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赤松茸收获上市的时节。12月11日,在汨罗市古培镇南环村,赤松茸绿色高效栽培技术示范基地里,一片片被秸秆覆盖的田垄上,赤松茸从稻草秸秆中探出暗褐色的圆脑袋,在阳光的照耀下,甚是可爱。轻轻扒开覆盖在菌伞上的秸秆,扭动赤松茸的根部,放在篮筐里,很快这些带着泥土芬芳的佳品就将运往汨罗多所酒店。
赤松茸,又称大球盖菇,在19摄氏度至25摄氏度的中低温环境中生长,肉质紧实。它是一种分解型的真菌,能够有效地分解木质素和纤维素,对改善土壤结构和肥力有一定作用,属于典型的短、平、快的经济作物。
“今年大棚种植了近 4 亩赤松茸,按照每亩 2500 公斤的产量,可收获 1万公斤。按照市场价 12 元/斤,一亩价值能达 6 万元左右。”汨罗市农业农村局技术骨干王依介绍道,此次采摘期从 12 月 5 日开始,将持续约10来天。采摘后保留的菌丝又可进入发菌期,全程无需额外施药或施肥,通过调节湿度、温度和水分,就能有所收获。到明年 3 月,大棚将集中育秧,通过“菌稻轮种”轮作模式,高效综合利用大棚,实现全年无闲田。
“现在采摘菌子时有十多人,种菌子时则有五六十人。一人一年做工能收入一两万元。”金碧华府大酒店总经理何英霞开心地说,今年赤松茸大丰收,个头圆润,大小均匀,色泽自然,洗净晾干后用热水焯一次,做成干锅、鲜汤,都别有风味。
大棚内工人正在搬运赤松茸
据悉,该基地种植赤松茸已有两年多时间,实施单位是汨罗市农穗种植专业合作社和汨罗市农业农村局,由湖南省现代农业(蔬菜)产业技术体系食用菌(岳阳)试验站提供技术指导。今年来,汨罗市农业农村局积极探索“大球盖菇+水稻育秧大棚高效利用”模式和水稻秸秆综合化利用,不仅促进了秸秆资源化利用,减少了病虫害,还大幅降低了农药化肥的使用量,让土壤条件得到改善,既“种地”又“养地”,提升了农田地力,促进了农民增收,做到了粮食生产与特色产业齐发展。
缂傚啯鍨归悵顖炲捶閺夋寧绂� | 缂傚啯鍨归悵顖涚珶閻楀牊顫� | 闁稿繐鍘栫花顒勫箣閹存粍绮�
濞戞捁顕ф慨娆撴晬濮橆厽濮ょ紓鍐╊殔缁旇埖绂嶉悜妯兼瘜闁衡偓閸喚鐩庨柡鈧崹顔碱潳闁哄牆绉存慨鐔哥▔椤撶偟濡囬柕鍡忓亾缂傚啯鍨归悵顖炲冀閸ヮ亞妲曢柣顔荤筏缁憋拷4306810001
婵犫偓濡搫褰嗙紓鍐╁灥閻c劍寰勯崶椋庣獥43068102001119闁告瑱鎷�闁靛棌鍋� 濠㈣泛娲﹂、宥夊矗閸戙倗绐� 婵犫偓濡ょ懣P濠㈣鎷�13009704闁告瑱鎷�-1 闁艰鲸姊婚柈鎾偨娴e啰妯堥柨娑虫嫹0730-5242830
婵箍鍔庣紞蹇曟暜閸屾稒鏉洪幖瀛樼矌缂嶏拷
鐎甸偊鍠曟穱濠囧礂椤戣法鑸归柛娆欐嫹
婵箍鍔庣紞蹇曟暜閸屾稒鏉洪幖瀛樼矊娴滄洟宕¢敓锟�
闁挎稑鐗撻悺宥夊礉濞戞瑦濮ょ紓鍐╊殣缁憋拷