汨罗融媒体讯(记者 郑甘 胡清 姚望)粮食增产,科技先行。汨罗市积极推广机械化育秧与智能化管理模式,全力按下春耕生产“快进键”,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的科技力量。
3月28日,走进罗江镇罗江专业化育秧中心,绿意扑面而来,一盘盘长势良好、青翠嫩绿的秧苗整齐排列,孕育着丰收的希望。
汨罗市科龙水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向铁青穿梭在育秧大棚内,仔细检查秧苗的长势,他告诉记者,今年合作社计划育秧12000亩,实际育秧15000亩。其中,8000亩供合作社自身使用,代育代插、代育代抛的面积接近7000亩。
稳产增收,种子是基础。向铁青介绍,育秧大棚内培育的“湘早籼32号”和“中嘉早17”水稻品种,经过汨罗市农业农村局反复试种实验、精心筛选,具备抗病虫害、抗倒伏、米质优等特性,为早稻稳产增收筑牢了根基。
区别于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向铁青作为汨罗“新农人”的代表,一直不断探索创新种田理念,推动农业产业发展。目前,已成立了罗江镇惠农服务中心与汨罗市科龙水稻专业合作社,通过与农户签订托管协议,为农户提供育、耕、管、收、销售以及农资供应等一站式服务。
向铁青的合作社建成了6万平方米的育秧大棚,以及拥有0.54万平方米轻钢结构厂房的育秧中心。中心配备了播种流水线、码垛机器人、全自动秧盘输送带、自动喷灌器和智能管理系统等先进设备,宛如一座现代化工厂。
“我们采用全自动育秧流水线,育秧大棚内安装了智能温控和湿度控制系统,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还提升了秧苗质量。瞧,秧苗绿油油的,没有一个空盘。”向铁青感慨道:“现在种田越来越轻松了!”自动化育秧与智能化管理,不仅大幅提高了早稻育秧效率,还能有效抵御天气对育秧的不利影响,为秧苗生长营造了最佳环境,让秧苗质量更稳定。向铁青对今年早稻收成充满信心。
不久后,这些秧苗将通过机械化插秧技术,精准种植到一块块高标准农田中。“秧好一半禾,秧苗质量这么好,我们对今年早稻增产、单产提升更有信心。在托管服务过程中,有优质秧苗作保障,农户丰收也更有盼头。”向铁青说道。
汨罗市坚定不移地推进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制“五良”融合,落实“六增两控”举措。通过实施“小田改大田”、发展绿肥生产、大力开展深翻耕,选用优良品种合理搭配,全面推广先进农机具,集成合理密植等关键技术,有力推动单产提升行动。据悉,今年汨罗市早稻播种目标任务为33.6万亩,目前25.6万亩的集中育秧面积已基本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