆掉可获补偿20万余元。但老人想着修路要花大钱,自己能为政府省一点是一点。“你们需要多少我拆多少。”最终,老人的房子只拆了一边。
“江嗲是老党员、退役军人,也是我们村上的老保洁员了,以前村里主干道的卫生都是他搞的。”三江镇望峰村村主任翟稳根告诉记者,江嗲是五保老人,平日里省吃俭用,家里情况并不好,但只要村里搞建设,他都全力支持。这次,江嗲拿了2万元给村上支持美丽乡村建设,村里几次想退回去,都被拒绝了。
“年纪大了,卫生搞不动了,现在负责屋门口2公里路段的日常巡查,为大家做点事。”巡路、护路、突发事故应急处理……身为十古公路三江段的一名路长,江嗲忙得不亦乐乎。据了解,三江镇境内省道、县道、村组公路共252.7公里,由各路段所在的村组(屋场)的86名党员主动认领路(段)长,打造“四好农村路”,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重塑活水渠
渠是农田水利建设的核心。在洪源洞村,全长3700米的岐沙堰横亘在山间田野,潺潺流动的清水滋润着每寸沃土。这条集灌溉、防洪、排污三用的水渠修建于上世纪70年代,在村民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何让渠更美、水更畅,也成为此次人居环境改善竞赛中的“重头戏”。沿着水渠行走,随处可见忙于清淤、割除杂草灌木的村民。
“三江镇内有岐沙堰、斜堰、周陈堰、方家堰四条主渠,我们计划用一个月的时间,发动群众、乡贤力量,对渠道进行清淤,渠道旁种植花草进行美化!希望水渠在三江不仅是生命线,也是风景线。”在三江镇水电站站长徐鹏飞的心中,欢腾在三江大地的汩汩活水,为农村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心齐才成众
“村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如果村民不配合、不参与,再好的规划也成不了事。”主管三江镇人居环境整治的罗海波对此深有感触,“最开始,很多村民都有等靠要的思想,觉得这是政府的事。”
3月初,三江镇组织各级党员、村干部赶赴其他先进示范点学习后,大家的思想有了很大的转变,“看到别的村搞得漂亮,我们决心也要把自己村搞好”“新农村建好了,最大的受益者是自己和子孙后代,我们当然要全力支持”。
一股美丽乡村建设的热潮席卷三江大地。为解决资金难题,乡贤、群众纷纷助力:荆浒村许家屋场的杨柳、李水根分别捐资40万、10万,冯开港则捐助了1000套餐具、2000套茶具;望峰村的付松求拿出10万元;智峰村60多岁的老组长鲁四正拿出多年积蓄的1万元……不少村民舍不得拆除破旧的祖屋,花桥村70多岁的老党员黄复林主动站出来,提出先拆除他家路边的旧房,带动了周边群众。截至目前,三江镇共计投入资金160余万元,其中村民自筹25万元,社会筹资50万元,投工投劳800余人次,拆除“空心房”56栋,建筑面积达9065平方米。
三江镇党委书记仇文娟告诉记者,“五美”评比贯穿集中攻坚行动,督查考评一日一通报,一周一督查、半月一讲评,在3月14日第一次讲评中,四个工作成效好的村获得表彰,进一步激发了大家干事的热情。“我们有信心,在新农村建设大潮中,尽情挥毫泼墨,描绘出更加秀美壮丽的新农村画卷。”
主办:汨罗市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 网站标识码:4306810001
湘公网安备:43068102001119号 备案号: 湘ICP备13009704号-1 联系电话:0730-5242830
汨罗市政府网
微信公众号
汨罗市政府微博
(魅力汨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